论新形势下中小学校内部会计控制

时间:2022-10-17 11:56:09

论新形势下中小学校内部会计控制

摘要: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已逐步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小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如何在这种新形势、新环境下更好地发挥作用,本文从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校会计核算变化出发,结合内部会计控制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探讨了加强中小学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校 集中支付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是单位的一种财务内部活动,它通过制定、实施并监督一系列财务制度的运行来保证财务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后,预算单位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财务管理及资金的使用权限并没有变化,预算单位的财政性拨款、支出都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按规范的程序运作,财政监管力度加大,但这种财政监管并不能代替中小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小学校只有不断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才能更好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中小学会计核算的影响

为加强财政性资金的管理与监督,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需要,各级中小学校已逐步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其会计核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表现如下:

(一)日常财务支付方式发生了改变

支付方式分为财政直接和授权支付,支付业务无需直接通过货币资金进行,而是由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银行间的实时清算系统将财政性资金直接支付给收款人,支付结果表现为用款计划和用款额度的减少。

(二)财务管理重心发生了转移

重视资金管理转向重视预算管理,年初预算和用款计划直接影响着单位财务支出,符合年初预算的用款计划,财政部门才能审批,符合用款计划的经济业务,才能办理财政直接或授权支付;

(三)财务管理目标发生了变化

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将成为教育系统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因此财务管理的目标应从偏重经费使用的合法性转向经费使用的效益性,这就要求从制度和机制上有效地防范各种违法违规问题,加强对经费使用的合法性监督,确保教育资金的安全和合法使用。

二、现阶段中小学校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一)控制环境不佳

1、领导不重视,内控意识淡薄

控制环境直接影响着教职工的控制意识,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学校领导认为在国库集中支付这个大环境下,有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制度的约束,学校无需开展内部会计控制;有些学校仍习惯过去的财政资金分散支付方式,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不理解,存在抵触情绪,对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尤其是对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流程不清楚,不明确编报用款计划目的,更谈不上形成有效的过程控制,即便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控程序也难以有效执行。

2、会计基础薄弱,经济责任制不明确

中小学校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会计人员配备不合理,后勤工作由主管财务的副校长负责,不懂财务的副校长代行主办会计的职责,“一支笔”现象严重,未建立内部分层次经济责任制度,部分会计人员(包括主管财务副校长)无证上岗,尤其是近几年财政改革频繁,会计专业知识未及时更新,无法快速适应财政改革。

(二)控制活动混乱

1、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内控流程不完善

大多学校未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要求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内控制度,内控范围仅局限于财务部门;另外,中小学校大多数会计是从其他非会计岗位转岗而来或是由学校教师兼职,直接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不相容岗位未合理合法分离。如: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得不到真正的落实;领导“一支笔”审批情况普遍,集体审批决策未真正执行。

2、预算管理流于形式,费用控制不严,开支过大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严格要求预算单位在办理财政直接或授权支付前,必须严格按照年初预算指标申报月用款计划,财政部门根据年初预算审批用款计划后,预算单位才能按照批复下来的月用款计划办理财政直接或授权支付业务,但大多中小学校月用款额度未得到相关部门的配合,采用“审批在前审核在后”的程序,财务部门无法控制支出额度,甚至有些财务人员无视会计职业道德,想尽办法予以报销,使得经济业务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费用控制不严,厉行节约指标超预算,更有部门无视政府采购程序,添置设备无计划,导致资产管理混乱。

(三)风险评估不存在

学校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甚至根本不存在评估机制,主要表现在财务风险方面,伴随着名校潮流的不断出现,优质生源不断流入名校,名校扩招扩建现象严重,而九年义务教育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教育经费有限,大部分建设资金依赖金融贷款,财务风险增大,但大多中小学校风险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的财务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

(四)在“重大”无标准,“决策”无民主的现信息与沟通渠道不畅

领导层要能及时、准确的了解学校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广大教职工要能经常、迅速的获取学校财务运转状况并参与财务活动监控,都离不开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但由于中小学校存象,教职工对学校关心不够,造成内部监控乏力,如未经授权或采取其他不法行为侵占、挪用学校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财务会计报告及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虚假记载,教育经费统计失真;甚至存在相关部门或人员串通舞弊,套取财政资金。

(五)监督力度有待加强

大多数中小学校未建立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审计未形成规范化、法制化和经常化,有些学校虽然设立审计部门, 但内审人员由其他部门人员兼职,专业知识缺乏,内审范围有限,内部审计无法在地位上实现独立,无法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性、有效性进行有效监控。

三、加强新形势下中小学校内部会计控制措施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虽然对加强预算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但无法代替中小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小学校应顺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要求,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学校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一)加强控制环境建设

通过学习《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法规,提高教职工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知度与执行内部会计控制的自觉性,使学校财务运行更加规范、健康。

加强财务人员业务学习,尤其是主管后勤副校长。配备专业财务人员,建立主办会计制度和内部分层次经济责任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二)明确会计控制内容和控制程序

强化预算编制控制,建立规范的预算调整、审批制度和程序,使预算各不相容岗位之间相互制约。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确保预算执行。同时财务部门职能应由事后管理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严格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执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支付各项费用,增强用款的计划性;限制接近控制、资产管理责任制,定期进行资产清查,确保账实相符;出纳、采购人员、资产管理人员之间应相互制约,同时相互协作配合,保证国有资产完整性、安全性。

(三)建立风险评估体系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学校使用资金时通过国库单一账户或单位零余额账户进行,对加强教育资金管理具有积极作用,但无法降低预算单位的财务风险,中小学校必须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通过识别风险并建立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合理筹集建设资金,减少财务负债,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疏通信息沟通渠道

通过现代网络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使全体教职工能及时获取有关学校发展的财务信息,通过这种渠道有效的传递教职工的建议与意见,提高信息透明度,形成一个人人参与监控的良好氛围,促进中小学校教育资金的良性循环。

(五)完善内部监控体系

完善责任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控制体系,保障国库职能的有效发挥。加强内部审计,保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独立性,发动全体教职工进行全员监督,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同时聘请民间独立审计机构对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咨询,以便不断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促进中小学校财务活动不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钱钰.试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商界,2010

[2]朱雪莲.略谈我国目前会计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J].当代经济,2005

[3]韦道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探讨[J].经济与科技,2004

上一篇:关于推进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下一篇:新财务制度实施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