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引凤求贤若渴 积聚英才拴心留人邯矿集团坚持人才兴企战略促发展

时间:2022-10-17 11:30:33

筑巢引凤求贤若渴 积聚英才拴心留人邯矿集团坚持人才兴企战略促发展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坚持走人才强企之路,是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近年来,邯矿集团在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实力不断增强的新形势下,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切实加强人才工作宏观管理,切实优化人才引进、培养、选拔、使用机制,人才资源结构逐步改善、配置更加合理、效用充分发挥,人才兴企战略有力助推了企业各项工作。“十二五”期间,邯矿共完成科技项目1120项,其中获得国家奖1项、省部奖14项、获得专利5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4.5亿元。实施科技攻关项目70余项,充分发挥了科技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原煤产量和劳动效率屡创新高,人才工作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加大人才吸收引进力度,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总量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邯矿集团煤炭主体专业人才流失严重、引进困难,人才供给不足,人才总量偏低,专业结构不平衡,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偏小,成为多年来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针对这一情况,近年来,邯矿集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将吸引高校毕业生到企业作为人才引进战略的重要措施,多措并举招贤纳才。截至2015年7月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突破2560人,其中工程技术类人才达到1019人,人才紧张情况已初步得到缓解。

制定优惠政策,提高急需紧缺专业大学毕业生待遇。研究出台了《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办法》,对引进的采矿、地质、测量、机械、电气、通风、煤炭洗选、煤化工等八个专业二本以上应届毕业生,除执行国有企业正常的工资分配政策和福利待遇外,在工资、住房等方面提供优厚待遇:应届毕业生工资保底、取消见习期;博士学位研究生工资收入由双方协商确定,硕士学位研究生年工资收入不低于6万元;学士学位本科毕业生在采掘生产区队岗位的,年工资收入不低于5万元,在井下辅助区队的,年工资收入不低于4万元,在技术科室岗位的,年工资收入不低于3万元。投资6450万元一次性购买邯郸市复兴区光华苑小区一栋,将这栋18层216套共计19872平方米的住宅楼,当作专为企业急需专业技术人才准备的“招贤楼”,对符合条件者,承诺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可享受市区80-90平方米住房一套,个人承担房价的三分之一,企业承担三分之二,工作满十年后产权归个人所有。这项政策实施以来,已有181名主体专业毕业生加盟邯矿,其中硕士研究生23名。

根据企业需求自主培养,选拔优秀职工子弟改学急需专业。近年来,一方面企业主体专业毕业生缺口较大,另一方面又有大量职工子弟大学毕业后因专业不对口在家待业,针对这种情况,从2009开始,先后选择对煤矿有感情、愿意扎根矿山的职工子弟,到中国矿业大学参加成人本科和专科班学习130人,选拔中专以上毕业的职工子弟到黑龙江科技学院、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进行改专业学习230人,本科班毕业的安排到管理岗工作,专科班毕业的安排到操作岗工作。对送出去的职工子弟不定期到学校对各学员学习及在校表现等情况进行督察,表现良好、成绩优秀的予以奖励。鼓励优秀职工子弟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在参与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实践过程中磨炼坚强的意志。据统计,在近两年委培和改学专业的职工子弟中,已有超过33%的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依托对口煤炭院校引进人才。运用网络人才需求信息,有针对性地参加对口专业院校毕业生双选会,在科学制定需求计划的基础上,确定招生行动方案,提高签约和履约率。近年来,先后与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不定期组织与已签协议大学生定期到企业参观学习,开展面对面沟通与交流;不定期将人才需求信息及时反馈到学校,或在网上公布,鼓励家庭贫困的急需专业职工子女大学生毕业回企业发展。“十二五”期间,通过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方法,运用自主培养、合作培养、外来引进三者互补的人才吸聚模式,对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共引进各类毕业生246名,招聘、引进社会人才15名。主体专业毕业生年递增量有了大幅提高。

二、拓宽人才选拔使用渠道,进一步发掘人才队伍潜能

在人才选拔使用过程中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使用;坚持看大事、重主流,不求全责备;坚持情感留人理念,关心人才的进步和生活。公司上下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不同岗位上被委以重任,激发了各级领导关心和参与人才建设的热情。

初步形成灵活自主、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制定了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建立、修订、完善了从专业技术人才中培养选拔科区级及矿处级干部的办法,注重从有学历、有特长的专业技术人员中物色经营管理人员尤其是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一大批优秀人才被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中。“十一五”期间,新提拔中层干部144人,其中直接从专业技术人员中提拔82人,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51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76人,分别占提拔总数的56.9%、35.4%、52.8%。

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创业的良好环境。按照“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的原则,对优秀人才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待遇上设法提高。一是建立严格的师带徒制度,帮助新招聘毕业生尽快熟悉矿山环境和本职业务;二是开展评选优秀见生生和优秀大中专毕业生活动,发挥了优秀人才的典型示范作用;三是针对不同时期形势特点,适时开展“我为企业献一计”研讨活动,激发了广大专业人员的参与热情,一大批富有激情、体现创造的“金点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益;四是积极选送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对企业做出一定贡献的优秀人才参加各类研讨班、培训班和学术报告会,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达到了工作、身心双受益的目的;五是关心专业技术人才健康,自2009年以来,连续6年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免费进行全面健康体检1200人次,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了体检档案,对重点人员不定期追踪其健康状况,先后有8人在体检中及时发现了疾病隐患,因为发现及时,治疗及时,为身体康复赢得了时间。

三、构建人才教育培训体系,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素质

近年来企业整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高层次创新科技人才出现短板,影响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和技术创新,制约了企业技术水平、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为破解这一致命性问题,邯矿集团紧密围绕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着力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努力建设学习型矿区,形成了包括学历提升、外出培训、岗位培训、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并存的人才培养格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目前,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470名,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人员25名。

重视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硬件水平。加大经费投入,整合内部教育资源,加强了集团党校和技工学校、安全培训中心3个培训主阵地建设,强化了各基层单位培训设施及教育培训网络建设,教育经费支出比例逐年递增、专款专用,每年投入资金800多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职工培训工作。

加大自学成才奖励力度,鼓励职工在岗“充电”。对在职参加继续教育并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给予800-5000元不等的奖励,对获得高级技工以上技能等级的操作工人给予200-1000元不等的奖励。每年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学习的都在千人以上,员工队伍的学历结构不断改善,整体素质得到稳步提高。

加强交流合作,广泛开展人才培养。经常性地举办企业“百家讲坛”,引进本行业先进智力成果。近年来,先后邀请中国矿业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等高校专家教授,分别就某一国内(国际)前沿课题举办15个专业方面讲座30多场次,参与人员5000余人。与河北工程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联合办学,实施“人才培养工程”,鼓励企业在职人员接受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习,支持对口专业的继续学历教育,选拔中青年优秀人才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先后选拔600多名优秀员工参加与河北工程大学联合开办的6个急需专业专、本科函授学习,与河北工程大学联办工程硕士班,选拔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参加研究生进修。目前正在参加各类学历教育的在读职工已达1230人,为企业储备了大量人才。

“国以才兴,业以才旺”。近年来,邯矿集团坚持唱好人才工作这台“戏”,做到了领导重视管好人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不吝资金培训人才,关心体贴留住人才,走上了人才强企和科技兴企这条“高速公路”,人才资源第一生产力的“能量”得到了最大限度 “释放”,为企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上一篇:多措并举,探讨聋校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方法 下一篇:中职新生思想工作“三段法”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