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断面设计在我国城市道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时间:2022-10-17 11:23:32

横断面设计在我国城市道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道路交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结合笔者在近几年城市道路设计工作中的经验对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从分析道路功能入手,对不同类别的道路上各类交通的优先级,及横断面各组成要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规划;

1 道路横断面设计概念

城市道路的横断面,是指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方向的断面,通常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和分车带等部分组成。道路横断面的设计,直接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仅仅局限在道路工程设计,缺乏交通工程设计的理念和要求,导致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尤其是横断面设计不合理,主要表现在:

对道路的功能以及所服务的交通流构成缺乏起码的分析。

②对道路交通流组织、路段与交叉口通行能力、行车速度与延误等定性、定量的交通分析更是空白。

③对城市道路分隔带设计中对交叉口渠化、港湾公交站台设置、市政管线布置以及绿化、景观、安全、环保等要求缺乏通盘考虑。

④对车道数、车道宽度与道路功能、行车速度等之间的关系缺乏必要的分析研究,盲目机械地套用设计规范。

2道路横断面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横断面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关键, 笔者结合道路设计工作心得及经验,对其设计深入研究,总结出道路横断面设计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交通流构成分析不够

道路规划设计应对道路功能与交通流构成进行分析,一般简单套用固定的模式造成道路横断面形式与使用功能不匹配。设计过程中应对道路在规划路网中的功能,交通组织、机动车的交通特性、周边的用地性质、各种交通出行方式、服务对象等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以合理地布置道路的横断面。

(2) 机动车宽度偏宽

机动车道的宽度与车型和行驶速度、安全距离有关。我国城建部门在 20 世纪 60 年代根据调查资料得出了车辆横向安全距离及车身与侧石间安全距离的经验公式,并据此得出了机动车道宽度与车速间的计算结果,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以下简称“规范”)的车道宽度采用的就是该成果。目前道路交通流状况与《规范》制定时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标准已不能适应新交通流的发展要求。

(3)分隔带的宽度及设置缺乏使用功能分析

大多数的四幅路断面,道路中央隔离带的宽度较小,一般为1.5~2m 左右,不易布置道路附属设施,无法在路段上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不利于行人及机动车辆的交通安全,无法设置调头车道,也不利于交通组织。现状机非隔离带大多数为 2m 左右,难以设立公交港湾停车站, 公交车的停靠几乎完全隔断了相邻车道的车流,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如果公交车改在非机动车道上停靠,则又会对非机动车形成较大干扰;如若向人行道方向拓宽,又由于沿街用地的限制使道路无法拓展,压缩人行步道,则会对行人造成影响。

(4)对非机动车道宽度和位置缺乏道路交通构成分析

连云港市部分道路采用一幅路的形式,机、非靠划线分隔,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增加, 这种组织方式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机动车交通主流与自行车交通主流重合,机、非相互干扰,既不安全,也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尤其是道路交叉口,由于机非冲突及缺乏机非分隔设施,交叉口通行能力将损失20~30%。

(5) 对路边停车缺乏合理安排

路边停车包括路边临时停车和路边存车。在没有施划停车泊位的路边临时停车,会干扰道路正常的交通行驶不可取;在有停车泊位的路边,存车现象极为普遍。由于停车场配置不够,随着私人轿车数量的增加,停车难的问题将越发突出。

3 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

(1)根据交通功能需求,合理的布置道路的横断面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逐步加快,交通规划体系逐步完善, 交通需求会对城市道路功能分级提出具体要求。在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时,应对道路功能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交通功能需求,合理地布置道路的横断面。不同类别的道路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不同, 并且各类交通在这些道路上的优先级也应不同,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要根据不同道路类别、不同服务对象的优先级来进行。各类道路不同服务对象的优先级如图 1 所示。

(2) 合理布置机动车的宽度

要合理确定机动车道宽度,节约道路用地资源。

(3)合理确定非机动车道宽度和位置

根据市交通发展规划,加快自行车道和步行系统的建设,即充分利用街坊道路和支路开辟自行车交通系统, 逐步形成地区性的自行车通行网络。在一些新城区,应建设良好的自行车交通和步行设施,提高居住环境质量。随着这些平行于主干路的贯通性胡同、街坊道路和支路的建设,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交通流的构成变化,与远近期规划相结合,区分道路交通优先权,合理布置非机动车道的位置及宽度。

(4) 按照功能设置分隔带宽度

分隔带有中央带与两侧带之分。中央带通常有四种形式,即双黄线、栏杆、分隔墩和绿化带;两侧带通常有分隔墩和绿化带两种形式。绿化带式的中央分隔带的作用很多:可减少对向行车的危险性;可供行人过街设置安全岛;可为交叉口进口道增加左转车辆专用道;可安排车辆调头车道。两侧带的作用也很多:可分隔机非交通,减少机非相互干扰;可为交叉口进口道增加右转车辆专用道;可在中央绿化带上设置路灯、交通设施;可安排公交车站车道。

(5)合理确定公交停靠站的布置及型式

公交车停靠站的布置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交叉路口附近,另一种是在路段上。交叉口是各个方向人流汇聚和分散最为方便的地方,因而交叉口附近是公交站点布置的理想位置。在交叉口附近,公交停靠站应设置在距离交叉口50m以外处,同时宜布置在路口的上游。在路段上,一般上、下行线路对称公交站台在道路平面宜错开布置,且应背向错开 30~50m,以免行人过街视线不好,造成交通事故(见图 2)。

(6)合理安排路边停车

目前路边停车形式分为两种:①在一幅路路边停车;②在三幅路、四幅路非机动车道边停车。这两种停车形式的位置都侵占了非机动车道,可能会影响道路安全及通行能力。路边停车设计应依据道路网布局和交通组织进行, 同时考虑交通流量、车道数、道路宽度、路口特性、公共设施及两侧土地使用情况等因素。原则上, 凡存在影响交通安全与畅通的地点,均应禁止路边停车。某处能否在路边停车,取决于该处的道路条件与行车及存车需求的相对重要性,通行干道上,应禁止在路边存车;住宅区、办公中心、商业区、学校等需要大量存车的地区,要尽可能提供路边存车空间;市中心区,必须在存车时间上加以严格限制,以提高这些存车地点的存车周转率;一幅路路边停车,为不影响非机动车的正常行驶,应适当加宽道路宽度、车行道宽度,宜设置为 8~15m。

4、实施与管理

总而言之,道路横断面的设计,应根据道路交通的特点及发展变化趋势,考虑影响其组成部分的各种因素,制定适应不同道路等级、不同道路性质的规范性可选图则,通过规划管理部门的评审后立法,形成地方性的规划法规,保证道路横断面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形成一条龙式的连续程序,结束现状混乱不堪的恶性循环,使道路上减少交通拥挤、提高运作效率,加强环境保护,美化道路景观,改善市民生活空间,保障行人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注:文章内的图表、公式请到PDF格式下查看

上一篇:京沪高速铁路900t预制箱梁架设施工技术 下一篇:高速公路越岭选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