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县石崮山钾长石矿矿床地质特征

时间:2022-10-17 10:20:56

来安县石崮山钾长石矿矿床地质特征

摘要:本文阐述了来安县石崮山钾长石成矿背景,从矿区地层、构造特征介绍了矿区地质特征, 详细阐述了石崮山钾长石的矿床地质特征, 对今后矿床的合理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质背景、岩浆岩、断层、矿物特征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安徽省来安县石崮山钾长石矿位于来安县城5°方向约16千米处。来安县石崮山钾长石矿为来安县皖东长石矿业有限公司的生产矿山,目前已达到年产5万吨的规模。本矿床矿石自然类型为风化花岗闪长斑岩(松散),矿石结构松散,斑晶和基质易分开,经淘洗后获得钾、钠长石斑晶,矿床开采技术良好,是一个有良好找矿前景的钾长石矿区。

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Ⅰ级)中北部,下扬子台坳(Ⅱ级)中段。出露地层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分区,滁县~来安小区。主要由中元古界蓟县~长城系,新元古界震旦系,新生界新近系组成。皖南运动基本构成本区的结晶基底,形成了北西向的同斜复式褶皱,岩浆活动很频繁,最早为中元古代火山活动,形成了一套细碧岩~石英角斑岩;燕山运动是本区重要构造运动,构造线为北东向,并伴有大面积的中酸性岩浆侵入,喜马拉雅运动继承了燕山运动的构造特点,有基性岩浆侵入和喷发活动。

2矿区地质特征

2.1矿区地层特征

区内出露地层为新生界新近系中新统花果山组、上新统桂五组及第四系,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新近系中新统花果山组(N1h)主要分布在尖山西侧,厚54.03~70.40米,灰绿、灰白色砂砾岩、粉砂岩,含钙质结核粉砂质泥岩、泥岩等,并伴有膨润土。新近系上新统桂五组(N2g)围绕各山坡广泛出露,底板标高95-100米。厚度小于85.64米,以灰褐、灰黑色块状橄榄玄武岩为主。上部夹有厚度不大,分布不连续的气孔状橄榄玄武岩。岩石中橄榄石大部分已伊丁石化。

第四系(Q4)分布在区内低洼处,为褐黄色粉砂质粘土、砂土、粗砂及淤泥。具泛溢相沉积相特点,厚度小于40米。

2.2矿区构造特征

2.2.1断层

研究区内主要包括东西向、近南北向、北西向三组断层。1)近东西向断层规模相对较大,断层宽0.5-1.5米,最宽可达3米。断层带呈紫红色,具断层泥,在断层两侧见有坡缕缟石,呈片状分布。断面倾向北,倾角55~70°。2)南北向的断层不太发育,规模不大,呈张性,大部份充填花岗细晶岩,断层宽0.5~1.5米,断面多倾向东,倾角陡立,切割近东西向断层。3)北西向的断层较发育,断面倾向北东,倾角63~78°,其中一部份充填花岗岩细脉。

2.2.2节理

矿区发育两组共轭节理,一组北东走向,倾向北西,倾角68~74°;另一组走向南南东,断面倾向南西西,倾角70~76°,将花岗岩脉切割成棋盘状。

2.3矿区岩浆岩

矿区岩浆活动较为频繁,燕山运动是本区最主要的岩浆活动,形成了大范围的中酸性岩浆侵入体和后期的脉岩穿插,区内钾长石矿体就赋存于燕山晚期花岗闪长斑岩(屯仓)岩体中。晚新近世又发生了大规模的基性岩浆喷发活动,形成了大面积的橄榄玄武岩。

1)花岗闪长斑岩侵入于长城系西冷组变质岩和震旦系灯影组灰岩中,呈灰白~肉红色,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及少量角闪石、黑云母等。斑晶由酸性斜长石(An=30)和钾长石构成。斑晶大小一般在1~1.5厘米,最大可达3.5厘米,斑晶约占岩石的50~60%之间,其中钾长石斑晶占岩石的20~30%;基质由部分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及角闪石、黑云母、磁铁矿等组成。岩石已蚀变,主要为碳酸盐化和绿泥石化,岩石具球状风化,地表岩石受风化后,呈松散砂状。文象花岗岩呈浅肉红色,具有文象(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为钾长石(35%)、斜长石(30%)、石英(28%)及少量黑云母、磁铁矿等构成。镜下见长石与石英相互穿插、包裹,构成文象结构。橄榄玄武岩分布于石崮山和梁山山顶及矿区东南部位,岩性主要为气孔状橄榄玄武岩和少量致密块状橄榄玄武岩。

3矿床地质特征

3.1矿体分布及产状

矿体由石崮山风化花岗闪长斑岩体组成。山顶均被桂五组橄榄玄武岩覆盖,玄武岩以下均为矿体,赋存标高54~100米。矿体东西长990米,南北宽660~800米,矿体厚度0~35米。矿体平面上呈一椭园形,山顶部位为玄武岩被覆盖。剖面上矿体呈层状。总体上岩体受风化作用程度较均匀,矿体即是风化岩体,其中一部分矿体无顶板,一部分矿体顶板为玄武岩,底板为新鲜坚硬的花岗闪长斑岩。

3.2矿石及矿物特征

3.2.1矿石矿物组份

矿体为风化花岗闪长斑岩,其矿物成份以钾长石(30%)、斜长石(30%)、石英为主(21%),其次为角闪石(10%)及少量黑云母(3~5%)等。斑晶由斜长石和钾长石组成,斑晶约占1/3左右,斑晶大小在3.5×2~0.5×0.3厘米,基质由粒状斜长石、钾长石、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等构成。

3.2.2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主要为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局部矿体受构造影响,矿石为压碎结构。矿石主要为块状构造,松散块状构造和球状构造。

3.2.3矿石化学成份

K2O、Na2O为钾长石矿的主要有益组份,含量变化:K2O在3.75%~6.90%之间,平均5.05%;Na2O在4.60%~6.80%之间,平均5.50%;K2O+Na2O在9.15%~12.35%之间,平均10.54%。Fe2O3 为钾长石矿主要有害组份,含量变化在0.30%~2.5%之间,平均1.41%。

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1水文地质

矿区位于沿江平原丘陵水文地层区,东部紧邻天长小区,矿床为一孤岛残丘,山丘标高162米,是一个具有补给、径流、排泄过程的完整水文地质单元。矿区最高供水位标高50米,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45米,矿坑水最低自然排泄面标高50米,矿床四周水文地质边界封闭状,矿体最低标高50米,矿床紧邻屯仓水库。

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花岗闪长斑岩裂隙含水岩组底部标高50米以下,接受屯仓水库的入渗补给、水位、水量随降水强度变化有明显的升降和增减,一些泉流量在旱季出现断流,地下水埋深随地形起伏0~30米不等,水位年变幅0.5~5米,地下水短暂径流,以泉、泉群的形式及蒸发方式排泄。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4.2工程地质条件

4.2.1工程地质岩组

矿区工程地质岩组包括橄榄玄武岩坚硬岩组和风化花岗闪长斑岩软弱岩组。橄榄玄武岩坚硬岩组主要分布矿区山顶盖层,厚度达85米,顶部为一层气孔状玄武岩,厚10~30米。地表有弱风化,裂隙较发育,岩石一般坚硬完整,岩心呈短柱状。风化花岗闪长斑岩软弱岩组主要分布在石崮山、尖山等山丘的坡地,岩石多已风化破碎,用手可捏碎,柱状节理发育,球状风化较普遍,形成许多0.5~2米的球状岩石。向深部10~15米岩石受风化程度减弱,岩石渐变为坚硬完整。

4.2.2结构面及其分级

矿区小断层、岩体接触带及节理裂隙较发育,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结构面划分标准可划分为Ⅲ级、Ⅳ级二个级别结构面。

[1]陈毓川,朱裕生.中国矿床成矿模式[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2] 苏 瑞,刘建安等福建省安溪县湖上矿区岭尾矿段水泥用石灰岩矿勘探暨普查实施方案

上一篇:探讨公路工程投资估算中的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下一篇:论吹填造陆工程浅层预处理和深层真空预压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