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绿:让灵魂于琐碎中独自旅行

时间:2022-10-17 09:57:25

绿绿:让灵魂于琐碎中独自旅行

绿绿,80后新青年代表,具备朋克精神的青岛大嫂。诞生于胶州路34号杂院,读着诗词子日、听着摇滚乐长大,从小就不听话,从未想当工程师和科学家。先后做过策展人、撰稿人、玩具设计师等种种职业,目前担任广告公司掌门,游走于青岛、北京、济南三地,自称文艺个体户。

绿绿,正如她的名字一样,清新自然。她说自己不算是个文化人,可是带有一些与生俱来的文化偏好。绿绿四五岁时就可以自如地阅读古诗文,没有接触过古琴但是上手就能弹,没人教授绘画但是生来就会握笔。排除遗传的可能,她觉得语感、乐感、绘画的天分等等,部分是来自前世往生的记忆。如今,绿绿将每个月四分之一的费用支出都花在书籍、乐器、碟片、画具等项目上,不定期旅行,去江浙看昆曲,或者四处看展,这些都是她再正常不过的生活。

绿绿是一个向往独立和自由的人,她不愿被划分在某一个圈层中,或被贴在某些标签下。她说自己常常莫名其妙地“被文艺”了,对于“文艺女青年”这样的称谓,心里总有点抵触的情绪,因为她觉得这样的词语总有种断章取义的味道。在绿绿的眼里,所谓的“圈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一个“圈套”,她喜欢的是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鼓励、分享生活。与好友在一起,谈论的话题都与哲学无关,却是“白菜多少钱一斤”这样最生活化的问题。

新时代的文艺女青年,比之文艺方面的天赋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具备积极的生活态度。生活是琐碎的,如何在灵感和生活上寻得平衡至关重要。假如她们在精神上是贵族,谈论起诗歌、绘画、音乐来头头是道,而在现实中却是一团糟,比如鞋子上糊满尘土,厨房的锅油腻得都刷不出来,那么在绿绿的心目中,她们就算不得是新时代的文艺女青年,正因为有着文艺的情怀和出众的审美,所以真正的文艺女青年应当比普通人生活得更好。

波伏娃、朱丽叶-比诺什、比约克、林白……绿绿喜欢那种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强烈好奇心的人,她们是真正的生命体验者,认真生活、不迁就世俗,所以能够更深刻地感受爱与痛。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文艺女青年的身影,时代不同,打在她们身上的烙印也就不一样。绿绿尊重前辈们,在她看来,她们思想深邃,才华横溢,她们能够感知到精神层面的愉悦,又能体会深沉的苦难;她们感性又坚强,往往目标明确、学有所长,所以能拿出相当不错的作品,她们可以被时代记住。

相比而言,绿绿说自己这一代青年人的视角更开阔,更自私,更容易感受孤独,也就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绿绿并不依附于宗教,却有思量许久才寻找到的皈依道路,她的精力旺盛而分散,关注层面很多,相对于创造文艺作品,她更倾向于建立和分享逻辑缜密的精神体系。毕竟,琐碎是生活的常态,文艺女青年也要食人间烟火。在起伏的生命中保持灵魂的独立与完整,让灵魂于琐碎中独自旅行是绿绿―直努力做到的。

这个清雅脱俗的女子,她似乎并没有太大的野心;有的只是小小的心愿。她想写完自己的一个书系,排练几场话剧,做几个小型的艺术展。而在未来,她希望开一间国学馆,使更多的孩子从幼年开始就能修习琴棋书画,建立完善的人格。这,同样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

Q:相比“文艺男青年”,“文艺女青年”群体似乎更能成为人们讨论的鲜明话题,您觉得原因是什么?

绿绿:我认为主要原因来自于社会群体性的性别观念。这种观念之下,男性被认为是社会的主体,丈夫被认为是家庭的主心骨。男人酗酒、抽烟、谈论战争,貌似除了生孩子之外,他们做任何事情都会显得理所应当,至少不那么突兀;而女性恰恰相反,如果一个女人抽烟、酗酒、谈论战争,那么她会被很多人视为妖孽。文艺女青年的出现,代表着一种反传统,在这种反叛和对抗之下,更容易引发关注。

Q:女性在文化创造上总有着鲜明的特色,她们让人着迷的地方何在?

绿绿:相对而言,女性比男性更加感性,所能够创造的作品,更加地细腻、独特、多彩。她们可以运用各路文艺方式裸地表现内心,跟她们的情绪一样变化多端。女人可以扛着感性的大旗肆无忌惮地流泪,男人却只能坚强地在肠子里淌血,女文艺青年不需要像男人那样闷骚和遮掩,这种纯粹很让人着迷。

Q:您如何看待青岛的文化氛围?绿绿:青岛不是一个具备厚重历史和文化的城市,但也不能说是文化的沙漠:青岛山海相依的自然环境、德占期间的人文融合、会展型城市特色,都决定了青岛是一个特殊的小绿洲。我相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海会滋养我们的心,法国梧桐和樱花会增添我们的诗性,青岛作为山东文化集散地的未来指日可待。

上一篇:高伟:心灵,在艺术里开屏 下一篇:田甜:艺术中寻觅真实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