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温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17 09:38:26

60例温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在肩周炎中使用温针灸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1年6月使用温针灸对肩周炎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结果:通过针灸治疗,本组60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痊愈,18例患者显效,14例患者有效,2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96.6%。其中针灸时间最短的为2个疗程,针灸时间最长的为4个疗程。结论:通过温针灸对肩周炎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 温针灸;肩周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721-01

肩关节周围炎在临床医学中又被简称为肩周炎,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肩部疼痛和运动障碍,其在针灸门诊中是非常常见的病症。本文选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使用温针灸对肩周炎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使用温针灸对肩周炎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其中22例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为45~67岁,平均年龄为53岁;在该60例患者中病程最长的患者为3年,最短的为5d。

1.2诊断方法

①在该60例患者中其年龄均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并有外伤史或风、寒、湿邪侵袭史;②患者出现活动痛或肩部疼痛,并白天症状较轻,但到了晚上则出现症状较重,疼痛症状可放射到手指,却没有异样感觉;③肩关节活动受限,尤其是难以上举、外展、内外旋;④出现肩周压痛,特别明显的表现是再肱二头肌腔处;⑤发生肩周肌肉痉挛或出现肌萎缩;⑥X光摄片:肩关节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常。

2治疗方法

2.1主穴:肩贞、肩骼、肩骼、曲池、外关、合谷、阳陵泉、足三里。配穴:若患者受限的是抬肩的时候,需配条口透承山,若受限的是后旋的时候需要配中府。对于肩背痛的患者给予天宗、大椎穴位针灸,血癖的患者给予隔俞、血海穴位针灸,风寒的患者给予风池、关元穴位针灸,湿重的患者给予阴陵泉穴位针灸。

2.2操作方法:对肩周炎患者均取坐位,常规对穴位进行消毒后,采用指切进针法,在所选穴位将毫针刺入,在行针得气后留针30min。分别在针柄上插上1.5cm的长艾条,并逐一点燃,但是期间要对艾条与皮肤之间的距离注意,适宜是的患者能够感觉到温热但是不会被灼伤,配穴只针不灸。针灸需要每日1次,1个疗程为10d,疗程与疗程之间有3~5d的休息时间。

3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的肩部疼痛、活动受限情况全部消失,则表明该患者痊愈;患者肩部疼痛、活动受限情况基本消失,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为表明该患者显效;患者疼痛减轻,但是关节功能改善并不是很明显,则表明该患者为有效;患者肩部疼痛、活动受限情况均没有得到改善或者病情加重,则表明该患者无效。

3.2治疗结果

通过针灸治疗,本组60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痊愈,18例患者显效,14例患者有效,2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96.6%。其中针灸时间最短的为2个疗程,针灸时间最长的为4个疗程。

4典型病型

某某,女,58岁,半年前即发现右侧肩痛,述半年前伏案工作,电风扇放置在自己右侧,过久的吹风导致发病,在最近1个月来,疼痛日益加重,在夜间经常由于该病所引发的疼痛而不能入眠。曾经有过理疗及药物治疗无效。到院会诊时发现其疼痛局部没有发生红肿,但是肩臂肌肉出现轻度萎缩,用手按压僵硬,外展印。上举手臂不能进行梳头,后伸时也感觉非常困难,不能自己穿脱衣物。取肩锅、肩骼、肩贞、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均用泻法,并用温针灸,配以阴陵泉、风池、关元,只针不灸,每日1次,针灸以后叮嘱其要进行功能锻炼,动作速度应当由慢到快,动作幅度需要由小到大。患者在进行3次治疗以后感觉疼痛症状得到明显减轻,关节活动明显得到改善,在进行了10次的针灸后患者痊愈。

5讨论

肩周炎,指的是肩部由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推行性病变而导致酸重疼痛的发生的情况。该病在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中非常常见,同时该病的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多,属于中医学的“肩臂”范畴。中医学认为肩部是本病的病变部位,五旬之人,正气不足,营卫渐虚,若其局部受到风寒感染,或习惯偏卧,或劳累闪挫,则可导致经脉不舒,气血阻滞,最终导致肩痹。作为传统治疗方法之一的针灸疗法,其在历代古典中均有对慢性疼痛的治疗记载,且具有显著的疗效,没有毒副作用。针刺能够镇痛,使肌肉疲劳感得到改善。艾灸可以使局部血液循环得到促进,才有温针灸进行治疗可以达到祛风止痛、温经散寒的作用。

在选择穴位的时候,应当选择肩部的肩骼、肩骸、肩贞三穴,并循经远取曲池、外关、合谷、阳陵泉、足三里等穴,肩骼为手阳明大肠经穴,为手阳明、阳跷脉之会,是治疗肩疾的常用穴。阳明是多血多气之经,使用针灸能够气血调和,使阳气振奋,经络得到疏通,祛瘀止痛,祛风散寒,关节得到通利。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之合穴,筋之会,针灸该穴位能够通经止痛、舒经活络。足三里是强壮保健之要穴,针灸该部位能够培元固本,扶助正气,通经活络,同时其还能够扶助正气,振奋阳气,与诸穴配伍针灸,能够达到补益气血、舒经活络的作用。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必须加强肩关节的活动功能的强调,这是由于其是使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的主要手段,同时可以预防发生肌肉萎缩和粘连,是肩周炎得到治愈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针灸,还应当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的方法,并叮嘱患者应当积极主动的进行肩部运动,这样才有利于恢复。

参考文献

[l] 孙卫校,刘德玉,王敏.针灸配合封闭治疗肩周炎30例[J].现代中医药,2007,27(5):71.

[2] 丛文杰,方剑乔.不同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进展[J].光明中医,2008,23(12):2071.

上一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36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论医院感染患者焦虑及抑郁现状的病例对比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