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下积液继发慢性硬膜下血肿9例

时间:2022-10-17 09:37:43

【关键词】 硬膜下积液 硬膜下血肿 继发性 手术治疗

1临床资料

1998?02/2007?01收治硬膜下积液与慢性硬膜下血肿9(男8,女1)例,年龄41~84(平均69.2)岁. 单侧病变7例,双侧2例(其中1例单侧发病70岁女性患者同时合并硬膜外血肿);有明确外伤史者4例,另5例无明显外伤史,但均有不同程度自觉症状,如头痛,反应差,记忆下降,肢体无力,步态不稳等. 硬膜下积液确诊. 伤后至出现状1 wk~1 mo(平均18.2 d),慢性硬膜下血肿确诊时间 21 d~4 mo(61.5 d). 血肿量用多田公式计算单侧 40~80 ml. 患者均为ct确诊,2例mrt行诊断. 术前gcs评分均9分以上. 9例中7例在局麻下行颅骨钻孔血肿冲洗引流术,1例(男性,84岁,双例额骨顶慢性硬膜下血肿达150 ml)在静脉全麻下行双侧颅骨钻孔血肿冲洗引流术,1例(女性,70岁)单例发合并硬膜外血肿行静脉全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引流术. 术中注意仔细冲洗血肿腔至冲洗盐水清亮,钻孔部位置高位充分排气,术后2,5,7 d常规复查ct. 全组患者手术后2 d意识状态明显改善,gcs评分13以上,复查头颅ct受压脑组织复张,术区有不同程度的水样密度占位及少量积气(体积约30 ml). 术后5~7 d拔除引流管,ct检查手术区占位<10 ml. 术后随访3 mo,gcs评分正常.

2讨论

硬膜下积液又名硬膜下水瘤,是因颅脑损伤时脑组织移位,蛛网膜撕裂,脑脊液自破裂孔溢出至硬膜下,在硬膜下及蛛网膜间聚积而成. 慢性硬膜下血肿多指损伤后3 wk以后在硬膜下与蛛网膜之间形成的有包膜的血肿;以老年患者多见,尤以前额及枕后着力多见. 损伤使脑组织移位,引起大脑表面汇入上矢状窦的桥静脉,蛛网膜粒、静脉窦、硬膜下水瘤受损出血,形成血肿[1-3]. 本组平均年龄在69.2岁,除1例41岁外,其余均为高龄患者,血管脆性强,且不同程度合并脑萎缩(5例),同时存在硬膜下积液,桥静脉、蛛网膜粒张力较大,是继发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主要原因. 本组多是农村患者,医生及患者对本疾病的认识不够,再次是外伤致桥静脉撕裂,硬膜下水瘤受损的成因很大,从而导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形成. 颅内损伤硬膜下积液形成后伴发外伤后低颅压,致颅内容量代偿性调节,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脑脊液分泌量增加,从而导致有活瓣、无交通的硬膜下积液增加,以致撕裂桥静脉,血液从活瓣口进入,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2-3]. 硬膜下积液继发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虽然少见,仍应引起足够重视. 单纯硬膜下积液,颅脑损伤相对较轻,如果处理及时合理,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效果较好[5]. 一经发现继发硬膜下血肿,应尽早手术治疗为宜,争取获得良好预后. 对血肿量少,占位效应不明显者,应建议住院观察治疗或定期门诊检查. 出现病情进展,从速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 神经外科学[m]. 武汉:湖北科学出版社,1997:336-343.

[2] 李卫,吕松林,孙守成. 硬膜下积液继发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13(1):38.

[3] 赵东林.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探讨[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13(4):252.

上一篇:试析农村理财技能人才的社会需求及培养途径探... 下一篇: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看个体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