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都县马铃薯生产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17 09:30:06

乐都县马铃薯生产调研报告

【摘 要】马铃薯是我县的主要粮菜兼用作物,具有高产稳产、生育期短、适应性强等特点,随着种植业结构不断调整,我县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单产水平迅速提高,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南北二山”浅山地区马铃薯产业带基本形成,已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关键字】马铃薯;种植技术;品种

1 基本情况

乐都县位于青海省东部,下辖7镇、12乡、354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28.8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3.99万人,现有耕地面积24533hm2。境内海拔1800~4300m,年平均气温7℃,降雨量340mm,日照时数2500~2700h,≥0℃积温1700~3200℃,属典型的大陆型气候。丰富的光照资源、冷凉干燥、雨热同季的气候特征,是马铃薯生产的理想之地。“十二五”期间,乐都县按照“现代农业稳县”发展战略,坚持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壮大特色经济、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按照“扩署、抓菜”的发展思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培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农业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主要表现为面积逐年增加、产量稳步增长,生产布局逐步优化,种植马铃薯已成为农业增产的主要途径。

2 生产现状

2.1 面积、产量、总产

马铃薯是我县主要的粮菜兼用作物,所生产的马铃薯薯型大、产量高、质量好、病虫害轻,享誉国内外。2012年,我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4300hm2,其中全膜双垄马铃薯种植面积达8000hm2,地膜马铃薯种植面积达2000hm2,双膜马铃薯100hm2,露地马铃薯900hm2,种薯马铃薯3333.3hm2。建立了333.33hm2以上示范区5个,200hm2示范区7个,133.33hm2示范区6个,133.33hm2示范区20个,33.33hm2示范区7个,马铃薯种植面积占全县总播面积的58%;全膜双垄马铃薯平均667m2产2420kg,地膜马铃薯平均667m2产2630kg,双膜马铃薯平均667m2产2679kg,露地马铃薯平均667m2产1890kg,种薯马铃薯平均667m2产2000kg。总产量50.03万吨,其中全膜双垄马铃薯29.04万吨,地膜马铃薯7.89万吨,双膜马铃薯0.4万吨,露地马铃薯2.7万吨,种薯马铃薯10万吨。

2.2 品种利用

目前我县大面积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有乐薯1号、青薯9号等品种,这些品种淀粉含量都在17%以上,且这些品种大多薯型较大、整齐、规则,表皮光滑,芽眼较浅,适宜淀粉加工。

2.3 销售情况

随着马铃薯种植规模的扩大,销售渠道的逐步拓宽,马铃薯生产效益逐步显现。全县2012年马铃薯总产50.03万吨,外销27.18万吨,占总产的54%,总产值7.1亿元,销售收入3.83亿元,占总产值的54%。贮藏马铃薯22.85万吨,占总产量的46%(贮藏种薯10万吨,占总产的20%,贮藏商品薯1.66万吨,占总产量的3.3%,农户自用11.19万吨,占总产的20%)。其中:全县2012年全膜马铃薯亩成本(不计劳力)约330元,667m2产值2904元,8000hm2产量29.04万吨,产值3.48亿元,外销约18.8万吨,占产量的65%,收入2.26亿元,占产值的65%,主要销往山东、内蒙古、广东;地膜马铃薯667m2成本约400元,667m2产值5260元,2000hm2马铃薯7.89万吨,产值1.58亿元,外销约6.3万吨,占产量的80%,收入1.26亿,占产值的80%,省内销售为主;双膜马铃薯667m2成本约800元(折旧),667m2产值8037元,100hm2产量0.4万吨,产值0.12亿元,外销约0.32万吨,占产量的80%,收入0.096亿元,占产值的80%,省内销售为主;露地马铃薯667m2成本约250元,667m2产值2268元,900hm2产量2.7万吨,产值0.32亿元,外销约1.76万吨,占产量的65%,收入0.21亿,占产值的65%,主要销往山东、内蒙古、广东。种薯马铃薯10万吨,预计产值1.6亿元。

2.4 新技术推广

近年来,我县马铃薯生产不论在新品种的推广应用,还是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发展。地膜马铃薯、双膜马铃薯和全膜双垄栽培马铃薯已在我县形成了一定规模,种植面积已达10100hm2,平均667m2产达到2400kg以上,双膜马铃薯最早在6月1日收获上市,地膜和全膜马铃薯7月上旬陆续收获上市,较露地马铃薯提早1~3个月收获,使马铃薯加工周期延长90d。

2.5 繁种体系

我县具有较为完善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实现了县有马铃薯病毒检测室、组培室和原原种繁育基地,乡有原种繁育村,村有种薯繁育户的县、乡、村三级种薯繁育体系。

3 主要做法

3.1 发展旱作农业,推广全膜双垄栽培技术

我县自2006年试验引进全膜双垄栽培技术以来,把该项技术的推广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坚持把组织领导、宣传动员、统筹协调、管理服务落实到各个环节,有力促进了全膜双垄栽培技术的推广,为推进山区旱作农业发展创出了一条新路子。2012年在全县14个乡镇推广全膜双垄马铃薯12万亩。马铃薯平均667产2420kg,平均667收入2130元,经济效益显著。

3.2 强化科技创新,抓好新产品引进和新技术应用

密切科研与生产联系,坚持自主开发研制与引进转化并举,与农机企业密切合作搞好科技攻关,解决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问题。一是进一步完善现有机具和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机具质量,最大限度增强其对不同种植条件、土壤条件的适应性;二是从全程机械化生产的角度统筹安排种植、收获系列化作业机具的引进和推广,搞好机具和技术配套集成;三是大力推进先进机具,提高作业质量和作业水平,进一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3.3 创新服务模式,着力提升服务水平

近年来,我县马铃薯产业以调整结构、培育特色产业为核心,以加快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为重点,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推动、资金拉动和政策保障等措施,采取“技术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的技术指导,着力提升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的产业化经营水平,通过抓繁育、建基地、强管理、促运销,有力地推动了马铃薯良种的繁育和推广,促进了全县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3.4 注重示范带动,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民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鼓励他们开展机械作业,为农户提供农机作业有偿服务,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为合作社增加收入。既解决了有机户作业难、无机户用机难的问题,又避免了机具的重复购置,提高了机具经营效益。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历史、地理、自然等因素的制约,我县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技术条件较为匮乏,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乐都山大沟深,马铃薯种植大多沿用广种薄收的传统耕作模式,机械化程度低,田间管理滞后。地块小而散,田间道路不畅,生产运输成本高,劳动力使用量大。二是保鲜贮藏设施落后,种薯的贮藏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使马铃薯品种退化速度加快。三是营销手段滞后。营销队伍少,手段落后,渠道狭窄,大多处于各自为政的现状,停留在中间商、收购户的水平,还没有实现与终端市场的有效对接。

5 今后采取的措施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示范带动的原则,狠抓良种良法的推广普及,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5.1 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坚持政府引导,建立信息和流通体系,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合作经济组织带领农户连市场建基地,提高种植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户提前、产中、产后服务,为马铃薯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5.2 抓好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全膜双垄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针对我县山区群众经济收入水平低、自身投入能力有限的实际,将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加大项目整合力度,把现代农业、农机具补贴、农民科技培训、测土配方施肥等各类项目向全膜双垄栽培技术推广区域倾斜。同时大力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充分利用农产品信息网和12316服务热线,强化产供销全程服务,扩大农产品流通渠道,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

5.3 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科技含量

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技术和设备资源,创新运行机制,推广优良品种、统一技术服务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马铃薯优质品种资源和技术资源,提高种薯繁育技术水平,促进规模发展。在强化脱毒种薯生产繁育工作的同时,抓好良种推广,依托现有农技队伍,积极推广普及良种覆盖率;加大规范化种植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强化马铃薯种植技术体系,为种植户提供及时、迅速、有效的技术指导,推动马铃薯生产向标准化方向发展。

5.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产业稳步发展

鼓励企业、合作组织和农户大力发展贮藏设施。一方面,立足于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建设,提供相应的贮藏设施。另一方面,按照产业化经营的需求,为避免收获期集中上市带来的收购、运销等方面的不便,建设相应的储藏设施,以调剂市场供应,实现均衡上市。

5.5 强化业务培训,解决技术难题

一是加强农业科技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农技人员技术服务水平,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和基层农技推广人才。二是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及掌握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涌现出更多的“土专家”。三是实行科技人员连点承包,强化技术服务。按照技术指导到地、科技要领到人、技术资料到户的“三到位”原则,“面对面”服务、“手把手”培训,把马铃薯产业最急需、最关键的生产技术传授给农户,提高农民的种植技能,加快科技转化,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

上一篇:湖北省林下经济发展的主要种养殖模式 下一篇:二氧化氯在蔬菜生产与加工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