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游戏活动主体性的思考

时间:2022-10-17 07:19:34

基于幼儿游戏活动主体性的思考

游戏是最能发挥幼儿主动性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1]为此,笔者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类型的游戏,从大班生成游戏出发,以《疯狂的纸球》为例进行实践,立足、追随、支持幼儿,和幼儿一同走在游戏的路上,在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多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一、实践价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2]游戏的过程本应是幼儿自由探索和选择的过程。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深知要充分尊重幼儿游戏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的游戏,不仅仅能够吸引幼儿的学习热情,打开幼儿的智慧之门,还能很好地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推动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然而在游戏中教师往往忽视幼儿的主体性,诸如教师确定游戏主题,分配角色,制订玩法,在游戏开展的过程过多干涉等。幼儿的自主性、主体性受到限制,幼儿在游戏中不能充分感受自由、自主的愉悦体验。同时“注重游戏方式,忽视游戏本身价值;游戏为主,却忽略了幼儿才是教学上的主体;注重游戏,但缺乏观察和引导。”[3]长期以来“为游戏而游戏”、“儿童游戏成了游戏儿童”等系列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纲要》、《指南》中提出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提倡教师与幼儿建立起平等、互助的关系。游戏不但能满足幼儿好奇、好问、好动的天性,而且伴随游戏情节的发生与发展,伴随游戏矛盾的冲突与解决,能充分激发幼儿发展所需要的一种“主动探索”的内驱动力,并真正赋予幼儿一种“快乐学习”的动力。[4]当前,在创新游戏模式的同时,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幼儿游戏活动的主体性。幼儿在游戏中只有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才能不断地探索各种事物的性质、作用和关系,从而能细致深入地理解事物。因此,尊重幼儿游戏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互动游戏,更利于培养幼儿的言语、注意、感知、记忆和思维,尤其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利于发展幼儿愉快的情感和坚毅的意志性格,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进程,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路径探索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个体便会享受到成就感,自信心大增;反之,则对周围漠不关心。应用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要求教师要立足幼儿,融入幼儿,捕捉幼儿的需求,顺应幼儿的需要,顾及幼儿的感受,让幼儿真正参与到游戏中,参与到游戏内容的生成、跟进中,参与到游戏环境创设和材料提供中。

1.顺应幼儿,捕捉兴趣――自然

游戏来源:明明带来一套新玩具“疯狂的小鸟”,玩法是:用积木搭成各种造型,小猪放在上面,将小鸟放在弹弓上弹出去,打到了算赢。这个游戏许多幼儿在手机里玩过,玩具刚投放,孩子争先恐后来玩。可惜玩具只有一套,只能够1个孩子玩,“有幸”玩到的孩子玩到游戏结束还念念不舍,没有玩到的孩子唉声叹气说:“老师,我也想玩,我一次都没有玩过”。游戏讲评环节,我抛出一个问题:“大家都想玩怎么办?”问题引起共鸣,孩子们激烈地讨论,有的孩子说:“让爸爸、妈妈再买些带到幼儿园。”有的说:“在游戏区我们自己搭,这样许多人可以一起玩。”我接着抛问:“自己怎么玩?”有的说:一部人做纸球扔,一部分人用纸盒搭投掷造型。在大家共同商量下,游戏“疯狂的纸球”玩法产生了。

2.走进幼儿,共同游戏――自由

“在宽松愉悦、安全和谐、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幼儿会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想象创新活动之中,这一点很重要。”[5]游戏时,孩子们发现了许多的问题,我将这些问题一一抛给孩子,让她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记得刚开始玩的时候,A对B说:“我们做的纸球扔不远,根本砸不到小动物”。B说:“那我们多做些。”过了一会,A说:“还是不行啊。”我说:“我的纸球也扔不远,有什么其它办法呢?”讨论一会后,A恍然大悟说:“我知道,因为纸球太轻了”。于是她们在纸球里放上橡皮泥等辅材增加重量,最终我们成功了,大家一起雀跃,呐喊。“疯狂的纸球”给我们带来无限的乐趣,我们可以自由的分工、自由的搭各种造型、自由地用喜欢的姿势扔小动物,在一次次的探索、实践、调整中建构新的经验,玩的很过瘾。

3.有效支持,智慧传递――自主

玩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热情有增无减。一天,搭造型的几个孩子气呼呼地说:“气死了,球一碰上就倒了”。 我抛问:“是啊,为什么我们搭的这么容易就倒了呢?”A想了想说:“纸盒太轻了,我们用积木、易拉罐吧。”B说:“我们搭的造型太容易被打倒。”我追问:“搭什么样的造型最不容易让小动物被打倒?”大家共同商议,有的建议竖着搭,有的建议横着搭重叠的等等,还将自己想的设计成闯关图,并将小动物放在他们认为比较难被打倒的地方,负责搭建的孩子们得意洋洋。做纸球的孩子们发现越来越难打倒小动物,于是我们一起讨论:投掷哪块积木最容易成功?她们将自己的发现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并进行装饰,最终布置到游戏区域中,创设游戏环境,达到“环境是第三任教师”的理念。……随着材料的不断丰富,游戏的不断深入,大家觉得越来越有挑战,越来越好玩。此时孩子们在游戏中勇于思考,勇于表达,勇于实践,在与同伴协商、合作中自主游戏。

4.追随幼儿,师幼同行――自发

随着幼儿游戏的不断深入,孩子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打小动物的游戏,她们不断改变玩法,增加游戏的难度和规则。一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A和投掷B发生冲突,B在离盒子很近的地方投掷,A抗议说:“你离得太近了,手机上小鸟离这很远的。”B说:“你又没说多远”,就在争吵的过程中,A拿了个积木放在离小动物一定距离的地方,说:“现在你们从线后面扔,不许犯规,不然就不给你们玩了。”B只好按照他的话开始游戏。A还不时地调整起点的位置,说“这是第一关,这是第二关”,3关都成功了可以得一个小玩具。在游戏讲评环节,他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经验,得到大家一致赞同。我追问:每条线之间到底要多远呢?大家共同商量,最终推选“C”用走大步的形式制订出三条不同层次的起点线,并用即时贴贴在地上做好标记。这些规则就是幼儿自发逐步生成的。当闯关造型被打倒后,投掷的孩子无事可做,于是我追问:我们在这没事可以干些什么呢?e说:“我们可以练习啊”。于是大家在区域后面设置了一个投靶区,随着游戏的不断深入,游戏越来越丰富……

三、思考感悟

《纲要》中提出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作为教师,在游戏中我们要转变观念,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定位,针对幼儿感兴趣的事物,采用设疑、提建议等灵活的方式参与游戏,与幼儿共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6]当蹲下身子走进孩子,沉下身思考时,我们为此感悟:幼儿教师一定要睿智,要会观察、会思考、会反思、会运用。

1.做“足智多谋”的支持者

幼儿真的会不由自主地沉浸到各自的想象中,会积极地投入到各类游戏活动中,会津津乐道地创造情节。导演整个游戏快乐的过程。走进孩子心灵,尊重孩子兴趣、追随孩子需求、支持孩子发展,把游戏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活动,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游戏中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正如《指南》中所说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如“疯狂的纸球”中,把游戏玩法留给幼儿自己商量,空间留给幼儿自己规划,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有目的地游戏,自主地分工、合作、选材、建构,保证幼儿游戏时间的充裕,保证幼儿游戏材料的及时,保证幼儿游戏过程的自主性,幼儿在游戏天地里快乐建构、智慧生活。

2.做“大智若愚”的合作者

蹲下身和孩子共同游戏,一同探索、实践,分享快乐。幼儿游戏的实质在于自主性。游戏对于幼儿之所以魅力无穷,就是因为幼儿的自主性可以在游戏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幼儿自主自愿地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在“疯狂的纸球”游戏中我们相信孩子,遇到问题时教师往后退,将发现的问题抛给孩子去思考、商量、解决,这样的过程幼儿收获更大。我们要做的是“用心看、用心听、用心记、用心思考”,事实证明:孩子潜力无限,只要我们放手。

3.做“循循善诱”的引导者

积极主动、好奇探究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品质,也是幼儿在游戏中最鲜明的行为特质,教师在游戏中对幼儿的支持和鼓励就是在顺应幼儿天性的前提下,在幼儿内部动机的驱使下对学习品质的养成。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幼儿对丰富多彩的环境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这表明,良好的环境一般地不能自然而然地对幼儿产生影响,而需教师发挥客观物质环境与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和桥梁作用。孩子们游戏中遇到解决不了困难的时候及时地引导,“疯狂纸球”中孩子们找不到纸球总是打不倒动物原因时教师循循善诱,适时引导,进一步激发孩子积极探索、游戏的兴趣。

最后分享一个故事: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时间,原本三寸的鱼可以长到一尺。这就是“鱼缸法则”。其实,对孩子的教育也一样,孩子的成长需要空间,我们应该学会放手,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游戏也一样。只有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体,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的功效,这也是贯彻《纲要》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的理念。相信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将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增进幼儿认知能力,激发幼儿求知兴趣,帮助幼儿生成良性的社会关系,培育幼儿积极健康情感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

[3]夏璐.浅谈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界,2014年第9期.

[4]徐则民,洪晓琴编著.走进游戏,走近幼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5]王莉平.浅谈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2014(9)

[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幼儿园)

上一篇:“三助”工作在研究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下一篇:十位“老八路”的百团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