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时间:2022-10-17 06:41:27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应对未来教育教学工作的挑战,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具体要求就是:明确“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中实现“以人为本”与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积极变革教学策略,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做一名“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教师。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 初中 师生关系 有机结合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对人才的培养也将提出新的要求,我国面临着新的挑战,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成为新课改的主旋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学校教育的发展也不例外,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应适应新形势,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育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要求。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同志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充分说明,培养和造就合格的思想进步的符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通过思想品德课的设置对青少年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传统的师道尊严,导致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惰性心理、保守心理等。究其根源,在于我们教师观念的滞后。我们教师要敢于放下架子,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教学环境。要求教师贯彻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处理好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关系,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教师要“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促其发展。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努力程度往往决定其学习的效果,所以,教是为学服务的,“教”是为了“不教”。那么究竟如何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改进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以主导来促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让他们拥有主动、自我发展的机会呢?从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来看,当前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那就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坚持以生为本。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而新课程改革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同时再一次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这些都体现了时展对思想品德教学教的崭新要求,也是思想品德课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所以,对思想品德教师来说,不仅要授予学生以知识,尤其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自己衷心乐意向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昂首前进。

二、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师的各种人际关系中,最重要、最基本、最核心的一种关系是师生关系。陶行知认为,教师与学生,在人格是平等的关系,在学习上是共学的关系,在道德上是相互感化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施加教育的基础和有力手段,教师只有在同学生建立了友好和谐的关系后才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然而,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师的封建家长制的权威意识等,导致了师生关系的不平等,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主动性。究其根源,在于我们教师观念的滞后。我们教师要敢于放下架子,不怕丢面子,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感想、敢做的开放教学环境。我们教师要树立平等的教学观,以民主、平等、和谐的心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师生在人格上、地位上的平等,师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情感上相互交流,课堂气氛才会轻松愉悦。在教学中,面对全体学生,我们每个教师都会提出统一要求。如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待人接物的文明态度,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等,但每个学生的个体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都要通过课堂教学获得一定的发展。课堂教学决不能消除学生的个性差异,相反还要为每个学生创造适合个性发展的条件,促进其更好地有选择地发展。教师也只有关注每个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能力甚至要研究某些特殊个体的特殊状态,恰倒好处地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为每个学生搭建主动学习的平台,引导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并获得一定的成功,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实现。

三、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实现“以人为本”与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

叶圣陶先生的“以人为本”渗透在他的教育理论的各个方面。思想品德教学从根本上说是灵魂的教育、精神的教育,我们要引导学生求真、崇善、爱美的追求,品味中华文明、触动灵魂、受到洗礼、得以升华。思想品德教学就是以前人的“为人之道”,指导我们的学生“如何为人”和“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一句话:把学生教育成为一个“真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意见,理解学生的言行,从中获得发展和提高。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绝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你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平等互助的关系。在教育指导学生时要叮嘱自己:我是在帮助学生在某一方面得到学习,指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要充分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因为学生始终应该是我们教育的主体和中心,我们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养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习惯。我觉得,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必须努力塑造教师的灵魂,就应该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作为自己所遵循的基本准则,把自己最真挚的爱融入于教师的各项素质之中,成为教师素质不朽的精髓。

总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切实改进教法,促进学法,坚持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就能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经受住各种挑战和考验,做一名“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教师。实现教师自身的价值,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研究网页.

[2] 刘明坤,吴文菊,杨跃主编的《教师伦理与教师的礼仪》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4] 余文森编著的《有效教育学的反思》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社有限公司.

[5] 张行涛、郭东歧主编的《新世纪教师的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国内外体育科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下一篇:我的课堂我“座”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