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指成拳:多机型联合出击

时间:2022-10-17 03:52:26

冬日,南方某地草木青翠,气候依然温暖如春。清早,广空航空兵某部机场上雷达天线飞旋,地空导弹昂首严阵以待,多型战机整齐列阵,一架接一架地滑向起飞线。威武的战鹰在早晨初升阳光的映照下,镀上了一层质感的金黄色。该部着眼现代空中作战特点组织的一场信息化条件下多兵机种战术课题训练即将拉开帷幕。

“演练开始!”,随着部队长刘树伟一声令下,蓝军执行侦察任务的二代战机与负责掩护的三代战机以雷霆万钧之势率先跃上云天。记者在外场看到,该部列装的多型战机悉数参训,另外还配属了雷达、地导、电抗分队,参加训练的红蓝双方均由多机型、多兵种编成。此次战术课题训练依托指挥所既设的指挥信息系统,开设导调评估组,以实战为背景,采用地图搬家、目标替代和未知条件下实兵对抗的方式,在空中、地面、海上设置高价值目标,组织红、蓝军进行战术课题训练。

在红蓝双方各自开设的指挥所内,指挥员和作训、领航、通信、雷达、地导值班员各司其职,电子屏幕实时显示空情态势,一条红色的对抗中线横亘在红蓝控制区的中间,侦察兵力、突击编队、掩护机群、地防部署等布势情况一目了然。此次训练,该部采取未知条件下空空、空地对抗的形式,以及实兵与虚拟相结合的方法,设置复杂战场环境,全程按作战程序组织实施,重点研究探索复杂电磁环境下空中进攻与防空作战的方式方法,验证、完善多要素集成战术训练模式。

“对向敌目标!”“前出掩护!”蓝军指挥员石磊不时发出指令。他介绍,作为战术课题训练的蓝军指挥员,指挥着多机型、多兵种实施侦察和对地突击,这在以往是没有先例的。以往组织对抗训练,大多是在本团同型机之间进行,而这次则是部队所属几型战机及配属的兵力分别混合编成红蓝军,好比把五个指头握拢成拳,有效整合训练资源。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检验航空兵部队机种间协同、支援掩护和突防突击战术战法,还带动周边雷达、地导、电抗等部队开展“捆绑式”训练,解决战术训练多要素、常态化的问题。

此时,蓝军侦察机与掩护机群默契配合,保持无线电静默,悄然越过对抗中线实施抵近侦察。“按预案进行拦截!”红军发现侦察机后,迅速组织空中巡逻战机进行拦截,一场侦察与反侦察的空战迅即打响。红军装备二代机的某团主动要求从配属兵力调整为主力后,飞行员愈战愈勇,大胆驾机前出侦察,在复杂环境中机智勇敢地与三代机周旋对抗,杀出了胆气,锤炼了战斗精神。

“这次训练是我们开展战术训练模式改革的大胆探索,所属部队多型战机同场对抗。”部队长刘树伟介绍,他们部队是战术训练模式改革扩大试点单位,他们改变以往追求个体单元过硬的做法,大胆破除以往单一机型、同一兵种、已知条件对抗的桎梏,集结所属部队多型战机,融合雷达、地导、电抗等兵力要素,在未知条件下实施战术课题训练,研究探索复杂电磁环境下空中进攻与防空作战的方式方法,锻炼指挥机关作战筹划和指挥控制能力,提高多机兵种体系作战能力,在近似实战背景下验证、完善多要素集成战术训练模式,大胆迈开了基地化融合式训练的步子。

蓝军在侦察兵力完成第一阶段侦察任务后,迅速研判红方重点目标,组织突击编队实施空中打击。放开高度差、复杂电磁环境、未知条件……根据课题实施要求,融合自由空战、突防突击等课目的第二阶段任务对抗更加激烈。在导调大厅里,大屏幕上红蓝实控区域线条密布,实时显示着战机航向、速度、高度等动态数据,紧张的战斗气氛愈发浓厚。分别代表不同机型的三角标识时而编队奔袭,时而包抄迂回。语音系统实时传输空地通话,双方指挥员使用不同波道对己方战机实施引导,整个空中态势清晰明了。就在蓝军混编机群突防之时,红军早有防备,地面雷达严密跟踪,地空导弹分队隐蔽待机,同时战机升空巡逻待战。“遭遇蓝方电子干扰!”红方空中编队适时按照协同转换通信波道,电抗分队则采取反制措施,全力化解对手的攻势。

双方激战正酣,蓝军副大队长李旭光与僚机瞅准空隙迂回前出,突破对手重重拦截,进入打击空域。“发现目标,请示攻击。”“攻击!”随着命令的下达,飞行员驾机俯冲而下,一枚枚火箭弹倾泻而出,地面目标瞬时笼罩在浓烟烈火之中。

“对抗结束,转向预定空域返航!”指挥员发出指令后,红蓝双方战机陆续返航。为做到打一仗进一步,刚刚着陆的飞行员又利用战术对抗训练评估系统,采取对抗双方自评、互评和综合检讨总结的方法,对战术课题训练的全过程进行总结,分析指挥控制、战术运用和对抗效果等情况,检讨优劣得失,及时改进。

在一次次近似实战的淬火砺炼中,天之骄子们的羽翼将更加丰满有力。

上一篇:六洞山森林公园苔藓植物及其对环境指示作用的...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四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