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变质的“开放”平台

时间:2022-10-17 03:16:12

毋庸置疑,在腾讯和360的开放大会之后,“开放”名声大噪。在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中,开放理念渗透到了中国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现在,即便是普通网民也能对腾讯或360的开放战略发表一番见解,这或许意味着,中国互联网已经进入“开放”时代。

去年,中国互联网的开放序幕已被百度等互联网巨头拉开;随后,新浪微博平台的迅速崛起,使基于微博的开放平台风声水起;在3Q大战中深受重创的腾讯,也坚定不移的扛起开放大旗。眼下,国内互联网涌现了百度、新浪微博、腾讯和360四大开放平台。在百度刚刚推出开放战略时,就曾有业内人士质疑其开放的真伪,在四大开放平台竞相鼓吹“开放”的今天,对开放平台真伪的争议越来越多。

国内互联网的开放平台是否有些变质?我们不妨先研究一下“开放”的定义,再与国外的开放比较一下,或许能看出一些真迹伪象。

开放平台的特征

作为互联网行业反垄断的重要方式,开放平台的重要性逐渐被业内人士重视,开放、融合、包容的平台也是业内发展的主流,这是大家都认同的事实。但是,开放平台的定义和特征,国内尚没有明确的标准。

在国外,开放平台(Open Platform)是指软件系统通过公开其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或函数(function),在不必更改该软件系统的源代码情况下,使外部的程序可以增加该软件系统的功能或使用其资源。

对于开放平台的定义,我们从国外一些知名企业那里也能得到印证,微软、Google和英特尔都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尤其是微软。

在很多人看来,微软是一家垄断型的企业。其实不然,微软是一家“开放”特征很明显的企业。这一点,我们深入剖析微软的产业链条便可知晓。

众所周知,微软是一家专注于操作系统的企业,其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几乎垄断了个人PC市场,从这个角度来讲,微软是垄断的。不过我们不要忽视一点:微软用“开放”的理念,赢得了软件企业和硬件企业的支持。任何一个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统,都要与硬件和软件有良好的兼容性才能给用户最佳的体验。所以,微软的操作系统对软件企业和硬件企业都是完全开放的――如果不开放,Windows操作系统是很难与硬件和软件兼容的。

再看互联网另一巨头Google,其开放理念也是深得合作伙伴和用户认可的。Google是一家专注于搜索的互联网公司,而专注于某一领域是开放的前提。环视业内,每一家倡导开放理念的企业,都是专注于某一领域的企业。微软专注于操作系统,Google专注于搜索,英特尔专注于芯片。所以,开放平台的第一特征是专注,第二特征才是开放。

真伪开放之争

与国外相比,国内的“开放”起步较晚,加之国内对“开放”并没有一个鲜明的概念,这是真伪开放之争的原因所在。对国外“开放”平台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真伪开放之争会不难发现,国内的开放确实有些变质。

几大开放平台中,最具争议的就是腾讯的Q+开放平台。在经历了3Q大战后,开放成为腾讯的不二选择。今年6月15日,马化腾高调宣布,腾讯朋友、QQ空间、腾讯微博、财付通、电子商务、搜搜、彩贝以及Q+平台开放。按照腾讯的描述,腾讯将把6.47亿QQ用户核心资源开放给合作伙伴,并将用户流量引入合作企业。从表面来看,腾讯的Q+平台已经实现了开放,可为何还有众多企业和业内人士质疑呢?

原因非常简单,腾讯与倡导开放理念的微软和Google有着最大的本质的区别。在上文中笔者已经说过,微软和Google是很专注的企业,专注是开放的一个显著特征,而腾讯显然不具备这一特征。腾讯是一家“模仿”色彩很浓的企业,其业务战线很长,涉及游戏、团购、视频、浏览器、搜索等多个领域,正因如此,腾讯被认为是一家极不专注的企业。试想,腾讯自身有团购,再搞一个开放的腾讯团购平台,其开放理念又从何处体现呢?

按照国外对开放平台的定义,腾讯的开放平台并不具备开放的特征。那么,其他的开放平台是否也像腾讯一样不完全具备开放平台的特征呢?

就腾讯的竞争对手360来说,在腾讯开放大会之后,360也抛出了开放的概念,并推出了开放性产品――360安全桌面。与腾讯相比,360是一个专注于计算机安全的公司。也就是说,360的开放具备了专注的特征。经过几年的发展,360拥有3亿多用户,而360的开放平台,最大亮点就是将这3亿用户分享给合作伙伴。

即便如此,360的开放同样饱受争议。很多业内人士认为360的开放是为了提高自身产品粘性的开放,大有伺机牟取利益之迹象,算不上真正的开放。国内的开放平台,皆因利益而变了味。

开放标准急需出台

开放已成趋势,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竞相开放之下,真伪之争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伪开放,有可能为变相垄断披上外衣。如何避免伪开放,成为反垄断的难题。笔者认为,要想真正杜绝伪开放,首先必须出台一个开放标准。

在国外,开放尽管也没有统一标准,但多年的发展已在业内形成了相应的规则。堪称开放典范的Facebook,为中国互联网展示了一个标准的开放图景:通过开放API打造一个开发平台,开发者在这个平台上时刻创造着新的应用。而谷歌Android的开源和开放,也是其发展势如破竹、遍地开花的不竭动力。

通过Facebook和Andriod的开放可以看出,国外所倡导的“开放”理念,是基于开放API的二次研发。再看国内的开放,无论是QQ开放平台还是360开放平台,更像是两种资源的对接。严格说来,新浪微博开放的API,颇有几分国外的开放之风。行业圈子里不断曝出的内斗,将国内互联网企业暗战的乱象表露无遗。在这种市场格局下,依靠企业自律规范“开放”就是空谈。为此,出台一系列的“开放”标准才是规范国内开放平台的正道。

“开放”标准要像反垄断法一样,对真伪开放做出一个详细的界定。此外,政府监管部门也要积极引导企业形成正确的“开放”观,毕竟开放已是趋势。如果企业拒绝开放,最终的结局将是被对手超越。总的来说,推进国内互联网的“开放”进程,一是需要出台标准,二是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

开放本是反垄断的一种必然产物,也是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喊出“开放”的口号,但网民期待的是真正的开放,而不是变相垄断的“开放”。就现状而言,国内互联网的“开放”有些变质。

上一篇:警惕大学生求职中的“羊群效应” 下一篇:探索IT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