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战的强手

时间:2022-10-17 01:30:58

心理战的强手

奥运冠军,常常被人们给予英雄般的礼遇,他们矫健的身姿让我们崇拜,而临危不乱的坚毅眼神更倾倒了亿万观众。这一切皆因为奥运赛场强手云集,此时,健儿们比拼的已绝非单纯的身体素质与技战术水平,心智的考验与较量往往对比赛的最终结果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那些心理素质过硬,赛前准备充分,赛中冷静应对各种困境的选手,才更有可能赢得最后的胜利,他们不仅是善于战斗的勇士,更是心理战的强手。

挫折也能展示自己

在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中,杜丽技压群芳,在落后对手0.4环的情况下,凭借出色的最后一枪,反败为胜,不仅打破奥运会记录,而且是该届中国运动员的首金。

杜丽在比赛中究竟遇到了怎样的心理考验?

首先,资格赛时杜丽就很不顺利,她的枪架倒了两次,子弹全部撒掉,先前挑好的对号子弹需要全部换掉。按理说,此时运动员会受到一些影响,可杜丽说:“我当时想的是,这是对我的一种挑战,在那么紧张、那么激烈的比赛中,是给我精力回收的一次好机会……我认为遇到挫折,如果能战胜这场挫折,证明我自己会是更优秀的。”这番出人意料的解释生动地体现了杜丽作为一名优秀射手确实拥有着出众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杜丽的决赛经历也是一波三折。虽然她的预赛成绩不错,排名第二,从比赛角度看这应该算是一个最佳位置。可决赛打响后,杜丽第一枪就打出了一个全场最低的9.4环,这无疑是个不好的兆头。赛后杜丽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心态:“打完第一发9.4环后,我整个人立马就很平静。如果是以前,我会说我今天坏了,我打不好了,可今天我不是那样,我感觉很平静。”

镇定之后,杜丽很快夺回了排名第二的位置。可谁知接下来排名第一的加尔金娜连续打出两个10.8环,将成绩再度拉开。此时杜丽沉着应对,也打出两个10.8环。关键的最后一枪发射前,加尔金娜仍有O.4环的不小优势。

最后一枪,加尔金娜显然有一些紧张,她率先打出了9.7环,而此时对于杜丽来说,机会又来了!她稍作调整,坚定地打出了自己当场比赛的最后一枪,10.6环!金牌终于到手了。

面对奥运会这样规模的比赛,选手们的赛前准备无疑都会十分细致和全面。然而比赛就是比赛,难免会有意外出现。此时考验的往往就是一名选手的最基本的心理素质――临场应对与逆境应对能力。这种能力是运动员在长期解决生活、训练及比赛中所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当然也可通过有意识的“挫折训练”去培养。赛前的针对性准备,如制定解决各种问题的比赛方案,也会有助于选手理智、镇定地而对各种意外或突发事件。

失败也要抬起头

体操选手滕海滨说,奥运会的氛围是所有比赛不能比拟的,它所受关注的程度使你体会到,奥运会就是奥运会。他的这番感受来自他难忘的雅典之旅。

虽然中国体操男队被国人誉为“梦之队”,然而滕海滨及队友的雅典征程并不顺利。滕海滨先是在男子团体预赛的双杠比赛中出现2次失误,在接下来的男团体决赛中,在自由体操和单杠上他再次出现大的失误,他的失常表现成了中国男团错失金牌的重要原因之一。

团体决赛中的失误给滕海滨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他说:“团体比赛失误后我非常内疚,我一个人的失误导致了我们整个团体的失败,我个人浪费了我们团体4年的努力,我感觉很对不起他们……”

然而,队友们并没有责备他,而是安慰他,让他减轻压力,甚至还特意陪他去上网放松心情,转移注意,不去过多考虑比赛的事情。领队高健鼓励他说:“海滨,不要消沉,后面还有比赛……走路抬起头来。”国家体育总局领导还请总教练黄玉斌把一封给王克楠等失误队员的信转交滕海滨,让他不要灰心,鼓起勇气,继续准备下面的比赛。他自己也给自己打气,还给自己规定了下面比赛的原则:不求名次,不求高分,只求稳定发挥。

鞍马单项决赛开始了,鞍马王肖钦意外失手,男队就只有滕海滨有夺冠的实力和机会了,这无疑再次给滕海滨施加了很大的压力。然而,滕海滨一扫团体失利的阴影,神情自若,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成功地完成了整套动作,终于为中国体操队夺得了这届奥运会惟一一块金牌。

赛后滕海滨说:“这届奥运会,我度过一场最长的噩梦,经过失败的洗礼,让我成熟很多,经历了从地狱到天堂的过程。”

奥运比赛的过程往往很艰辛、曲折,选手们的心态也常会随着比赛的胜负得失而在波峰浪谷间徘徊。选手们必须有能力、有勇气地不断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尤其是身处逆境时,更应进行有效的自我激励,降压减负,保持心态的镇定,不轻言放弃。俗话说,“出水方见两脚泥”,只有坚持到最后,才可能笑到最后。当然,队友的支持,教练的帮助,领导的鼓励也十分有助于运动员尽快摆脱不良心态,振作精神,重新投入比赛。

喧闹也要静下心

男子10米气步枪比赛结束后,许多电视观众都注意到,朱启南表情疑惑地用手指了指自己,又比划了一个“1”,实际是在向教练确认:自己是不是第一名。这一生动的画面说明,朱启南比赛中打得十分投入,并未用心地去计算环数,以至比赛结束时尚不知晓比赛具体的结果。

专心致志做动作,整个身心沉浸在比赛过程中,不去关注结果,忽略无关因素,这种心态被证明是运动员比赛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共同特征,也有人称之为“瓦伦达心态”。

朱启南这位年仅十九岁的小将赛前就已充分意识到奥运比赛的残酷性,以及自己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或情绪波动等。所以,赛前他特意与教练详细商讨了有关心理准备方面的事宜,如身后有许多人观看该怎样做,甚至对如何入场也进行了专门的设计。朱启南赛后讲到,进场时自己特意低着头不去看自己左边的观众,还故意在帽子上别了块靶纸,把视线遮挡住一部分,目的是减少外部人或事可能带来的影响,使自己更加专注地、心态平稳地去面对比赛。

朱启南的成功再次印证了这样一个看似浅显但又十分重要的道理:比赛要全身心地投入,要创造条件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要专注在技术的完成与过程的把握上,少想结果,这样才更有可能获得好的结果。

逆境才能造英雄

为使运动员经受得住奥运会的严峻考验,真正拥有强大的压力应对能力、心理调控能力、赛场抗干扰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奥运会前各运动队赛均采取了颇具针对性的训练,目的之一就是模拟困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与临场适应能力。

国家射击队在当时的选拔赛上,队里组织了由基地领导、运动员组成的拉拉队,模拟雅典奥运会决赛的现场氛围。拉拉队时而加油,时而为发挥不好的队员喝倒彩,再加上一些现场的嘈杂音,构成了一种较为逼真的奥运决赛的现场氛围。队员们直呼:太紧张了!这种模拟比赛的训练方式,不仅有利于考察队员在外有干扰、内有压力情况下的稳定发挥能力,也可作为提高运动员应对压力能力的一种有效心理训练手段。

另外,为了适应雅典风大、气温高的艰苦比赛条件,考虑到40度高温下,选手们身穿皮制厚重衣服容易烦躁,步枪托腮的地方易汗多打滑等困难,射击队特意选择了更为炎热且风大的地方开展赛前适应训练,以此提高运动员奥运赛场上的困难适应能力。

中国乒乓球队赛前也曾开展过所谓的“心理折磨”训练。比如,在马琳的训练中,先让他在不公平的规则下进行比赛,输掉了比赛要罚跑,罚跑之后还不许进行相应的恢复,而是继续比赛。尽管一天下来马琳一场球都没赢,但是他在比赛的投入程度上却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在随后的一系列比赛中,马琳在与对手交锋中的顽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心理折磨”训练的效果。用马琳自己的话说,打得很自信!

奥运赛场,风云变幻。我们的选手与教练在苦练体能与技战术的同时,都不会忽略了心理上的备战,因为在成功的天平上,比赛心态是一枚很重的砝码!

上一篇:享受运动 远离伤害 下一篇:吃血补血吃肾补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