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2-10-17 01:25:40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地方高校要办出特色,适应市场需求,就必须走应用型发展之路。幼儿园管理课程与教学改革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幼儿园管理课程与教学改革要注重课程内容的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更新,构建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课程学习的评价制度和方式。

关键词:应用型;幼儿园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C961;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8-0022-02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并从数量增长转向内涵发展,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已不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际,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变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彻底纠正传统的重课程知识体系轻实际应用、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终结性考核轻形成性评价及重知识考核轻能力考查等倾向,走应用型发展之路,已成为趋势。幼儿园管理是教育管理学的分支学科,它是研究幼儿园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幼儿园管理的理论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决定着该课程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

一、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实现教育质量观从一元向多元的转变,人才质量的评价标准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应发挥评价对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能力标准。一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二是实践能力强,三是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四是具有实践创新能力。”“重应用、重实践、重解决实际问题”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基本特征。“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教师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积极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改革教学方法

1. 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经验缺乏,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都薄弱。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研究与指导。教师要为将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之中,使课程教学过程变成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积极推进讨论式教学……引导大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开展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要让大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学研究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等多种形式,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树立“重自主、重实践”的理念,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高度重视课外学习指导,指导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指导,为学生提供课程内容的辅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独立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发现、探究和合作的过程,变学习过程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 研讨型小组合作学习

研讨型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它通过学生与学生、师生之间的合作而实现教学目标。研讨型小组合作学习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教师课堂讲授阶段。教师介绍研讨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讲授基本理论,向学生提供相关阅读资料,布置任务,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愿组建团队(一般6人一组),并进行人员分配,确定主持、资料收集、汇报和质疑等角色安排。第二阶段是小组合作研究阶段。根据教师提供的参考选题,每组选定一个选题,小组成员利用自主学习时间共同收集文献,并进行研究,撰写发言提纲,形成汇报材料,并制作PPT课件。第三阶段是专题讨论阶段。每个小组主持一次讨论。教师说明研究的意义和要求,然后,各小组按照原先分工,由主持人主持讨论,安排一人主题发言,其余同学参与答辩,回答其他小组学生和教师针对选题的自由提问。第四阶段,教师当场点评。对讨论涉及到的主要观点作出评价和总结。各小组在研讨结束后整理相关材料,这也是评价学生成绩的主要依据。教师重点考核学生集体的总体表现,包括学生的合作精神、团体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

3. 案例教学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先运用精彩案例展现幼儿园管理课程内容。接着,教师围绕某个理论,通过案例启动思维,由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到学生开展自主交流,解析相关理论,再运用理论解决幼儿园管理的相关问题。这是对幼儿园管理理论的学习、理解和消化吸收的过程。学生再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在比较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再通过互动加深对幼儿园管理理论的理解,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读书报告活动

改变传统的由教师讲授的模式,尝试举行读书报告活动,安排2~3次。首先将学生分组,每组六人左右,教师提供参考题目,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题,选题的内容要求是课外的。其次,每组确定或者推荐一名负责人,负责人组织大家讨论,确定题目,然后共同收集和整理资料,并制作PPT。每组推荐人选采用PPT作汇报,汇报时间为5分钟~8分钟。汇报后,学生和教师进行提问,师生共同讨论,教师进行总结。提问、讨论和教师总结的时间不超过6分钟。

5. 观摩、见习与实际锻炼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课程教学见习与参观。教学见习与参观可灵活安排,既可利用学生专门的见习课时间,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具体安排视课程教学与幼儿园实际工作而定。可以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调研或访谈,并写出调研或访谈报告,也可以安排学生与实践经验丰富、管理理论水平较高的园长座谈和交流,还可以安排学生去幼儿园为园长做临时助手,观察和感受园长管理工作。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的革新

发挥图书馆、网络在幼儿园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支撑作用,使学生学习的手段和途径更加现代化和多样化,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条件。依托学校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实现幼儿园管理课程的相关资料的上网开放与共享,并实现网上师生互动、答疑和提交作业。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授课,增加课堂讲授的信息量,发挥多媒体技术拥有的图、文、像、声并茂的优势,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构建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1. 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幼儿园管理课程教学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与幼儿园共建、“产学研”结合等途径,与幼儿园紧密合作,把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重点转移到幼儿园。利用课内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见习,同时支持学生赴幼儿园开展义务支教活动,以此来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并在实践中增强实践能力。

2. 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

改变以往的实践教学环节集中的方式,将实践教学环节与课程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在课程教学中均安排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开展认知实习,做好课程学习辅导,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增强学生对课程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明确实践教学选题,由学生自由组合,分工协作,在课外共同完成课题任务。

3. 尝试建立学校和幼儿园教师联合指导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制度

采取学校和幼儿园联合导师制的组织方式,强化幼儿园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环节更加系统化和深化。首先,建立学校和幼儿园指导教师团队。其次,对参加实践教学的学生进行分组。实践教学活动的具体形式包括参观、考察和调研,幼儿园管理问题专题研讨等。

五、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改革课程学习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方式

(1)建立与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考核方式,积极改革考试方法,实行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将知识考核和能力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关注学生所学知识的应用程度。依据课程性质,采取写论文、写报告、讨论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重视形成性考核,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明确课程目标和考核标准,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各种表现,全面评价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课程学习投入程度与效果,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及其他活动的态度和成效。(3)调整课程成绩构成各要素的权重。期末考试以笔试为主,占评价总分数的60%,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通过辨析题、案例分析等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平时学习成绩占教学成绩评价总分数的40%,平时成绩主要由平时作业、考勤、小组讨论、课程小论文及见习和考查等成绩组成。(4)改革评价主体,实行双评价制度。幼儿园管理课程实践成绩的考核,由学校和幼儿园指导教师共同进行,学校和幼儿园指导教师的评价各占50%的权重。考核结果作为实践课程评价的重要依据。(5)幼儿园管理课程成绩评定实行双及格制,即必须形成性考核成绩和终结性考核成绩均达到60分,总成绩才及格,如果综合成绩达到60分,但有一项成绩不及格者,最后成绩仍为不合格。

六、加强软硬件建设

1. 加大教学投入,与实践基地深度合作

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新建实验室,增加相关音像资料设备;划拨见习、调查、研究等项目的专项经费;加强学风建设,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训练项目的申报。在巩固已有实习基地的同时,扩大合作的规模,增加合作的深度,实现双赢。

2. 重视实践教学师资培养

把实践教学师资专业成长纳入整个课程教学改革的整体计划之中,提高教师实践意识,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引进或聘任具有实践经验、实践能力的教师担任专、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学校和幼儿园合作等形式,实行专业教师经常深入幼儿园制度,以及联合或指导幼儿园教师申报课题等多种方式,增强教师的幼儿园实践经验。

3.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要真正使教师成为策划者、组织者、调控者和引导者,使学生成为探究者、合作者、体验者和表演者,构建主体间性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于并善于放手,并及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真正成为学生的策划者、组织者、调控者和引导者,最终形成和谐、积极和友好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孙泽平,漆新贵,何万国.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探索――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J].重庆高教研究,2013(01).

[2]孙泽平,何万国.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探析[J].教育探索,2010(11).

[3]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01).

[4]潘成云.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J].扬州大学学报,2001(12).

[5]秀花,吴天德.论普通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2).

[6]浩歌.教学方法改革何时突破重围[J].中国高等教育,2009(06).

[7]钱国英,等.注重创新型人才的能力培养,探索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方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7(08).

[8]徐延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管理之分析及其启示[J].山东教育科研,2004(09).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花鼓灯艺术资源融入幼儿园音乐课程开发研究”(项目编号:AHSKY2014D31),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产教融合’视野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4jyxm394),蚌埠学院校企合作工程化本科教学实践基地项目“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实习基地建设”(项目编号:2013gcjd01),“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3jyxm245),“‘工程化’教育理念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jyxm24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程志龙(1964-),男,安徽桐城人,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系主任,副教授,学前教育专业负责人,从事学前教育与管理研究。

上一篇: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下一篇:英语教学中增强趣味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