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园林水景及其绿化植物配置研究

时间:2022-10-17 12:32:55

关于园林水景及其绿化植物配置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实践,介绍了园林水景的划分以及园林理水艺术手法;研究了水景的主要做法;最后分析了园林水景之中绿化植物的配置方法,以供同行进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园林水景 绿化植物 配置 做法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水即为园林之中的关键元素,对于国内之前传统的园林,常常为“无园不水”,古代学者把水叫做园林的“血液”以及“灵魂”。对于不同风格的园林,水体都会产生无可取代的作用,针对水自身来说,为刚柔相济以及动静结合的“奇物”。园林里的不同水体,不管其于园林内有何种地位,要么为主景,要么为配景,必须通过植物进行景观的丰富。不同水体的植物配置不论为静态还是动态水景,均要依靠花木创造意境。水边的植物群落能够牢固土壤、避免水土流失,也能给予动物们优越的栖息以及繁衍场所;同时,植物还由于水的浇灌显得更为滋润蓬勃,植物的丰富色彩处于水面倒影之内,变得更为神秘以及绚丽。进行园林规划建设之时,强化水体的造景作用,搞好园林植物和水体的联系,便可根据“天人合一”这一思想,引人入胜的景观得以创造出来。

一、园林水景的划分以及园林理水艺术手法

按照水景在人们附近居住环境里的运用,实现人类日常生活的休憩功能,把街头、居住小区以及庭园水景这些不大的水景划分成居住区水景;针对水景于滨水区域的运用设计,给予比较广阔的活动空间,把湖、河滨以及海滨这些大型的水景划分成滨水景观;依据水景于湿地设计之中的运用,优化以及美化城市,保护生态环境,把沼泽以及滩涂这些划分成湿地景观。其中的园林理水艺术手法主要如下:

1.静态水面的划分

水体具有的形状决定水的形态,对于那些风景园林的静态湖面,一般设有洲、堤、岛或者桥。主要为了划分水面。增加水面的层次及其景深,加大空间感。有时也增加园林的趣味或者景致。城市的大小园林经常会有划分水面的手法,大都利用自然式,仅仅于相当小的园林里运用规则几何式。

2.水声的再造

水原本无声,但是它能随着附近的构筑物或者景物出现许多不一样的声响。形成丰富多样的水景。现代水景之中,可以运用现代科学化的喷泉技术产生多种多样的水声效果。针对音乐喷泉,在音乐配合的同时,也进行声控让水体翩翩起舞起来。

3.光影因借

倒影成双周围景物反映水中产生倒影,让景物从一变成二,上下交互,景深加大,空间感变大。对于半圆洞的拱桥,能产生功半景倍的作用。水中倒影通过岸边的景物产生,所以在园林水面旁边,应该认真增设不同景物,进而有了双倍的光影效果,产生相得益彰以及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借景虚幻因为视角不一样,岸边景物和水面的距离以及角度、周围环境不一样。进行岸边景物的设计,应和水面的大小以及方位、四周的环境共同考虑,满意的效果才可获得。此类借虚景的手法,能加大人类的寻幽乐趣。

二、水景的主要做法

1.光影的手法

光影存在3种变化:通过室中池水里天棚灯光的倒影成景;水面自身的波光或者波光反射,均为水面独有的特色。波光让水景空间游动,浮游飘洒的情趣产生;倒影让水景空间加大,让人们有了深虚新奇的联想;反光让水景空间生辉,形成闪亮的装饰效果。最后出现漂浮感以及深虚感的效果。

2.衬托手法

该方法常常依靠大水面包围建筑物的方式,进而形成水景的宽广空间。水面之上的改变可以引起观赏者的不同联想,受到观赏者的喜爱。此法具有的特征如下:建筑群包围水面,大水面围绕建筑物,大水面内建筑群的穿插。进而构成开敞空间,把水面依托建筑空间往外扩展;闭合空间构成,群体空间内向水面;空间随着水体发生变幻。此法形成的效果有:空间感漂浮、亲切;空间感流动、渗透。

3.贯通手法

于建筑的内外空间流动之中,水便是内空间和外空间进行连贯的直接媒介,所以把水流从庭院引到亭中,能直接用水贯通内部外部空间;也能运用水体将四景区贯通,让水当成媒介构成庭院内外空间的多层次改变。通过水体贯通景区,构成庭院内外空间的层次改变,同时运用水体围绕周围,增加空间的生动性,出现美感。

4.对比手法

进行水景的建造之时,水为一类天然之物,引入到建筑的空间环境之内,便出现2个方面的对比:其一为空间环境构成的势态对比,其二为实体构成的形态对比。这两个对比通过水体的动辨以及建筑的静态空间构成开合以及动静对比,进而依靠水体之色貌以及建筑实体构成虚实及刚柔的对比,同时形成环境空间的动态美。

三、园林水景之中绿化植物的配置

园林里的不同水体由于各种自然条件以及造园意图形成许多形式,不同的水体不管其于园林里有没有占据主导地位,要没有成为主景、配景或者小景。都要依靠植物,才可成功造出丰富绚丽的水体景观。

1.水边的绿化植物配置

对于多水的江南地方,经常于园林景观设计内引入水这一元素,便能造出活生生的景观,进行水景景观设计的时候,要根据滨水区域的生态状况,选用恰当的水生植物,让全部植物种类多样化,还要了解水景植物配置的目的及其用意,确保配置完成的水景植物可以实现理想的景观效果。于水体边上实施植物配置的情况下,要搞好水边至岸堤之间的过渡,彰显水景的自然景观效果,经常用到的水体边缘植物包括:鸢尾、菖蒲、水葱或者芦苇。然而进行植物的选择之时,尽量保证植物种类的多样化,不可于植物的种类上选用珍、新、奇及异种类,不然可能损坏滨水生态植物群落的整体性。

进行水体景观植物的选用之时,应按照很好的装饰效果,还要使水景植物彰显“枫叶荻花秋瑟瑟”的这一自然景观效果,进行园林设计之中,往往运用垂柳当成主景,进而创造出柔条拂水的这一效果,还能于水边上进行池松、落雨松或者水杉等小榕叶的栽植,都可以产生线条构造的作用。千万不能等距种植、整形或者修剪,防止没有画意。对于构图,要运用探向水面的枝或者干,特别对于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进而产生加大水面层次并具有野趣的作用。

2.水面的绿化植物配置要点

园林之中的水面主要有湖面、小溪以及河流的水面,还有水池的水面,大小不一样,形态各不相同,有规则式的,还有自然式的。水面景观要比人们的视线低些,和水边景观相呼应,还有水中倒影,最适合人们观赏。对于宽广水面的植物配置,水面存在很大的空间效果,尤其那些面积比较宽广的水面往往带给人们舒适感觉。此类水面之上的植物配置模式主要创造水生植物群落景观,重视远观,植物配置达到整体以及连续的效果。植物配置应该以量取胜,让人们产生美观的视觉感。宽广面积的睡莲或者荷花,在盛夏的时候,可以营造“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观。一旦岸边存在榭、塔、亭、楼或者阁这些园林建筑的时候,或者设计种植了色彩鲜艳、美丽树姿的观叶或者观花树种的时候,这时水中的植物配置不能拥挤,要留下充分宽阔的水面进行倒影的彰显;针对那些小水面的绿化植物配置,这些水域通常是池塘,单个就可以变为精美以及完整的景观,植物配置应注重近观,它的配置方法细腻,关注植物单 体的效果,对于植物的高度、姿态及色彩存在比较高的要求标准,植物配置应和水面大小以及附近景观的视野保证一致,不可非常拥塞,不能多于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供观赏者欣赏水面与水中的靓丽倒影。

3.岸边的绿化植物配置

园林之中的水体驳岸包括土岸、石岸及混凝土岸。在之前的庭园池中,岸常运用文石砌作。有时也用黄蜡石或者湖石堆叠成。新设的庭园池岸形式各异,使用的材料也都不相同。它们岸式比较精巧,和小池水景非常一致。通常之下,一池运用多种岸式,增加了水景色彩。岸边的植物配置要遵循这些原则:确保山与水融为一体,对水面的空间景观产生主要的作用,土岸边的植物配置要根据岸线、地形以及道路进行布设,断断续续,近近远远,疏疏密密,曲曲弯弯,自然有趣。石岸线条枯燥,还生硬,植物配置要基于露美、遮丑的原则,于岸边之处配置恰当的植物能让线条多变、柔和。岸边通常配置垂柳或者垂枝红千层,使柔和、细长的枝条下垂到水面上,遮挡石岸,还能配有水生植物或者花灌,能够运用千屈菜、鸢尾或者水生美人蕉进行部分的遮挡,进而增添活泼氛围。针对自然式石头驳岸存在着很好的自然线条,和于岸边点缀色彩以及线条美丽的植物进行配置,确保了景色不断变化。

4.堤与岛的绿化植物配置

比较大的水面里常配有岛、亭、榭或者桥。水体之内的设置岛和堤,其为划分水面空间的关键手段,堤往往和桥连接。堤与岛的植物配置,增加了水面空间层次感的同时,还丰富了水面空间的色彩,倒影便是重点的景观。岛有多种类型,大小不同。环堤与岛柳树为主,间植鸡蛋花、紫薇或者南洋杉这些乔灌木,疏密协调,高低一致,加大了层次,产生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四、总结

对于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建设,都要依靠人为的或者天然的水景,提升园景的档次,还可以增加它的实用功能。于园林水景之中进行恰当的绿化植物配置,可以产生画龙点睛的作用,以确保园林景观的意境得到大力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金成.园林水景与植物配置设计探讨[J].河北林业科技.2006,(3).

[2]张伟.园林水景中水生植物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

[3]李莹.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简析[J].2011年

[4]彭勇.浅议园林水景的植物配置[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3):55-56.

上一篇:浅谈墙面垂直绿化在城市发展建设中的作用 下一篇:高级氧化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