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偏远山区群众金融知识普及状况的调查

时间:2022-10-17 12:23:56

对偏远山区群众金融知识普及状况的调查

摘 要:我国的偏远山区群众对金融知识的了解还很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脱贫致富的速度。人民银行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组织所辖商业银行设身处地地为老百姓着想,利用各种手段宣传金融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尽快走向致富之路。文章以山西省屯留县为例,对偏远山区群众金融知识普及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关键词:偏远山区 农民群众 金融知识 普及 调查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140-01

为进一步了解偏远山区农村金融知识普及状况,提升农民对金融知识的了解,201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屯留县支行对辖内3个偏远乡镇的12个偏远村庄的农民群众进行了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情况专项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发放抽样调查问卷、发放宣传资料和访谈相Y合的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700份,收回有效问卷600份,收回率达85.71%。调查对象按性别划分,男性190位,占比31.67%,女性410位,占比68.33%;按年龄划分,20岁以下32位,占比5.33%,20~30岁242位,占比40.33%,30~40岁132位,占比22%,40~50岁163位,占比27.17%,50岁以上30位,占比5%;按职业划分,农民360位,占比60%,个体户120位,占比20%,打工29位,占比4.83%,其他91位,占比15.17%。样本基本覆盖了偏远山区群众各年龄段、各种职业的成年人群。

二、金融知识普及现状

1.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存在局限性。从调查的情况看,群众对金融知识的了解主要源于朋友介绍、银行宣传,渠道较窄,办理业务仍以存款为主,对股票、基金等方式还了解较少、陌生。

2.对银行风险防范意识较差。调查中,60%的农民表示存折没加密,或者存折和银行卡的密码为自己或家人的生日,而且银行卡和身份证在一起保管的占40%,一旦丢失,自己的存款将面临较大的风险。而在对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情况进行调查时,一点都不了解的人员占25%,听说过的占35%,了解但不知道任何法律法规的占38%,表示了解而且知道一些法律法规的不到2%。

3.金融业务办理主要集中在农商银行。由于农商行或农村信用社在基层网点多,人员多,因此偏远群众主要还是从这个渠道了解金融知识。

4.对金融机构服务总体比较满意。调查发现,每月至少到金融机构办理一次业务的人数占80%,其中表示金融机构人员服务态度“很好、很满意”的占70%,表示“较好、较满意”的占25%,并且95%以上的被调查人员表示到金融机构办理业务很方便、很快捷。

5.农民对金融知识需求呈现多元化。目前,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手中闲余资金的增多,投资意愿增强,因此,偏远农民不但要求存款、保险等传统的理财方式,而且期待基金,股票等多元投资,提升财富价值。

三、金融知识匮乏原因分析

1.受农民自身文化水平较低的影响。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农民文化水平处于高中及以下水平,甚至部分农民不识字,这直接导致农民自身主动接受金融知识较为困难。

2.受金融机构宣传内在动力不足的影响。目前,金融机构的宣传主要源于上级管理部门、人民银行等管理机构的要求,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差,在宣传的形式、内容上单一、空洞,形式死板,对群众没有吸引力。

3.受金融知识宣传针对性不强的影响。从调查来看,金融机构宣传多以标语、宣传资料、版面为主,而未能采取快板、相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群众难以一时接受并理解。

4.金融知识宣传难以形成持久的影响力。从各金融机构宣传的情况来看,多数是短暂性活动,一时光景,没有形成长远的、有规划的宣传机制。因此宣传的效果大打折扣,品牌效应难以体现。

5.受偏远山区金融机构种类和服务单一的影响。如在被调查的屯留县三个偏远乡镇,只有农商银行,没有其他金融机构。另外,只有农行和建行布控了数量不多的自动取款机和POS机,而由于金融知识的匮乏,这些机具也形成摆设。仅有的农商行也主要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未开办电子银行、网上银行等新业务,而且贷款品种单一,不能适应农民个性化贷款需求,也不能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四、相关建议

1.积极探索和建立多元化的金融知识宣传体系。一是人民银行要发挥带头作用,积极组织辖内各金融机构深入开展金融知识进乡村、进农户、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二是各金融机构要增强宣传的主动性,打主动仗,力求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确保持续性,保证效果。三是要充分发挥电视、网络的现代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的力度,使金融知识深入人心。

2.深入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各金融机构要结合自身职能定位以及业务发展情况,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进农村等活动,重点关注农村贫困人口和残疾人员,丰富金融业务品种、拓宽营销渠道、完善服务功能,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基础金融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形式。

3.提升城乡居民金融风险意识。通过金融风险教育,引导消费者进行风险自评,根椐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相关产品的风险特征,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通过风险预警和风险提示等手段,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教育,减少农民金融投资风险。

五、结语

通过调查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我国“老少偏穷”地区的群众对金融知识的了解还很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脱贫致富的速度。人民银行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组织所辖商业银行设身处地地为老百姓着想,利用各种手段宣传金融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金融手段,尽快走向致富之路。

参考文献:

[1] 孙伟光,赵芳.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以丽江市为例.时代金融,2015(11)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屯留县支行 山西屯留 046100)

(责编:若佳)

上一篇:110kV变电站一次设计问题思考 下一篇: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