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第三产业影响研究

时间:2022-10-16 11:40:05

“营改增”对第三产业影响研究

摘要:“营改增”的指导思想是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税收制度,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营改增”在上海试点两年有余,税改到底给上海市的第三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固定资产投资、出口额、营业税和增值税等宏观因素来分析此次税改给第三产业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营改增”;第三产业

一、前言

1993年底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重新修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将营业税的课税范围限定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而且适用于内、外资企业,建立了统一、规范的营业税制。营业税制的建立及实行具有积极意义,首先营业税征收依据为企业的营业全额,不管企业亏损只要企业有营业活动就要征收营业税,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国的财政收入;其次营业税征收范围广泛,涉及建筑业以及第三产业,大大扩宽了我国的税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营业税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弊端。首先,重复征税愈加严重。营业税的计税依据是营业额,营业税税额不受成本、费用高低的影响,越到下游企业承受的营业税额越高。其次,严重阻碍专业化分工。由于营业税不可以抵扣,很多企业由于营业税负的沉重,为了减少营业税额,出现了许多“大而全、小而全”企业。这些企业因为税负的原因不愿意把相关不擅长的业务外包,加重了自身的负担,也阻碍了专业化进程。加之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实行税改以增强我国第三产业成为当务之急。

二、“营改增”对第三产业的理论意义

(1)消除重复征税,激发第三产业发展活力

由于传统服务业比较单一,产业链条不是很长,全额征税引起的重复征税矛盾不是很突出,国家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税率来调节,比如设营业税低税率3%、5%。较高的增值税17%、13%,尽管营业税不可以抵扣,但是税率相对较低,可以缓解重复征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以及专业化分工,现代服务业呈现多样化、产业链不断拉长等特征,这使得重复征税变得越来越严重,下游服务行业的营业税负不断加重。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可以改变重复征税的局面,只有在产品增值的情况下才征收,且进项税额可以抵扣销项税额,所以无论产品通过几个流通环节,其总体税负还是一样的,不会因为流通环节的增多而导致税负增加,杜绝了重复征税,从而企业的税负可以减轻[1]。增值税的中立性特点使得第三产业企业税负压力降低,且购进固定资产可以从销项税额抵扣,这样第三产业的投资也会增强,这次税改大大激发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活力。

(2)新建抵扣链条,深化产业分工

服务业部门的营业税不能在增值税链条中加以抵扣,因此相同的情况下,工业部门更愿意由内部提供服务而非外包,这样企业就有可能不够注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设。这种税制安排对于服务外化产生抑制作用,从而阻碍了社会分工专业化这个浪潮,从长远来说也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税改前我国第三产业征收营业税,第二产业除了建筑业外都征收增值税,这使得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以及第三产业内部之间的增值税抵扣链条断裂。此次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目的之一就是新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内部之间的抵扣链条,使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增值税往来可以环环相抵扣,进而减轻企业税负。税改后,企业可以对相当一部分非核心业务外包,从而可以集中最大的财力进行核心能力建设,接受外包业务的企业也可以利用专业优势提高生产效率,最终使整个产业专业化分工不断细化、深化。

(3)增强企业出口优势,拉动对外出口

出口货物退(免)税是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的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目的在于鼓励各国出口货物公平竞争的一种退还或免征间接税(目前我国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的税收措施,即对出口货物已承担的增值税和消费税等间接税实行退还或者免征。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征收的是营业税,根本不具有出口货物退(免)税的权利,即意味着我国第三产业的劳务的出口在价格上具有严重的劣势[2]。“营改增”企业可以获得出口货物退(免)税权利,我国将会获得价格上的优势,再加之我国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这从理论上说会增强企业的出口能力,拉动对外出口量。

(4)释放第三产业经济潜力,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2011年美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78%,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3.35%,差距之大令人担忧。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行为更加复杂,混合销售和兼营行为越来越普遍,增值税与营业税两税并行造成越来越严重的重复征税问题[3]。重复征税条件下,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只能依靠牺牲经济资源的发展潜力调整经营策略以规避过高税收降低生产成本,企业生产能力由此受到束缚而无法获得充分的发挥。营业税改证增值税后,流转税各环节税收管辖权更加清晰,重复征税问题得以避免,企业可以凭借市场经济规律调度资源,发展存量资源的经济潜力。企业更新改造和发展动力增强,对我国第三产业来说意义非常重大,长远来看会逐渐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三、“营改增”对上海市第三产业的实证研究

(1)产业结构

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趋势,“营改增”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目的是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的国内经济环境,提升第三产业的对我国的GDP的贡献值。2010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205%,第三产业比重为5729%。2011年第二产业的比重为413%,第三产业比重为58%。2012年第二产业比重为390%,第三产业为604%。截止至2013年第三季度,第二产业的比重为3797%,第三产业的比重为6157%。

从以上数据来看,2011年第二产业的比重为413%,2012年390%,再到2013年前三季度3797,由此可以看出此次税改使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下降速度增快。第三产业在税改前2011年增长缓慢,税改后增长速度加快,从2011年的58%增长到2012年的60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营改增”改变了产业结构,第三产业突破了60%,随着税改的不断加深,第三产业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加快,主要原因:一是“营改增”完善了我国的税制结构,原营业税纳税人购买固定资产的增值税可以抵扣,激发了企业的投资。二是消除重复征税,激发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

(2)产业的就业情况

从上海市最近三年的各行业就业贡献率来看,第三产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但上海市的第三产业的就业总人口和就业比率也在不断上升。“营改增”给上海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会,专业分工也不断加强,公司的外包化也会变得越来越普遍。但是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第三产业的就业贡献率未得到长足的进展,但是随着税改的深化和全国化,第三产业带动就业的能力将会变得更强。

(3)固定资产投资

通过近几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可以看出,第三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不断增加,并且呈现出加速情况。与2010年相比,2011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下降279%,而2012年开始第三产业的营业税纳税人改为增值税纳税人,固定资产投资可以抵扣进项税额,从数据上看,2012年比2011年增加508%,2013年比2012年增加636%。这说明此次税改刺激了第三产业的固定资产的投资,这相应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4)出口情况分析

“营改增”使原来的营业税纳税人转变为增值税纳税人后,企业可以享受免抵退政策,企业相对于税改前竞争力会增强,但是从我国进三年额出口情况来看,实行税改的2012年比2011年降低142%,2013年前11月出口额相对于2012年同期下降16%。

“营改增”后按理来说上海市的出口总额会相对于税改前增加,但是实际上却不断减少,原因有三:其一,上海市是我国的经融中心,金融危机影响上海市的出口总额;其二,人民币升值,上海市的出口额出口能力下降;其三,“营改增”给上海市的出口影响不够深入,随着税改的全国化和全面深化,相信给上海市的出口影响将会增大。

(5)营业税与增值税变化

“营改增”后上海市的营业税收入减少14362亿元,增值税收入增加43288亿元,增值税与营业税之和增加28926亿元。两税之和增加,这说明“营改增”激发了上海市的经济发展,带动了产业增值,所以增值税的增加额才会大于营业税的减少额。

四、结论

“营改增”在上海市试点两年,给上海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变化。纳税人身份的改变使得之前的营业税纳税人购买固定资产以及劳务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第三产业的企业增加投资潜力,从而促进了第三产业的经济贡献值,使上海市产业结构逐渐实现升级。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构建和谐社会。此次税改提升了上海市第三产业的就业容纳能力,并且会随着税改的不断深化而不断加强。“营改增”理论上会加强上海市的出口能力,但是由于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税改的时间长短原因,此次税改并未加大上海市的对外出口能力。(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田志莹.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09,(2).

[2] 章雁.”营改增”的创新、效应及其实施对策[J].新会计,2012(6):62.

[3] 骆飞群.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其对策[J].浙江金融,2010,(07).

上一篇:上市公司财务问题分析与相关对策研究 下一篇:我国村镇银行发展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