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覆盖马铃薯技术探讨

时间:2022-10-16 11:35:50

地膜覆盖马铃薯技术探讨

摘 要:主要介绍地膜覆盖马铃薯增产的原理、覆盖方式以及田间管理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地膜覆盖;栽培

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由于地膜的增温保湿作用,可以延长生育期,提高马铃薯产量。由于早出苗,收获期也相应地提前,因此收获后可以提早上市,满足市场的淡季需求,由于市场价格较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地膜覆盖可以促进植株成龄使抗性植株尽快形成,减少病毒侵染的机会,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从而可以提高种薯生产的质量。早种早收还能避过或减轻生长后期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及早进行下一茬作物的播种,因此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确实是一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1 地膜覆盖能使马铃薯增产原理

1.1 提高地温,改善耕作层土壤环境 地膜覆盖能充分利用太阳能,使光热贮藏于土壤中以提高地温。覆盖地膜能使地表温度提高0.4℃~7.3℃,此作用能满足种薯萌发和根系生长对温度的要求,并能促进植株营养器官快速生长,延长生育期,利于结薯。对于高海拔阴湿区种植马铃薯,提高地温,改善热量条件,促进正常成熟和提高产量具有显著的效果。

1.2 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

1.3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抑制杂草病虫害

2 地膜覆盖的方式

2.1 先铺膜后播种 先铺膜后播种的方法是先起垄,铺上地膜,经过几天的阳光照射,待垄内的温度逐渐升高后播种。播种时,用小铲或打孔工具按照株距在垄上破膜打孔后播种,孔不要太大,深浅力求一致,深度8~10厘米。播种后盖上湿土,并将膜孔用土压实。

2.2 先播种后铺膜 先播种后铺膜的方法是按照常规的方法先播种,然后铺地膜。

3 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容易出现问题

地膜覆盖栽培要想提高马铃薯商品性,获得高产,必须在栽培管理上下大功夫,尤其是出苗期和后期管理尤为重要。无沦哪一个时期的栽培管理跟不上,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在出苗期如果温度管理不当出现的冻苗、烫苗现象,后期管理过程中由于水分、温度、肥料等管理不当出现的底墒不足、草荒、疯长、早衰等问题,这些成为栽培管理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4 地膜覆盖马铃薯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

4.1 底墒不足的问题 马铃薯是需水作物,尤其是在出苗期和现蕾开花期,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充足非常重要。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覆盖地膜后,尤其是当地膜覆盖过深时,浇水或雨水刁;易渗进垄沟亡层供种薯出苗利用,播种时如果底墒不足,加上膜下温度高,种芽很容易被烫死,严重影响出苗率。山区种植马铃薯由于没有灌溉条件,地膜覆盖更应该注意播种时土壤要有充足的水分,以防出现底墒不足问题。冬季少雪干旱的地区,冬耕后要及时耙地,提高土壤的保墒能力。播种时如果土壤干旱,有条件的地方可造墒播种,没有条件的地方要在降雨后抢墒播种。造墒播种可在播种前4~5天大水漫灌地块,水渗下后深耕土地,耕地时深浅要一致,随耕随耙平,以增强土壤的保墒能力。地膜覆盖不宜太深,保证土壤水分不足时能够通过浇水或降雨得到解决,从而使马铃薯出苗时有充足的水分,能够出齐苗、出壮苗,同时充足的水分和疏松的土壤有利于根系顺利伸展,块茎的膨大不受限制,块茎形状好而且薯皮光滑,商品性大大提高。

4.2 早衰问题 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其生长迅速,枝叶繁茂,前期产;量显著增加,这样就容易造成前期消耗肥料多,中后期养分不足,使植株产生早衰的现象。因此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应根据植株生长的情况,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适当追肥。追肥应早施,一般情况下追肥2次,第一次在出苗后进行,每亩施复合肥40~50千克。第二次追肥在开花初期进行,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和底肥施人量而决定追肥的种类和数量,既可防止后期徒长,又可防止早衰,一般每亩施尿素10~15千克。马铃薯中后期植株已经封垄,后期根部的吸收能力也逐渐衰退,不便进行土壤追肥,如果植株出现早衰现象,可采用根外追肥即叶面喷肥,以补充植株后期所需要的养分。

4.3 草荒问题 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出苗后很难进行中耕除草。如果田间杂草过多,土壤中大量的养分和水分就会被杂草消耗,严重时还会将薄膜顶起,影响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因此,在地膜覆盖时就要充分发挥地膜除草作用,覆膜时将膜拉紧,贴实铺平盖严,薄膜紧贴垄面,能抑制阔叶杂草生长。

4.4 冻苗危害问题 低温对马铃薯幼苗、成株块茎都能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马铃薯幼苗期如果遇到0℃或0℃以下温度时就会发生冻害,受害程度因低温程度和持续时间而异。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出苗早于大田马铃薯10~15天,早春气温变化大,出苗后如果气候反常,就会遭到冻害。幼苗期冻害减产一半,成苗期冻害减产严重,甚至绝收。为了避免低温带来的冻害,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要适时播种,不宜太早,应把握在露地播种高峰期播种,避过早春晚霜冻害。

4.5 马铃薯苗徒长问题 马铃薯徒长现象多发生在生育后期氮肥较多的丰产地块。控制徒长的方法,一是通过栽培措施控制,二是喷施抑制剂。栽培措施主要有合理施肥、控制浇水和深中耕。合理施肥主要是化肥和有机肥配合使用,适当减少氮肥的用量,增加磷、钾肥用量,控制浇水是暂时的,否则缺水会造成减产,深中耕在茎叶封垄后很难进行。喷施抑制剂既不造成减产,还能调节植物的生理功能,效果较好。用多效唑、矮壮素等在盛花期选择晴天露水干后均匀喷施茎叶,能明显抑制徒长疯长现象,促进光合产物全面向薯块中转移,减少植株小薯块的产生,较大幅度提高产量和大中薯率。

上一篇:区域生产业发展水平、结构及其与制造业关系研... 下一篇:基于再生思想的高校校园建筑改扩建设计原则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