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苏静 第3期

时间:2022-10-16 11:14:54

早在十年前,我就这样评价苏静:“这是个创造了教育奇迹的年轻人。”那时的她,还是一个20岁出头的小姑娘,任教于青岛嘉峪关小学,当语文教师兼班主任。但就是这个初出茅庐的新教师,却做了一件让很多人都望尘莫及的事情:通过不到一年的教学,她就让一个蜚声全校无人敢接手的“麻辣班”脱胎换骨,70个孩子齐刷刷爱上古典诗词,成为气质非凡的“诗界神童”,不仅能轻松背诵百余首诗词,赏诗论诗侃侃而谈,还能在两三分钟内,随意命题挥笔而就一首词工句整的诗作,令人叹为观止。而这个班毕业时,语文成绩全班优秀,由过去的全校倒数第一变成了全校榜首。这不是奇迹又是什么?

当我通过《中国教育报》和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了解到这个神奇的年轻人时,我就在想,这样的新诗教如果能够惠泽更多的教师和孩子,将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于是,2002年,我让自己的研究生与苏静取得了联系,邀请她参加新教育实验的首次年会。在苏州,我们有了第一次会面。她对孩子的热爱,对诗词的见地和对教育的真诚深深打动了我,我随即将其招致门下,成为苏州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我希望苏静能够涵养元气,通过三年的专业学习,更好地研究和传播新诗教,打造一门弘扬传统文化、体现新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儿童诗意课程,让全国参与新教育实验的学校都有机会走进新诗教,感受古典文化和诗意教学的魅力。

三年的研究生学习让苏静更加成熟和理性,她一边研究诗教理论,一边进行诗教实践。三年间,许多新教育实验学校都留下她授课研讨的足迹,她的硕士毕业论文也是以诗教为题。2006年,从苏州大学毕业后的苏静回到故乡青岛,成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系的教师。她对我说:“朱老师,我很庆幸,一直没有脱离小学教育。我喜欢孩子,也一直希望能够在更高层次上做小学教育。我如愿以偿了。今天,我所教的大学生们将成为未来的小学教师,他们将改变无数孩子的命运。所以,我更加责无旁贷,我要带他们走进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更会把新诗教进行到底,打造体现新教育精神的儿童诗意专业课程。”

她说到做到。此后的苏静,以大学教师和新教育“儿童诗意课程”公益项目组负责人的身份,开始了儿童诗意课程的进一步研发和实践。她带领着一群和她一样执著的青年教师志愿者,利用节假日走进偏僻的大山,也走进繁华的都市,从讲授课程到修改打磨到教师培训,为新教育实验区的教师和孩子们送去诗意的温暖。她一直都说,做新教育是她最快乐的事,她可以真实地感受到师生精神状态的改变,虽然新诗教只是新教育星空中的一颗小星,但也可以自得其乐,点缀夜空的寂寞。

谈到诗教,我不由想起了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老人——89岁的叶嘉莹先生,她说她这一辈子都是为诗教而活着。我在想,如果苏静和千万致力于诗教的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们,也能够像叶嘉莹老人那样,再有五十年、六十年的时间为诗教而活着,我相信诗教的复兴、中华文化的复兴是有希望的。2006年,我在一次苏静诗教研讨会中,提到了叶老的一些观点,至今想来仍有感动挥之不去,我愿意再次写出来与读者们分享。

记者访问叶老的时候,叶老说: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医治唯利是图、浮躁病、空虚症的一剂良药,能够给人们的灵魂洗个澡。她在介绍经验的时候说:“我六岁时候开蒙的读物是《论语》。”但是她女儿上学时背的却是简单的儿歌,她认为这些对启迪儿童的思想和知识储备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反而会浪费孩子一生最珍贵、最强大的记忆。如果让他们背诵一些古典著作、诗词,他们则一生都不会忘记,而随着生命的成长和理解力的发展,自然就能够悟出其中的道理。

叶老先生还说,学人文学科的,应当担当起将民族精神命脉传承下去的责任。而学习中国古典诗歌,能够唤起人们一种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的确,优秀的诗歌经过千百年来的淘汰,千百年来的历史冲刷,传颂至今的都是能够超越物质世界的而抵达精神世界的表达。可以说,诗是千古以下的心灵和千古以上的心灵的一种交流,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造访,穿越时光的旧路,两个灵魂碰撞着,散发着诱人的光泽。而教诗歌,则是注重诗歌中感化的生命,不仅带着自己的生命,而且带着古人的生命。诗歌是“活的”,是生生不息的。

所以,当我前不久读到苏静的诗教教材时,感到很欣慰,因为在苏静的这本书里,所有知识都是以生动的故事启蒙,闪烁着鲜活的人物情感。例如,在上编“诗与历史”中,我们看到的是历史长河中诗词的流变和诗人的坚守。孩子们不仅能够通过诗词厘清历史的脉络,而且还能通过诗词故事和经典诗句,对诗人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在下编“诗与生活”中,融合了诗词对生活诸多层面的影响,孩子们可以通过诗词走进古人的生活,用生命聆听生命,用歌唱回复歌唱。

叶老说,她相信古典诗词这份中华民族的遗产中富有人性魅力的存在,可以完全成为现在精神的教科书。在这份遗产中蓄积了古代伟人的所有心灵、品格、修养。它能够帮助活在物质世界的人们,帮助我们的青年学生开启精神世界的大门。而我想,苏静的诗教价值,就是从一个角度打开了一扇诗意之门,把热爱诗词或者未曾感受过诗词美好的人们请进来,为孩子们传递一种遥远的博大和精彩。

我一直认为,诗歌就是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之一,也是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最伟大的作品,其最精致的语言就是诗歌。所以,在诗歌离我们远去的时候,上有89岁的叶老下有苏静这样的年轻人,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希望。我觉得这样一种孜孜以求的境界,正是我们新教育人的重要使命,我们应该用不懈的努力去撬动和传承中华文化。

上一篇:以调度为中心的大柳塔选煤厂均衡化生产对策探... 下一篇:核桃壳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