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一个滨海城市的起飞梦想

时间:2022-10-16 10:33:50

湛江,一个滨海城市的起飞梦想

编者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广东经济逐渐呈现出局部领先、区域不均衡态势。尤其是作为第一批改革开放城市,湛江逐渐错失发展良机。这个曾经以半球家电、三星汽车等实力企业领跑广东经济的粤西港口城市,其锋芒逐渐被后起之秀所掩盖。

如今,湛江抓住广东实现经济转型,大力调整经济结构,重新布局区域经济格局的契机,提出了“深水良港+重化工业+现代物流+海湾城市”的四位一体发展之路,力图发挥其独特的区位、资源优势,重塑自己在广东乃至全国的地位。

宜居宜业的生态之城

湛江东连珠三角,背靠广西及云、贵、川,矗北部湾之咽,扼大西南之喉,有着港口、交通枢纽、海洋城市和生态环境优势,上世纪初它被喻为“最繁华的广州湾城市”,但截至2003年,湛江GDP总量在整个广东省仅位列第九,是第一位广州的15.5%,人均GDP在广东省位列第16,是排名第一的深圳的16.25%……

人们不禁发问,为何会如此?最大的原因无疑是在当时广东全省的总规划中,珠三角发展工业,湛江搞开放性农业,全民发展水产业、畜牧业和种植业。湛江顾全大局,为广东其他区域的发展提供支撑。

20世纪湛江“开放性农业”的路线,让那个“大港口、大工业、大市场、大发展”的港口经济战略“胎死腹中”,让当年的“两点两线”(“两点”是半球、三星,“两线”是糖业和建材)逐渐式微,也让柠檬酸、高岭土、味精厂等重点项目相继流产,工业和外贸严重滑坡……

不过也正是“死抓农、牧业不放”,给今天湛江的水产业、畜牧业和种植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湛江也成为了沿海为数不多的生态资源占绝对优势的海湾之城。其旅游等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湛江八景”闻名遐迩,蓝色滨海游、绿色生态游成为这座城市的标签。2008年湛江国庆黄金周旅游超2亿元,“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城乡建设范例城市”、“中国对虾之都”、“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等荣誉接踵而至,湛江成为了宜居宜业的生态之城之一。

如今,湛江充分发挥自身独有的资源和区位优势,试图谋划新型工业化之路,把昔日古老繁荣的广州湾,打造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循环型”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标杆,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优美间找寻平衡,实现协调发展。

“双转移”战略开启腾飞契机

2002年广东省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开始正视粤北山区、粤东、粤西两翼制约广东整体发展这个现实问题。2005年广东省正式出台《广东省东西两翼地区经济发展规划》,这给湛江的发展带来了希望。2008年,广东经济“腾笼换鸟”,开始着手构建新的区域经济格局,实现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拥有绵长海岸线的粤西沿海被布局为新的“双转移”基地之一。同时,随着北部湾经济圈的培育和发展被纳入国家决策层面,作为广东连接东盟国家海上运输最短距离的城市和港口,湛江市被提升为新经济增长带上的城镇群中心。“十一五”规划中55个项目落脚湛江,总投资达2096亿元。

广东省委书记提出,“湛江是广东的未来”,要求湛江“加强与大西南、北部湾区域合作,通过‘广东、广西、海南三省联动’,形成以湛江远洋门户为龙头的北部湾组合港群,带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广东省长黄华华也对湛江的发展给予了热情的期望,“湛江有望成为广东省第三大城市。”在湛江市《发展规划纲要》中,2009~2012年,湛江将有8大方面共81个重大项目同时铺开建设,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其中包括投入124亿元实施港口6大重点建设项目,建设茂湛高速铁路和保税物流中心等。广东省政府对此给予了大量支持。

随着“双转移”战略的开启,近两年宝钢(宝钢湛江钢铁基地项目)、中科炼化(中国―科威特合资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两个重量级项目相继落户湛江。湛江市委适时提出了“深水良港、重化工业、现代物流、海湾城市”四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发展“大港、大物流、大海湾”,着力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表示,要把湛江打造南方大港、重化工业、交通枢纽、科教大市、生态环境优秀城市,市委市政府决心把湛江建设成为中国西南中心城市。

大项目掀起大发展高潮

目前,随着投资软、硬环境的不断完善,一批批工业大项目落户湛江。其中东海岛的开发是湛江“起飞”的一个缩影。

东海岛是中国海岸线上的第五大岛,位于湛江市东南约40海里处,面积286平方公里。从2008年3月,东海岛项目一期、涉及8个村12.97平方公里的征地工作开始了。“这是湛江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为保障湛江钢铁基地用水,投资近40亿元的鉴江供水枢纽工程启动,同时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主园区及钢铁基地的交通设施建设、宝钢、韶钢、湛江港集团三方合资组建的湛江龙腾物流球团项目等都已于2009年9月底陆续启动。预计2011年建成投产后的宝钢湛江钢铁,产能将达到2000万吨,年可新增工业产值700亿元,可带动17大类、200多个产业链项目建设,拉动配套产业投资近1000亿元,产值超过2000亿元,税收200多亿;而且,这个钢铁项目可以很完整做循环工业产业链,其废渣、废气可以100%利用。

由于遭金融危机的冲击,宝钢项目曾几经周折,但在各方协调下,出现了利好“迹象”。早在2008年就已确定的广东钢铁业重组计划在宝钢的积极参与下加快了步伐,通过淘汰落后产能1500万吨、只以500万吨环保产能迁建湛江,做精品钢铁的方式,为宝钢“节约”出1000万吨的钢铁产能空间。

与此同时,中科合资炼化一体化项目于2010年5月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的审批。该项目是目前中石化和科威特合资建设的最大中外合资项目,总投资约600亿元人民币。项目将采用国际和国内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污染控制技术,并严格按照国际最先进的环保标准进行设计和管理。

大气魄促进大发展,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说,湛江有信心成为广东参与环北部湾地区、大西南地区以及东盟合作发展的门户和桥头堡,成为支撑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城镇群、沿海经济带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在这些大项目的拉动之下,2009年上半年,湛江GDP增速达到8.5%,高于广东省7.1%的增速。

立足区位优势发展海洋经济

为了谋划新一轮大发展,进一步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新部署、新举措,湛江正努力走出一条既主动接受珠三角辐射带动、服务珠三角改革发展,又实行差异化发展的战略,走与“珠三角”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具有湛江特色的后发崛起之路。

湛江海岸线绵长,仅内港岸线就长达241公里,为目前世界第一港――荷兰鹿特丹港的3倍;目前,西南地区云、贵、川、渝四省市每年经湛江港进出口物资占全省市进出口货物总额的近50%,成为大西南出海通道的物流中心。“湛江的一切精彩故事,都应该从港口开始。”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如此表示。

2009年,湛江港挺进全国亿吨大港行列,2011年规划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5亿吨以上。

在港口优势不断增强的同时,湛江开始着力发展临港工业。早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国家就批准在赤坎、霞山两区之间的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东海岛扩建新区,批准建立广东湛江临港工业园区,使之成为湛江新一轮临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为了与珠三角港口形成错位发展的格局,湛江港将重点放在做大宗散货,力图建成大宗散货集散中心。与此同时,湛江临港工业园区也在加快开发,园区将以现代物流业为支柱,有望建设成为一个现代物流中心。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泛北部湾合作的加强,湛江将成为“珠三角”与泛北合作的桥头堡。据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 中国与泛北部湾国家的贸易额达2269.6亿美元,占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的98.2%。湛江位于“珠三角”往北部湾的交通要道上,因此,湛江港在未来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地位将日益凸显。

2010年12月30日,广东省“首届海洋经济博览会暨第一届湛江海洋节”在湛江顺利召开,将极大推动广东海洋经济强省建设。

湛江,这座水清天蓝的海滨城市,随着天然独特的区位、资源优势得到更好整合、开发,其创建中国粤西、环北部湾中心城市,建成大西南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梦想,实现新一轮大发展,将指日可待。

上一篇:创新发展 共促繁荣 下一篇: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