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转型进入纵深环节 2/3利润来自非PC业务

时间:2022-10-16 10:23:06

戴尔转型进入纵深环节 2/3利润来自非PC业务

进入2011年,戴尔对于转型的强调比以往更加频繁。

6月29日,戴尔创始人兼CEO迈克尔・戴尔表示,“你们将看到我们在下一代数据中心、信息数据保护以及整体的安全和服务领域的巨大进步。过去12个月间,我们的每股收益增长了100%,公司已经与5年前不同了。”

曾经,戴尔连续多年占据全球PC行业的头把交椅,但是,这个地位在2006年被惠普夺走。2007年,迈克尔・戴尔回归,重新执掌公司。渐渐地,人们发现戴尔没有一心执着于夺回PC第一的宝座,而是踏上一条转型之路,向PC以外获利更高的业务拓展。

眼下,上到迈克尔・戴尔本人,下至公司里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负责人,经常直接或间接地向外界传递同一个信息――戴尔已经从传统的PC厂商成功转型为IT解决方案供应商。

2011财年,戴尔营收为615亿美元,比上一个财年增长16%,增幅为公司历年之最;其中企业解决方案与服务收入增长27%,为历史最佳。5月18日,戴尔的2012财年第一季财报显示,企业解决方案和服务业务收入占到总收入的30%。

以收购求“全”

大约三个月前,迈克尔・戴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有什么事情发生了改变,那是因为我们理解了戴尔到底应该做什么。看看过去四年戴尔收购的公司,它们全部专注于新的领域,这些领域也正是我们在谈论的:存储、服务、数据中心、安全、虚拟化、网络、软件和企业。”

迈克尔・戴尔一番话中包含了几个方面的信息,其中之一是,戴尔的目标是具备提供全套IT解决方案的能力。因此,在4月举行的“2011戴尔中国技术论坛”上,与会者发现,戴尔几乎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谈论解决方案。

还有一点是,戴尔通过不断收购来推动转型。过去两年来,戴尔频繁出手,其中几次备受关注。

迈克尔・戴尔重返CEO岗位后即表示有意进行大规模收购。2009年9月,收购高潮出现――戴尔宣布收购IT服务商佩罗系统(PerotSystems)。

佩罗系统董事长小罗斯・佩罗说,戴尔最初表达收购意向时遭到了他们的拒绝,理由是佩罗系统是服务型公司,而戴尔是一家制造型公司,“这好比橄榄球跟篮球的区别”。不过,佩罗家族最终还是被迈克尔・戴尔说服。

这是戴尔迄今为止交易金额最大的一笔收购。在外界看来,在惠普迈出转型路上一大步,将EDS招至麾下16个月后,戴尔决定收编佩罗系统理所当然。但当时有观点认为,39亿美元的价格实在高昂,30美元的每股收购价相当于佩罗系统2010年预期收益的29倍。J.P摩根分析师马克・莫斯科维茨就指出,戴尔收购佩罗系统的代价远超惠普收购EDS时的,戴尔的出价相当于对方营收的1.4倍,而惠普的出价仅为对方营收的0.6倍。

尽管如此,戴尔认为自己得到了“一份极具价值的资产”。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通过收购佩罗系统,戴尔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行业IT解决方案服务商。

另外,存储业务也被戴尔看作一个重要的利润增长点,该公司预计这一业务到2015年将给自己带来40-50亿美元的收入。

今年2月,戴尔完成了对虚拟化存储厂商Compellent的收购交易。美国Technology Business Research分析师Greg Richardson认为,这次收购是戴尔成长为一家企业解决方案厂商过程中的另一个里程碑,“将让它能够更好地与IBM和惠普等对手竞争。”

戴尔CFO布莱恩・格莱登在6月30日的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称,收购仍将是公司今后的战略重点。

差异化路径

美国券商Auriga的分析师表示,戴尔转型走向全方位服务,加之企业界整体上在增加IT支出,因此,戴尔转型扩张的做法能够吸引投资人并获利。

然而,就像在PC领域一样,戴尔转型的路上依然要面对强劲的竞争对手。

例如在转型收购中,戴尔和惠普之间曾爆发争夺战。去年夏天,戴尔原本打算收购数据存储厂商3PAR,岂料惠普半路杀出,经过将近一个半月的激烈竞购,惠普胜出。

戴尔将接下来的重点放在数据管理、IT服务以及日益增长的云计算三个领域。

今年4月,戴尔宣布,作为转型计划中的一部分,将加大在全新技术解决方案和服务领域的投资,2012财年将为此投入10亿美元,建立12个全球解决方案中心和多个云计算数据中心。

Gartner的报告显示,到2012年时,全球云服务市场营收将从2010年的683亿美元增加到1021亿美元,全球数据中心的数据规模有望达到 300-400亿美元。

但这些不仅是戴尔看重的巨大的市场需求促使众多IT公司投身其中,IBM、惠普、甲骨文等对于戴尔来说都是竞争对手。

在一些业内分析师看来,大型科技公司纷纷向一站式的服务公司转型,导致每家公司提供的服务愈加同质化。

戴尔需要找到差异化的竞争路径。迈克尔・戴尔表示,作为在服务领域的竞争对手,IBM和惠普主要着眼于大型企业,但这种商业模式的成本更高。他认为,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服务的市场潜力巨大。在日前召开的股东大会上,迈克尔・戴尔再次强调,公司将专注于在“中端市场寻找机遇”,把重点越来越多地放在中小企业方面。

对此,戴尔上海全球解决方案中心执行总监Lee Morgan对《IT时代周刊》解释说:“从解决方案角度来说,戴尔是非常看重中型企业,以中型企业为基准,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的解决方案向上扩展以适用于大型企业,或者向下以适用于小型企业。今天我们的客户来自不同行业,具有不同规模。”

或许可以说,戴尔的另一条路径是强化在中国市场的根基。

2010年11月底,戴尔厦门工厂开始向台湾地区客户提供台式电脑及相关产品,该公司副董事长杰夫・克拉克强调说:“通过改进供应链,我们可以为客户带来更多的价值。”几个月前,戴尔服务部中国地区总部在厦注册成立。据悉,这是戴尔服务首次在美国以外设立的区域总部。

今年3月,戴尔在成都开设其中国第二个主要运营中心,并计划集生产、销售和客服于一体。戴尔大中华区董事长闵毅达表示:“成都运营基地的奠基,体现了戴尔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

6月28日,戴尔亚太及日本地区首家解决方案中心落户上海,这也是2012财年戴尔准备开放的12个全球解决方案中心之一。

谈及戴尔把亚太及日本地区的第一家解决方案中心落户在中国的原因时,戴尔中国大型企业事业部主管孙秀芳向本刊记者直言,这是由中国市场决定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IT市场,也是戴尔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而且中国企业对于接受和使用新技术没有包袱,使得中国IT市场呈跳跃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惠普也在强化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在日前结束的首次访华之行中,惠普CEO李艾科携带了多位重量级高管同行,惠普还安排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托德・布拉德利担任惠普全球执行委员会中国区高层督导。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些举措都表明惠普期待在中国市场上找到信心,从而更为顺利地走出低谷,实现战略转型目标。

行业转型

戴尔不止一次地表示过,转型的动力是客户需求和行业趋势。

传统PC业务利润趋薄,以iPad为首的平板电脑的出现使得整个PC行业的局势更加微妙。IDC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第一季度,惠普以18.9%的市场份额居全球第一,但出货量同比下滑2.8%;戴尔以市场份额12.8%居第二,出货量同比下滑1.8%;宏以11.2%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出货量同比跌幅达到15.8%。“事实上,现在各PC厂商都面临转型的问题。”IDC中国计算机系统研究部主管经理王吉平如是说。

的确如此。除了戴尔和惠普,联想也在积极地改变形象――从一家“卖电脑”的公司正朝着PC之外的领域发力,包括云计算、移动互联终端解决方案等。

2002年,IBM收购了普华永道咨询部门,2004年将PC业务出售给联想。IBM已被视为成功转型的典范,但戴尔和惠普看起来并不想完全模仿蓝色巨人,它们还不想放弃PC业务。

今年以来,戴尔管理层提得最频繁的是,目前公司三分之二的利润都是来自非PC领域,但当被问及是否曾考虑剥离PC业务时,戴尔回应并无此计划。

眼下,除了快马加鞭地转型,戴尔还看好平板电脑市场。迈克尔・戴尔感叹,平板电脑的快速崛起是近年来科技行业中最令他感到惊讶的变革。

一年前,戴尔投身新一轮的平板电脑潮流,首款产品率先在欧美市场发售。戴尔已经确认,旗下平板电脑新品Streak 10 Pro将于今夏在中国首发。

有分析人士表示,尽管PC市场的增长不再那么引人注目,但这些转型的公司还可以继续依靠PC部门的稳健增长获取利益。而对于戴尔来说,它在IT服务领域还没有如IBM一样的强势,坚持不缺席PC和平板电脑市场可以起到强化品牌知名度的作用。

上一篇:自信重回杨叙的脸上 下一篇:迪拜是中国银行业走出去的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