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浅探

时间:2022-10-16 09:43:24

新课程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浅探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时俱进的探究和创新教学方式是每个教师面临的和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从实行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新的教学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教学的多样性、改变教学的创新式等方面展开研究,以开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局面。

关键词:教学 语文 方式 探究 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实施,如雨后春笋,应用而生。新课程的实施,核心在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语文教学方式的改进是当务之急。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想使课程改革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标,还需要因地制宜,取长补短。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条件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教育的地区差异等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改革。地方教育的课程改革要与本地的教育实际结合,教师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宜,与本地区的教育实际相结合,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

一、基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调发展

从教学要求出发,有侧重点地设计教学目标,在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结合文章意境,实时巧妙地进行理想教育、德育教育以及人文教育。一堂好的语文课,人与课融入其中,人在课中,课在人中,人既是课,课既是人,这样,教学境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了,教学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在语文课上,一方面要给学生打好文化底子,如,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也要给学生精神食粮,让学生既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意志和品质。语文教学是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相结合的教育。要抓住语文教学的主题目标,正确处理基础知识与人文教育的关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

二、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学生应当知道学习语文究竟学什么,怎样学,通过哪些方法去感悟语言,运用语言,而教师的责任在于提供各种条件,给予点拨,引导,激励,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获得知识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指点和熏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交流、探究,学生在交流探索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学生就能在探索中学到知识,获得发展,有利地培养了他们探究知识的能力。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交流,学生才能弘扬个性,在交流探索中释放出巨大的潜能。课内打好基础,在课外求得发展,把主动学语文辐射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才能增强语文学习的能力。

三、自主学习,重在引导,强化学习效果

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有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也就是说,在课堂中,凭老师一节课滔滔不绝地讲,采取强硬的灌输是不行的。教师教的应该是学习本节课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学习过程的方法。在课堂中只有把学习方法找出来,才能解决别的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如: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等,让课堂充满生机,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组织、引导相结合。课堂上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学生的多项思维。从而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原先我在指导学生读文时,让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或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或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读等,结果学生的读书水平始终不见提高,总是不能把课文的感情读出来,这就是缺乏教师的指导和点拨造成的。后来,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点拨、引导、范读,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会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增进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课堂教学学习方式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拓展学生综合思维能力。阅读文章,认真地思考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理解文章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仔细思考,做好和同学交流的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相互交流,探讨问题,最后说出讨论的结果。

四、质疑与想象力相融合,增大学生的知识面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质疑的过程,实际是一个积极思维、发现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性的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培养他们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敢于冒错误风险,不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框框内。语文教学中的质疑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是很有帮助的,但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质疑中,学生会怎么想,想对了还是想错了,对概念的理解是清晰还是模糊,必须弄个水落石出。另外质疑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防止在课堂教学中把师生之间的质疑,只局限于教师与少数学生之间。教师解释的重点应放在中等学生与学习有空难的学生身上。当然,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也一时难以解答,这时老师要做好疏导工作,要正确引导学生,绝不能打击学生质疑问题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就会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完成了教学任务,并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联系生活实际,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求新求奇。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应不断探索,积极进取,教师的教学方式最终会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新理念的先导作用下,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探索和思考,是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新世纪,教师应不断追求理想、不懈奋斗、勇于改革,培养高素质的新人。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方式创新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4〕GHB1103。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如何做好语文课堂的构建 下一篇: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