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心”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16 09:42:44

以“三心”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作出了十分明确的解释:“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既然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基本特点,那么就要让学生明确学习语言、学习文字,是一个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面对丰富多彩、千变万化、日新月异的大千世界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他们适应社会的法宝。为了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教师就应该考虑教学方式的改革,重点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三心;创新能力;培养

章熊先生的《语文教学沉思录》中说道:“准确地说,语文课所涉及的不是‘语言’,而是‘语言的运用’。”我们学习语文不能仅仅是研究语言,而是要在不同的情境中去学习运用语言,可是现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情境何止千千万万,我们又怎么能在课堂中都一一实践呢?这就得靠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了,也就是说学习语文是要求学生有创新能力才能够完成任务的。创新能力应该是每个人都有的,可是能力的大小就因人而异了。那么创新能力能不能培养呢?答案是:能!从教十数载,本人还真对这方面有一些心得。

一、课堂形式要创新,以学生为主体,呵护学生的自尊心

以往的课堂形式是教师在前面十八般武艺耍尽威风,学生在下面看得无聊之极,谈起教学效率,那只能叫课堂“笑”率。在整节课中学生只是一个看客,一个无聊的看客,这知识就是再重要,他也不能融入学生的脑子里去,更别提学以致用了。多少年来中国的语文课堂就是保持着这种“一言堂”“满堂灌”的模式,真累坏了教师,坑苦了学生,愁坏了领导。为了能让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角,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吸取知识的养料,所以,我课堂上不多讲,让学生自己去看、去领悟,然后让他们把自己的领悟分享给大家。先请学习能力较好、表现欲望较强的学生第一个示范,说得不管好不好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时间久了学生都愿意把自己的心得讲出来。可是如果没有用心学习就不能讲出有见地的、有水准的观点,就会被同学笑话。形势逼着学生去主动学习,努力上进,保护自尊。可是这也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否则学生的自尊受挫会适得其反。

把课堂教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有被尊重的感觉,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主动学习,认真实践,这才是我们教师该做的事情。

二、教师心态要革新,与学生交朋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形式改变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自然也得跟着改变,长期的一线教学让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师生心连心才能真正地相互交流无障碍。同时实践表明,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师生关系越民主、越平等、越和谐,学生的表现欲望、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更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发表独具个性的见解。因此,教师不要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要把自己看做是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融洽相处,使学生对自己产生自信心,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敢于质疑,大胆想象,扬起自信的风帆,擦出创新的火花。

三、改变训练方法,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以往的语文教学模式都是教师提问题,学生找答案,最后再由教师总结,得出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总结得不对、不好,教师还要指责批评一通,结果弄得学生课堂上思想严重僵化,不敢谈自己的观点,几年学上下来,学生成了书呆子、应声虫,由不敢创新到不会创新。实践告诉我们,这种课堂训练方法不好,要鼓励学生有不同看法,培养学生变换角度看问题,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古时候的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外国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不都是求异思维的杰作吗?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鼓励学生从不同寻常的角度来研究问题,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勇于为自己树立鲜明的旗帜,给自己贴上独特的标签,让自己奇货可居。我在教学中就经常和学生一起用“头脑风暴法”来训练发散思维,我认为创新能力和想象力是密不可分的。学生的想象力往往又和他们的好奇心成正比,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还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

自尊心、自信心、好奇心,有了这“三颗心”,再加上教师这位良师益友的指点,又何愁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呢?相信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学生积极配合,长期坚持训练,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将不再是教师担心的。

参考文献:

根,李黎.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课堂教学的改革[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12).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江庄中学)

上一篇: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对策 下一篇:采撷生活点滴 培养学生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