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抗肿瘤药物致不良反应的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10-16 09:30:59

我院抗肿瘤药物致不良反应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抗肿瘤药物致不良反应(ADR)的情况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9月51例应用抗肿瘤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药物名称、给药途径以及累及系统/器官的分布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的51例抗肿瘤药物所致的引起不良反应中,药物共涉及6个种类,其中辅助治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大,占33.3%,静脉滴注抗肿瘤类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占80.4%,不良反应累及神经系统所占的比例最高,占39.2%。结论 掌握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提高临床医师的合理用药水平对于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目前我国肿瘤患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抗肿瘤药物对肿瘤细胞有巨大杀伤力,但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会给机体带来一些明显的副作 用[1],因此应用抗肿瘤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也较为常见。本文通过对我院51例患者应用抗肿瘤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的方式,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9月间发现的51例应用抗肿瘤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13~84岁,平均年龄(58.4±3.7)岁。所患疾病:乳腺癌18例,肺癌13例,胃癌9例,宫颈癌5例,食管癌3例,其他3例。

1.2方法 将搜集到的患者用药信息包括: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药物名称、给药途径以及累及系统/器官的分布录入EXCELL表格,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本次调查的51例抗肿瘤药物所致的引起不良反应中,药物共涉及6个种类,其中辅助治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大,占33.3%,其次为抗代谢类药物、抗肿瘤类抗生素、植物类中成药、烷化剂以及抗肿瘤类激素,见表1。

2.2给药途径 静脉滴注抗肿瘤类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占80.4%,而皮下肌肉注射所占的比例最低,占3.9%,见表2。

2.3累及系统分布 不良反应累及神经系统所占的比例最高,占39.2%,其次是造血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见表3。

3讨论

抗肿瘤药物具有提高肿瘤患者治愈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目前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用药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也较为常见,不仅影响到了临床治疗效果,还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痛苦,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了解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对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中,辅助治疗药物及抗代谢药物所占的比例较高,这与李纳新[2]的报道一致,这可能是由于这2类药物在临床使用的比例较高有关。从给药途径可以看出,静脉给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占绝大多数,抗肿瘤药物的注射剂型的品种多于口服剂型,因而临床上肿瘤化疗较多采取静脉给药方式[3]。而在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的分布中可以看出,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消化系统,这与王强[4]报道一致。

在临床实际用药过程中,医院应加强对临床医师加强ADR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医师的合理用药意识,深入了解抗肿瘤药物的特性,如药动学特点、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是否具有特异性毒性等[5],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用药。同时,应加强对药物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监测,尤其在给药30 min,应及时处置,以避免严重ADR发生[6]。

参考文献:

[1]邢敏鹏,刘宽荣.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126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2):4317-4318.

[2]李纳新,徐华,付志.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3):147-148.

[3]钱锦,张树,吴俊华,等.422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3(7):915-920.

[4]王强.抗肿瘤药物导致不良反应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2):53-54.

[5]谢冬梅,王群.我院抗肿瘤药物致不良反应65例报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5-6.

[6]汪宝军.218例抗肿瘤药物不良药物反应报道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3,26(4):347-350.编辑/肖慧

上一篇:D—二聚体在临床中的应用 下一篇:糖尿病肾病不同程度蛋白尿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