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友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交往能力

时间:2022-10-16 09:21:03

在交友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交往能力

所谓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员,交往是必不可少的―项生存技能。小学:生处于心智发展的特殊阶段,一方面,他们获得外界的信息量比较少,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比较差;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可塑性很强。因此,在小学生群体中开展“交往”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

一、开展交友活动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开展交友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一是现代社会的呼唤。交往是人与生俱来的生存方式和基本需要。人是社会的人,无时不在进行交往。现代社会崇尚竞争,更呼唤交往。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30%靠才能,70%靠人际交往能力。

二是教育现状的倒逼。随着我国进入“独二代时代”,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养成了自私、任性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性,表现出不善于与同伴相处、集体认同感差、环境适应能力差等特点。这恰恰反映了学生在“交往”中的困惑和尴尬,反映出他们对“交往”的理解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不懂交往,不会交往。

三是儿童成长的需要。对于小学生而言,交往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其一,孩子的人际交往情况是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个人性格的优劣。其二,交往是学习的需要,杜威曾提出“教学即交往”的观点,新课程也提出“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其三,正确的人际交往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以“交友护照"为依托开展交往活动

什么是“交友护照”?这是我校根据学生的美好意愿而制作的一本小册子。小册子上有“交友名言”、“交友记录”、“交友小贴士”等内容。“交友护照”满足了不同年段学生对“交往活动”的趣味性、实用性需求。

1.以有形载体落实活动过程

我们要用儿童化的、直观的方式来开展活动,才能激起学生参与的兴趣。所以,我们设计的交友活动都以有形载体为依托,在如游戏般的活动中深入开展。

交友护照。给全校学生发放“交友护照”,让他们在交友的过程中,把自己交友的经历记录下来。学生经常把“交友护照”拿在手里,学校里一旦有客人参观,有领导巡视,他们都会大大方方地拿出“护照”,主动要求签名留念。

“交友红包”。开学初,我们会给上学期在交友活动中表现好的学生发放教师亲手制作的“交友红包”。红包里有关于交友的神秘礼物以及交友秘籍。“神秘礼物”其实是学校儿童成长中心的“岗位体验卡”。有了这张体验卡,学生就能自主报名参加校级、年级层面的很多管理工作。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更鼓励他们大胆走出自我,走出班级,融入集体。

交友秀台。我们让积极上交“交友作业”的学生在“交友秀台”上留下精彩的瞬间,并且把他们的合影放在门口“笑脸墙”上进行展示,以鼓励更多学生投人交友活动。

“小小邮局”。依托我校“儿童成长中心”开设小小邮局,为好朋友传递信息,建立一个校园虚拟社会化的交友途径。

我们在交往活动中设计的交友护照、交友红包、交友秀台等直观呈现方式,都是以儿童的视角在观察,以儿童的心理在思考……我们的交往活动.就这样以儿童的方式进行着。

2.以传统活动配合“交往活动”的开展

我们在传统活动中融入了“交往主题”,让“交往活动”有了随时开展的肥沃土壤。

在广播台设专栏《我的交友故事》,讲述学生自己的交友秘诀,传递交友心得,让学生获得正确交往的方法。

在电视台设专频《我的交友故事》,用微电影的方式,动态展现真实的交友过程,从而让学生获得内心的启迪。

交友节:设在每年第二个学期的开学期间。在各年级开展系列小活动,在低年级:画出我的新朋友;中年级:讲述我的新朋友;高年级:我和新朋友的小故事。

交友班队会:在各年级中开展以“交友方法指导、交友心得分享”为主题的十分钟队会或者主题班会活动。

主题嵌入式评价: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加入“正确交往”的考核内容:春游实践活动中,我们要考核小组合作的情况,如小组合作放风筝,小组合作完成春游作业单等;在体育节活动中,我们设置团队合作项目,评选最佳合作小组;在欢庆“六一”游艺活动中,我们设置双人合作项目……

三、“交往活动"的实施策略和成效

在交往活动开展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看到了学生身上的可喜变化,同时也对本活动的实施进行了深入反思。我们认为,在小学生交往活动开展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三项策略。

一是渗透性策略。人际交往是渗透在学生生活、学习每一个时间段和空间段内的:所以,我们的交往活动不能孤立进行,而要把它与学校其他德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实施,让交友活动成为学生在校内、校外的常规活动。

二是年龄特征策略。这个活动涉及全校一年级到六年级所有学生,实施对象的年龄跨度较大所以,我们在活动实施中,要进行分层规划建构:

三是隐蔽意图策略。德育无痕,只要有迹:无形的德育需要找到有形的教育载体,才能焕发其活力。因此,我们要找到适合儿童的、儿童喜欢的、有着如游戏般吸引孩子的德育载体。从心理学上讲,儿童对确定内容的接受与排斥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如果其接受的内容过于单调或者反复出现,接受个体就会产生厌烦心理甚至排斥感。所以,当我们把一些成人眼光中简单的,甚至有些幼稚的活动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却乐此不疲。因为在他们心目中,这些活动都是老师和大家在玩游戏。

“交往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看到了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可喜变化。

一方面,他们的主动交往意识有了明显的提升;另一方面,他们的交往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平时.在我们的校园活动及比赛中,均把正确交往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来衡量学生。所以,学生都特别在意自己在交往方面的表现。同时,通过“交往护照”的使用,学生和各种人打交道,也尝试各种交往手段,积累了各种交往经验,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了与人交往的乐趣和门道。

总之,借助儿童本能的创新,创造一种崭新的让儿童在生活化的学习环境中自动生成的德育文化,是我们倍感欣慰的事情。人之德不靠教,而要靠良好的活动和醒悟。故“交友护照”的使用,让儿童的交往活动更实在、更精彩了。

上一篇:住宿生管理工作初探 下一篇:借助微课优势促进特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