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副刊在应对新闻同质化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16 09:07:30

专副刊在应对新闻同质化中的作用

都市报如何应对新闻同质化的困扰?笔者认为可以多在专副刊上做文章。老报人赵超构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在副刊”。随着报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专副刊可以充分发挥其新闻性、人文性、互动性、原创性、服务性的长处,在应对新闻同质化中起到巩固读者、占领市场的重要作用。

经过10年的努力和创新,在坚持“新闻、提供服务、关怀人性、传承文化、集纳观点、整合资源”6个传播原则的基础上,《北方新报》的专副刊已经具有每天15个专版、60多个固定专栏的规模,形成以《财经》、《家庭》、《教育》、《鉴赏》、《都市心情》、《精彩大草原》、《八方时评》等版面为载体的大副刊格局,在应对新闻同质化的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发挥独特的新闻性,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吸引读者,起到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

报纸是新闻纸,新闻性是报纸的切入点,没有新闻点,报纸的可读性就会大打折扣。专副刊虽然时效性没有新闻版强,但也有新闻性,也具有舆论引导责任,其版面、专栏、题材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大都以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为题材设置话题;针对近期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设置版面专栏。而与新闻版面不同的是,专副刊舆论引导的手法更细腻、更大众化,大多由浅入深,以解释、阐述等手法为主,所以读者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今年全国两会前,“提高个税起征点”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北方新报》立刻在《财经纵深》版整版推出《提高个税起征点:一石激起千层浪》、《提高起征点背后传达哪些信息?》、《调个税不是为均贫富》3篇系列文章,及时为读者解惑答疑,促进了读者对国家相关政策的理解。

二.利用人文关怀的手法,增强报纸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起到抚慰和疏导作用。

人文关怀是都市报增加贴近性的重要手法,其核心精髓就是以人为本,将报纸的视角投向普通家庭和大众百姓身上,关注普通人群的生存与尊严,以悲悯情怀扶助困难群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市报专副刊的平民视角和灵活的报道方式,自觉自然地为读者提供了人性化服务,在和谐与温情的报道中疏导心灵,化解矛盾,提高修养。

《北方新报》的《青城故事》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版面以讲述的手法,描摹了呼和浩特这座百年老城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通过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来展示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变迁、生活的进步。

三.运用多层面的互动性,增加影响力,创新传播方式,起到扩大读者群、巩固读者群的作用。

互动性是新媒体最重要优势,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互动性最为明显。在网络媒体面前,网民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主动的参与者。互联网络的便捷与低门槛,更是令每一位造访者可以及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话语权的渴求和宣泄的欲望。都市报专副刊多层面借鉴了这一手法,互动的版面栏目多种多样。《北方新报》的《网事》版就是《北方新报》与《北方新闻网》互动的产物,其专栏《拍客》、《团购》等都在首府青年读者中形成了一定影响力;《北方新报》还曾在《故事会》版面开设《故事接龙》、《一分钟探案》等栏目,也吸引了不同层次的读者踊跃投稿,与读者形成良性互动。

四.保持特色鲜明的原创性,开掘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深厚底蕴,起到文化普及、文化引导作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读者的阅读兴趣离不开自己生存的地域,本土的文化积淀、历史传承、生活习惯、发展水平都是读者最感兴趣的话题,而专副刊的重要舞台就是营造本土文化氛围,整理挖掘本土文化的丰富内涵,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北方新报》的《精彩大草原》版面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尝试,这个版上很多文章都以细腻的文笔、科学严谨的态度详尽介绍了发生在内蒙古这块土地上的文化历史遗迹,既有可读性,又有史料价值,引起了不少文史专家和爱好者的关注。

五.贴身的服务性,使每一个群体都尽可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版面和内容,起到消费指导、开拓市场的作用。

随着读者日益的分众化、个性化,专副刊通过分析读者的接受心理、消费心理、爱好兴趣等因素,从内容、版面和栏目的设置上向细分和定位后的读者倾斜,针对不同读者创办版面,使专副刊成为人们生活的帮手和消费的指导。《北方新报》的《每日报告》、《户外地带》、《新报宝贝》、《大自然》、《DIY》等版面就属于这一类型,这些针对性强、专业性强、策划性强的版面,以贴身服务的手法,以独特的角度、深度、强度、密度凸显个性,有效避免了读者群的流失,赢得了市场的青睐,较好地避免了内容的同质化。

(作者单位:北方新报社)

上一篇:手机出版中著作权的侵权特征 下一篇:从“两会”看都市报会议报道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