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仕良,寻访精灵的夜行者

时间:2022-10-16 09:00:33

温仕良,网名行摄自然,职业摄影师,两爬及昆虫摄影爱好者。2003年开始拍摄昆虫,至今11年间,他的摄影作品多次在国内外摄影大赛上获奖。“我想用影像之美唤醒公众对动物的关注及保护,并希望所有爱好者做个只带走影像的自然摄影师,不野采不伤害。”

获奖作品:

《可怜的燕子》荣获2007年“大自然的眼睛”全国摄影大赛一等奖;

《螳螂》入选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馆展;

《蜉蝣》荣获首届中国国家地理“荒野传奇”摄影大赛优秀奖;

《起飞》荣获第五届“百诺杯”摄影大赛优秀奖;

《竹叶青》荣获2011年“伯奇杯”全国创意大赛优秀奖;

《小憩》荣获2012年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区自然类一等奖。

“每一次进山都是难忘的行程。黑夜,在森林中穿行,听着各种生灵发出的美妙声音前行。”

在与温仕良的交流中,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我感受到他内心的执着信念。当我问他是什么原因让他坚持拍下去的时候,他说,“我喜欢在野外、在森林里找寻精灵的感觉,每一步都可能有让你惊喜的小生灵出现,用手中的相机去定格昆虫精彩瞬间的画面,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美丽的生灵,并希望图片能唤起大家对大自然的爱护。”他将夜晚出现的两栖动物和昆虫称为小生灵,可见他从心底里喜欢它们,甚至可称之为热爱。

温仕良的摄影之路充满了更多的未知和挑战。与其他生态摄影师不同的是,他在拍摄时不仅要面对天气变化和艰苦的环境,还要与黑夜、森林为友,与毒蛇、毒虫为伴,每一次进山都要面对不可预知的危险和困难。“去年,我在拍摄竹叶青蛇的时候被咬伤手指,还好有团队的朋友及时送进医院进行了处理。拍摄者在野外拍摄要注意毒蛇,不要轻易用手去触碰,被毒蛇咬伤后要马上处理伤口,在伤口上尽量挤出毒素并用酒精或碘酒清洗伤口。”

去年8月的某一天,他们又冒着台风的危险前往广东惠东县古田自然保护区。“一路上时雨时晴于下午2点多到达保护站,保护区内到处挂着警示牌子“小心蟒蛇伤人”。据保护站的工作人员说每年都有巡山狗被蟒蛇吃了,曾亲眼目睹巡林狗被蟒蛇吞入腹中。我背着30多斤的器材、食物和帐篷一路追着队伍,林道里到处是分叉道、山路和沼泽地,一但走错就很容易迷路,这个保护区是我看过的比较原始的保护区。经过6小时马不停蹄的行走山路,穿越沼泽地,于晚上10点多到达落脚营地,而营地就是一间废弃的林场屋子。扔下装备抬头看,一条长长的银河挂在天空,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星空,所有的劳累都抛之脑后,放上相机记录下这美景。夜色下穿梭于树林和溪流,寻找各种各样的精灵,此时我们的拍摄计划才刚刚开始。”

他惊叹于微距世界里的奥妙与神奇。

“在森林中寻找和观察微小的昆虫,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那都是每个昆虫爱好者的动力所在。微观世界里少不了一台相机和一个微距镜头,微距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它能让我们看到常人看不到的美,同时昆虫也是他身边最容易找到的拍摄题材,各种拟态的昆虫如精灵般美丽。”

他同时又是一名爱护昆虫的影像记录者。

在拍摄时他建议摄影者不要对它们造成伤害,由于大多数昆虫都非常脆弱,经不起人类的折腾。最好搭备一只100毫米以上的微距镜头,配上闪光灯,并根据个人的喜好,制作柔光罩加在闪光灯上,尽量做到不干扰拍摄的对象。

他善于根据昆虫习性掌握最佳的拍摄时机。

他说,夜间观察昆虫是很好的时机。在夜色下,鸣虫类的昆虫在欢歌鸣叫,或蜕变羽化,又或是在为繁衍下一代而。还有各种蝉类也在夜间纷纷从地底下爬出来进行蜕变。暗夜里更是危机重重,到处充满了弱肉强食的陷阱,在它们享用大餐或是蜕变时,你可以在轻松的状态下去观察和拍摄它们,运用好手上的闪光灯就能拍出接近自然光的效果,展现出它们精彩的瞬间。清晨,各种昆虫的身上经历一夜的雾气而披上了一身的露珠,这个时候去拍摄它们,在露水映衬下如宝石般美丽。另外傍晚在夕阳下也是观察和拍摄它们的最佳时机,夕阳下它们或是在忙碌地收集食物,或是在寻找躲藏的地方,在这个时间里可以拍摄出夕阳下梦幻般的色彩。

当我问他接下来的拍摄目标时,他说,“希望自己今后能够记录到更多没有拍摄过的物种,用影像关爱自然。”

诗人顾城在《一代人》中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对于温仕良来说,黑夜并不代表黑暗,黑夜给了他寻找精灵的能量,给了他穿林过溪、步履不停的动力。当一个人拥有了执着和信念,内心是丰富的,不再孤独。温仕良,作为寻访精灵的夜行者,将继续用影像记录和保护微观世界,让瞬间的美丽成为永恒。

上一篇:跨境税源管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参保现状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