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观察对学生写作的重要性

时间:2022-10-16 08:37:34

浅论观察对学生写作的重要性

常常有一些学生害怕写作文,他们面对文题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究其原因,大都是他们对生活缺乏细致观察,缺少积累体验。

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他还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些是在告诉我们,真正的写作,好的写作,应建立在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积累体验之上。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体验呢?

一、用什么观察

用什么观察?提到这,学生会异口同声回答:“用眼睛呀。”我摇摇头,“不全面。”出示幻灯片:“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月色》)“读完这些句子,你还觉得观察只是眼睛在起作用吗?”同学们似乎明白了什么,但又眉头紧皱,不知如何说明白。实际上观察是一个系统活动,是五官而不是一官在起作用。我们能看见树木,是我们动用了眼睛这个器官;我们没看见森林,是因为五官没有参与其中。认识到这一点,积极开放各种感觉器官,积极主动地用眼观察大千世界,用耳聆听美妙音乐,用鼻闻出芬芳气息,用舌品出美味佳肴,用手触摸事物冷暖,我们就会拥有丰富的的生活体验,从而占据丰实的创作素材。

二、观察什么

观察什么?学生又会自信地说:“生活呗!”“回答得很好,可是生活的面太大了,如何由点及面呢?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是社会的主体,因此人才是观察的重点。”茅盾在《风景谈》中,为读者描绘了六幅由人和人的活动构成的有灵魂的画面,如果没有了人,就没有了“风景的主宰”。因此,我们观察的重点应是人,应是对人物外在形象的观察,对人物心理、情感的体悟。人物不同,其身世、文化背景、生活环境与人生经历也就有差别。只要留心就会发现,人们的外貌、语言、行为、心理等,都各不相同,可谓千人千面,千人千态。福楼拜就曾叫莫泊桑坐在面对马路的门口,观察来往的车夫,一天下来,莫泊桑观察到有所收获的车夫与空手而归的车夫表情明显不同。还有鲁迅的《孔乙己》、契科夫的《变色龙》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折服,那都是作家平时注意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人物的结果。

观察自然也是观察的一个重要方面。自然界千物万景,观察自然除了应观察自然界中事物的色形声味等,还应“观其神”。所谓“神似”,就是写意,即观察描写物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抓住事物最富特点的局部,以形写神,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老舍在《骆驼祥子》中有这样一段写景:“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像下了火,……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这一段写出了北京盛夏炎热干燥的程度,同时也形象地传达出人们受煎熬的程度 ,照应了整篇小说中祥子的悲惨命运,达到了以形传神的效果。又如“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它把来势极猛的暴雨和祥子在暴雨中惊慌和紧张的心情,难以忍受在雨中挣扎的神态很逼真地描绘了出来。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笔者反复强调通过形神兼备的景物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有一位学生写天黑后,独自一人留在教室里等下班的妈妈,但因为要上厕所,不得不走在空无一人的校园,他这样以形传神:此时的校园,寂静无声。初中部还没下课,小学部也只有星星点点的几盏灯在黑夜中发出惨淡的白光。绿化带里那灌木丛也忍受不住白天人们对它们的冷漠,便在夜里尽情摇摆。“沙沙――”“哗哗――”“――”

三、怎样观察

最后,是怎样观察,即要掌握观察的方法、技巧。观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富于变化的,一般分为总体观察和比较观察。例如茨威格在《世间最美的坟墓》中有对托尔斯泰墓的总体观察:小小的长方形的土堆,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也有把他的墓(朴素)和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等这些伟人的墓(奢华)的比较观察,这里不作赘述。

四、体验积累

观察生活与体验积累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要培养学生养成积累体验的良好习惯,就要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做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这样才不至于随读随忘,随见随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们只要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积累,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让我们每天都问学生一句 :“今天你观察了吗?”

上一篇:培养初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方法 下一篇:谈课堂游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