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年与金门年

时间:2022-10-16 07:22:39

很多人都说,现在过年,“年味”不比以往浓厚。

这么回忆着的人,当然都有些“年纪”了。苦难时,物资乏,平常时候,要能吃上水果,一定得生病卧床。再就是过年,亲友慎重其事,彼此馈赠水果礼盒。有回过年,阿姨带一盒五个苹果来访。一层透明塑料薄膜包住苹果,红艳艳、香喷喷,掀开,满室生香。苹果香,大家闻惯后,再不觉得其香。

“年味”淡薄跟工商文明演进息息相关。工商进化,产业分工越细,继而商品化。商品化的好处是,透过商人、店家等,大量生产,成本降,售价低,大家捻算盘,自己花钱买材料制作,不如买现成的。

金门富起来,成为各县市钦慕的福利大县,是近些年的事。以往环境苦,要有米饭跟肉品吃,除非初一、十五拜拜;猪肉干、牛肉千得仰赖游子从台湾本岛带回,哪像现在,走进任一家特产店,都能买到味美价廉的肉品。因为穷困,逢喜庆,都是大事。如清明节前,家家户户在自家,以石磨辗花生,用来包红龟粿;过年前,得制作年糕跟发粿。小朋友可帮的,是到后头树下,拣拾开得漂亮的木麻黄果,蘸上调制好的红色染料,在发粿上,盖记一朵朵鲜红的花。但是现在,愿意自个儿制作发棵、年糕跟红龟粿的人越来越少,逢年过节前,妇女不再如临大事,提前备料,吆喝亲友、孩童共同制作;很多事情,只须当天进市场,即可处理,哪须如此折腾费事?

细节省略,参与感低,节庆仿如寻常假期。

一九,举家搬到三重,我还记得三重大拜拜,南部亲友群上,造访三重人,高速公路塞车数公里,着实热闹,却不知从哪一年,三重依然大拜拜,却盛景难再。

八0年代台湾盛行小区营造,陆续开发出不同的节庆,像是金门花蛤节、日月潭花火节、客家桐花祭等,主题各异,各拥吸引力。近几年最大的节庆该是跨年晚会了。以往过新历年,只有元旦升旗,却无跨年庆典。九0年代末,时序将进二十一世纪,各地、各城,纷纷为二十一世纪倒数计时。台湾在一九九九年举办跨年晚会,但是,跨进的二000年并非二十一世纪,却是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年,来年再办理,终使跨年成为一年中最重要的庆典。我曾参加那几次跨年,晚会节目稀松平常,蔡依林、王力宏、张惠妹、五月天等名团跟歌手,不需要奔命赶场,信义区还可悠哉散步,未若现在,跨年夜寸步难行。

刚刚跨过去的二0一二年,还有大陆观光客,不在外头的饭店或广场看一0一大楼烟火,而选择大楼内部,透过窗,看着飞炮一颗颗、一串串,从眼下飞出,惊爆。虽未能见烟火全貌,也是新的体验。

跟各大庆典以及跨年比较,农历年显得素颜,没有机关单位会在除夕夜大张旗鼓举办“跨年”。除夕、守岁,回到老旧的步调,虽显得温馨,却也像上老妆的人。

近几年,我都择在过年前请假旅游。一来,享有更高旅游质量;再者,也没错过除夕与家人团聚。有次例外,是跟岳父一家,在溪头过除夕。几次年前旅游,也发现,越来越多人,不在家过年,而择在风光明媚的景区跟民宿,各大旅游区饭店,农历年间房价不打折,却家家客满。还一个有趣趋势是,选择野营的人渐多,开上休旅车,带好睡袋、炊具等,即可以便宜的花费,畅游各地。“过年”的内涵,正被改写着。

同事知道我是金门人,过年前,总问,回家过年吗?我说,父母亲都在台湾,没回去。以往在金门过年,上戏院看电影、打香肠吃、买饮料喝,是彼时大事,现在没了戏院,香肠、饮料满满是,过年在金门,少了热闹之后,反显冬天更冷。而每一年过年,金门总能上头条新闻,总不出台商、金门乡亲为机票,争得面红耳赤,记者的镜头带远,尚义机场满人潮。这画面是金门春节开始,同时也是它的结束。

听说,过年期间,金门岛是冷清的,大家流行搭一小时不到的水路赴厦门,在犹如西门町五光十色的街道上,感受人群汇聚的热闹。

我在这个富饶的信息中,同时听见厦门闹街彩亮的声音,以及风萧萧,刮扫老家,一阵阵冰冻的窸窣。

一水之隔,色调截然,我却都深享之。

上一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再认识再突破 下一篇:繁荣群众文化 活跃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