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之境显雄辩之才

时间:2022-10-16 06:20:01

本文着重描绘的人物就是烛之武,他是一个杰出的外交家,善于外交辞令。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同学们重点把握烛之武的劝说特点。

烛之武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他的能言善辩早已闻名全国。所以国难当头,在郑国国君一筹莫展之时,佚之狐推荐了他。但烛之武并非受郑伯宠信的人,他在郑国长期得不到重用,当郑伯有求于他时,他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当即回绝,也借此机会把心中的不满、怨恨发泄了出来。这一小小的波澜,并没有影响对他个性的展示,而是锦上添花,使其形象更加完美。在听到国君诚恳地道歉“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之后,烛之武的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的使命感,使他化解了胸中块垒,不计前嫌,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地“夜缒而出”,奔赴敌营。在情势非常危急之时,如果没有对郑国的忠诚和热爱,决不会有如此冒险的举动。

到达敌营后,三言两语说退秦师,使秦晋联盟瓦解,正是烛之武高明论辩艺术的集中体现,这得益于烛之武的劝说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战术,大致分析如下:

在游说秦伯的过程中,烛之武毫无惧色,态度不卑不亢,采用对比、推理、援引事实等手段,陈之以理,晓之以害,最终使秦伯大悦而退军。首先是对比。有军事力量的对比:秦晋与郑,秦郑与晋;有谋臣的对比:佚之狐与子犯;有君王的对比:郑伯、秦伯与晋文公,他们一个善于纳谏、知错能改、懂得领导艺术,一个行事谨慎、重利轻义、意志不坚,还有一个沉稳冷静、头脑清醒。其次是假设推理。“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通过推理得出不攻郑的好处,以利益来引诱秦伯,让秦伯动心。最后是援引事实。烛之武对秦晋两国的关系和矛盾了如指掌,他拿出历史事实,“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指出晋国一贯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不可与之共事。烛之武的说辞,委婉而得体,含蓄而畅达,曲折而尽情,谦恭而有理,收到了挽救郑国危亡、化干戈为玉帛的巨大效果。

正是如此出色的外交辞令,成就了烛之武能言善辩的谋士形象。

然而,要说服秦穆公,打动他,并非易事。烛之武的成功还在于把握住了秦伯性格上最本质的特点:维护秦国的利益。所以,烛之武设身处地地为秦国的利益前后盘算,左思右想,何为弊,何为利。紧紧围绕“阙秦利晋”逐层展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的话句句打动秦伯的心,最终瓦解了秦晋联盟,使秦伯为了维护秦国的长远利益而放弃了围攻郑国,解除了郑国的危机。

上一篇:《沁园春 长沙》的修改艺术 下一篇:“质”而生力?“疑”而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