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舞蹈课堂传授与学院派课堂教学的差异

时间:2022-10-16 06:08:19

原生态舞蹈课堂传授与学院派课堂教学的差异

摘要: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的不断深入了解,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大力开展,云南艺术学院顺应时代潮流,自2009年开始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系列活动。本文就201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中,彝族传承人施万恒、傈僳族传承人李碧清两位传承人传授的烟盒舞组合与技巧,群舞《阿尺木刮》两个不同舞种的精华部分来分析原生态舞蹈进行课堂传授的特点,从而与学院派课堂教学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原生态舞蹈在课堂传授中与学院派课堂教学的差异。由于两者的出发点、目的不一样,所呈现在课堂上的教授方法也就各不相同,本文试图从教学的角度浅显地谈一下两者具有的差异性。

关键词:原生态;学院派;课堂教学;差异性

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第二期“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于2011年4月16日起开始了为期一个星期的传承与教学活动。此次活动的两位老师分别是:施万恒,彝族,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擅长彝族烟盒舞;另一位老师则是,李碧清,傈僳族,云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擅长“阿尺木刮”被当地群众称为“阿尺呙斗”。在为期一个星期的紧张学习中,两位老师分别传授了烟盒舞组合与技巧,群舞《阿尺木刮》两个不同舞种的精华部分。通过结合原生态舞蹈课堂传授与学院派课堂教学,本文试图从教学的角度浅显地谈一下两者具有的差异性。

两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将自己在民间特有的传授方法带入课堂,将两个舞种的精华部分分别传授给了学院派课堂学习的学生。传承人在课堂的授课过程中是以自发的、随机的、无加工的手法去传授所交内容。想必正是由于原生态民间舞的风格特征,所赋予了传承人在授课过程中处处体现着朴实与无经雕琢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学院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在紧张的学习中需要快速调节自己以往的习惯来适应传承人的授课方法。下面以彝族传承人施万恒老师的传授方法分析一下原生态舞蹈进入课堂后的传授特点。施万恒老师在教授彝族烟盒舞组合与技巧时,完全是出于一种自发行为,施老师不会刻意的说这组动作有几拍,都有什么样的动作,要注意哪些地方,而是先给学生讲这组动作的由来,这组动作的文化背景,之后由施老师弹着大三弦,学生先学唱歌,唱的旋律就是这组动作的配乐。在学完这组歌曲后,施老师开始了教授动作环节,施老师采用的方法是亲自示范带领学生学习动作,老师边谈大三弦边不厌其烦地在前面领跳,学生在后面通过模仿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并没有太多的言语来讲解这些动作的规格要领或者完成标准。一开始的时候很艰难,后来学生通过施老师的启发慢慢发现了动作都是以三拍为一组同时有口诀跟进,当然这些都属民间当地习舞时所唱的口诀。施老师教授的彝族烟盒舞组合与技巧总体来说无固定的教授技法,动作也无规范的标准,完全是以彝族背景文化为依托,将彝族人民在田野乡间的自娱行为在课堂上表现出来,整个环节自娱性尤其突出,同时又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彝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下面在谈谈我们学院派课堂教学的特点。一般来说,学院派课堂的教学人员在授课之前要先制定这个学期总体的教学计划、要完成的目标、在固定课时中完成多少个组合,要达到什么样的质量。接着在制定一个周计划,按照教学中点、线、面的要求来计划一周内完成的内容,秉着循序渐进的方法来制定一套完备的周计划,这个周计划一定要体现出点、线、面的民间舞授课要求,即遵循民间舞的开法儿阶段,强化阶段,最后整合阶段。特别是对每个组合的设想、每周要解决的问题、要完成的阶段性训练,要在这个周计划中一目了然地体现出来。接着在开始进入实际教学阶段,一般在前一天做好第二天上课时的教案,就是俗称的“备课”。要设想明天交给学生的内容信息量会不会过大,学生能不能接受,这样的言传身教对所交班级是否合适,如果是表演班还要加入一些表演技巧,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活跃起来尽情的释放表演才能。学院派教学在课堂上呈现的内容都是在设定好的情况下进行的,授课的过程也是以基本的示范,讲解,纠正来进行的。总体来说,在学院派民间舞课堂的授课过程中,所有的环节不是自发的,随意的,都是经过精心设定之后才呈现出来的。在课堂上对学生说的每一句话,每一句启迪,每个动作的示范、讲解、纠正全都是一位民间舞教师在课下经过反复推敲、精心的编排所完成的。学院派就是秉承这样的教学理念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舞蹈人才。结合二者的特点我们发现之所以形成了原生态与学院派课堂教学的明显差异性也源于原生态民间舞与学院派民间舞的立足点、出发点,目的性不一样。这样的差异大概来自:一是原生态民间舞蹈的需要,二是学院派民间舞训练的价值性。

一般认为,原生态舞蹈是广场的而不是剧场的,是自娱自乐的而不是表演性质的,是参与的而不是观赏的,是随机的而不是规范的,是省力的而不是刻意的,是传承的而不是创编的。原生态舞蹈是由普通民众在民俗仪式或民俗活动中传承的民间舞蹈。原生态舞蹈进入课堂是以自身的特点进行传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必然的,它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其自身的原汁原味,对于原生态舞蹈文化的保护起到了促进作用,在保护其自身原汁原味、避免丢失风格性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对下一代进行更好的传承,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学院派民间舞的训练有其自身的价值,学院派致力于培养专业的舞蹈工作者来弘扬中国民间舞蹈、弘扬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从而推动中国舞蹈事业的繁荣。在日常生活中,观众们都会以最直观的方式去了解民间舞蹈,这种直观的方式是在舞蹈学院的课堂上、剧场的舞台上,这样一来我们学院派民间舞教学就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在课堂、在舞台、在一切观众可以直观感受到的舞蹈场景中大多都是以学院派培养出来的专业舞蹈工作者去直观表现的。学院派以其自身具有价值性的教学去教授一批又一批的专业舞蹈工作者,学院派系统的教学理念、科学的课程设置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专业的舞蹈工作者,这些舞蹈工作者就是平日里在各个社会大环境中传播、发扬民间舞蹈的中坚力量。原生态舞蹈的需要,学院派民间舞训练的价值性二者的出发点,立足点不一样。出于以上的这些原因,他们各自形成了在课堂上不同的授课风格。

无论是原生态民间舞蹈课堂还是学院派民间舞蹈课堂,二者之间不管有怎样的差异,都会给我们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专业舞蹈人才的培养带来更好的促进作用。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的课堂上就感受到平日学习的民间舞蹈在民间广场上是怎样跳的、它原汁原味的风格特点是怎么表现出来的。编导专业的同学还可以通过此次活动拿原生态舞蹈对比自己编的东西,检查自己是否过多的考虑技法而丢失了本民族的风格性。这样不禁看出,原生态民间舞蹈课堂与学院派民间舞蹈课堂两者相互起着促进作用,我们可以将两个课堂的优点进行融合,使自己在学院派民间舞的训练下更突出自身的价值,同时又在原生态民间舞蹈课堂上吸收其朴实无华、不经雕琢的特点,为了发扬民间舞蹈文化,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总而言之,两者之间无好坏之分,只有取长补短,互相吸收彼此精华,共同来弘扬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参考文献:

[1]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

[2]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3]《原生态民间舞与学院派民间舞分析》―《艺海》 2010

年01期

[4]潘志涛.《大地之舞―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赏析》.上海音

乐出版社

上一篇:中国钢琴梦的实现与展望 下一篇:专业音乐软件对传统音乐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