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与颜真卿书风比较之刍议

时间:2022-10-16 04:54:27

摘要:书法史上有几位树立新风,开宗立派的先驱,除了众人耳熟能详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外。盛唐时代的颜真卿、有清一代的邓石如都一变其时风尚,以果敢无畏的胸怀,高超过人的技艺另辟蹊径,开启书史上的新时代。本文通过比较二人在书法艺术风格上异同,进而深入了解他们的取法,出身等问题,浅析颜氏与邓氏书风异同的成因,以期在书法实践中更好地汲取他们的营养。

关键词:邓石如;颜真卿;书法风格比较

在两千多年的书法史上,文人士大夫们或得志或失意,或佯狂或隐居,尽管形形,但是文人书法一直是书坛主流,传统的文人书法审美是“二王”父子的晋人风度,赵孟的虚和雅致,董其昌的萧散淡远,朱耷的奇伟清奇。然而,唐代颜真卿与清代邓石如的出现,在书法史上是具有爆炸性的。

1 浅议颜氏与邓氏的书法风格

颜真卿与邓石如都一变其之前的书法审美传统,凭着无畏宽广的胸怀和出神入化的技艺,开创了影响其后世众多书家的新书风:颜真卿没有再完全继承初唐那种“书贵瘦硬方通神”的文人审美传统,而是创造了“金刚怒目,力士挥拳”的充斥着力量的饱满之美。苏轼有诗曰:“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在他以后,柳公权、杨凝式、苏轼、黄庭坚、米芾、刘墉、何绍基等一系列的各时代名家多是学颜出身,影响之大可见一斑;那位怀宁布衣邓石如行走江湖,我行我素地写了一辈子字,他打破了自秦代李斯、唐代李阳冰以来的小篆模式,摒弃那种描画式的两端均匀的所谓篆书中锋线条,开始强调篆书的书写性,一笔一笔地写,在清代“碑学”兴起的大背景下,邓氏是第一个全面实行“碑学”的实践者――历史证明,也是最成功的一个。其后的“碑学”大师,如吴熙载、赵之谦、何绍基、吴昌硕等,皆是受其启发,或发扬或继承邓石如的某一特点,正如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说到:“篆法之有邓石如,犹儒家之有孟子,禅家之有大鉴禅师,皆直指本心,使人自证自悟,皆具广大神力功德,以为教化主,天下有知者,当自知之也。”

翻看上述两人的书法作品,邓石如下笔驰骋,不再教条地奉行“锋常在画中”,相反,通过笔锋的不断变化,使线条具有圆浑的筋力,婉畅的动势,追求自然雄健,充满力量的美感。而颜真卿的书法:“真气弥漫”“一点一画,若奋若搏”,一副威武将军奋勇杀敌,充满张力的雄伟模样。南唐后主李煜说颜真卿的字“失粗鲁”、“如叉手并脚田舍汉”,文人书家米芾评颜氏为:“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从此古法荡尽无遗矣”。――若了解米芾此人,当知他诡谲狡猾,时真时假,他的取法得鲁公(颜真卿)之力大矣!无独有偶,李瑞清评邓石如:“下笔驰骋,殊乏蕴藉”。内阁大学士翁方纲说完白山人(邓石如)字“破古法”、“不合六书之旨”――他如此说来恐怕是有原因的,邓氏初入京城时,遍访京中名家,唯独没有拜访这位。其虽能在一粒芝麻上写“天下太平”四字,但终是手下“无一笔是自己的”。

颜氏与邓氏同样追求具有表现力的雄健自然之书法美,一改古法,开宗立派,遗泽后世。若是细心考察二人的作品及艺术主张,就会发现他们的不同之处。完白山人一生布衣,藤杖芒鞋,周游四方,是一位完全庶民式的职业书法家,其在创作观念上是与文人书风相对的,是对传统文人书风的“改造和破坏”。而颜真卿毕竟是世代缨胄的士大夫出身,虽然他广泛地从民间书法吸取借鉴,但是颜真卿的字毕竟有一种宫廷庙堂之气,对他来说,文人书法是根本。

2 关于二人出身及取法

关于二人的取法,邓石如在现在看来是比较明确的:少时受家学熏陶,习书法及刻印,虽不合古法,但笔势浑鹜。后来经梁介绍,去了南京梅家,遍临秦汉名碑,这个阶段可以说是邓石如一生的转折点,不管是书艺还是交游,都为后来的成名奠定了基础。邓氏的篆书是最受大家公认的,除了继承“二李”以来小篆的传统之外,沙孟海认为他吸取了汉碑篆额的特点,而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 说分第六》中说:

完白山人之得处,在以隶笔为篆,或者疑其破坏古法,不知商、周用刀简,故籀法多尖,后用漆书,故头尾皆圆,汉后用毫,便成方笔,多方矫揉,佐以烧毫,而为瘦健之少温书,何若从容自在,以隶笔为汉篆乎?完白山人未出,天下以秦分为不可作之书,自非好古之士,鲜或能之。完白既出之后,三尺竖僮,仅解操笔,皆能为篆。

“以隶笔为篆”,其实自汉以来篆书用笔本就有此法,上文所提:汉碑的篆额就是明显的掺用隶书笔法作篆书,至于《天发神谶碑》、《袁安碑》、《袁尚碑》就更可以看出这点来。邓石如灵活运用,给后来的学书者很大影响,启发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历来对忠义之臣颜真卿的书法由来争论很多,有的认为其字如人,“如鲁庙之器,不偏不”“忠义本乎天性”,这种凭空出现的说法当然是不可能的;还有的说他是学褚遂良的,尽管平画宽结的字势相似,但是颜体的雄伟气魄与褚体的秀润仙风一目了然,精神面貌不可一并而论;更有说其学《高植墓志》、《太公望表》、《瘗鹤铭》、《阁颂》,等等,这些话语各有各的由来。其实看看鲁公的出身和家学会有些许了解:颜氏原籍琅琊临沂人,自六世祖颜之推起,世代讲究古文字学和书艺,从籀篆到隶楷,从形体到音韵,多所正定,世称“颜氏字样”。出身如此,再加上他博学通识,对历代书迹做过综合性的研究。沙翁孟海在其《近三百年的书学》一文中讲到:

其实,他是无所不学的,他那副雄伟深厚的精神,全从汉碑得来,用笔方法是把钟繇参入隶体中,换句话说,就是用隶书的方法来写真书。他是兼有帖学碑学之长的……。

一个“以隶笔为篆”,一个“用隶书的方法来写真书”,都是掺用了隶书的笔法。但是由于出身、创作观念等不同,邓氏一介布衣,对文人审美及创作模式置之不顾,作为平民式职业书家,他精益求精地完善自己的技艺,力求达到自己心目中那种平实雄健的美感,而并无意于追求文人的蕴藉儒雅;而颜真卿只是明智的向民间书法借鉴:颜氏世代精通文字学和书艺,细究颜体,其中包含了许多民间写经手、抄书手以及南北朝时期的民间碑刻的成分,但是文人书风是他的根本,向民间借鉴是其丰富自己的手段。他这种无所不学的手段,也的确让人深受启发。

3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尽管二人的出身、经历、取法等各不相同,然而都能打破成法,启发后人,成为开宗立派的大师级书家。究其原因,一者,谓之天分高,具有敏感的艺术洞察力;二者,谓之取法广,具有兼容并包的雄大气魄;再加上个人的后天不懈努力,遂有此大成。空说何其轻松!千百年中,只此二人而已!

参考文献:

[1] 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2] 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J].东方杂志,1930,27(02).

[3] 邓石如.中国书法全集[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995.

[4] 刘恒.中国书法史――清代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5] 穆孝天.邓石如研究资料[M].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李小帅(1987―),男,山东淄博人,安徽大学2011级美术学硕士,研究方向:书法理论与技法。

上一篇:三维形态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思考 下一篇:浅谈小学管乐队组织与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