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吧:唱的比说的好听,真的吗?

时间:2022-10-16 03:15:48

以小博大的故事,总能成为江湖上的“传说”,令人津津乐道。比如草船借箭,比如“泰囧”,比如“唱吧”。上架5日拿下App Store免费榜第一名,获得原创App创业大赛总决赛一等奖,目前用户量突破千万,整体估值达7500万美元……众多光环在唱吧头上围绕,但唱吧的盈利模式,还在一步步的探索之中。虽然,目前关注唱吧并有投资意愿的风投很多,但屡有传闻的第二轮融资却并未敲定,这或许和业内人士分析的唱吧功能单一、盈利模式不明有关。

病毒式营销,“你不是一个人在唱歌”

唱吧并不是第一款唱歌应用,却可以用“横空出世”来形容,2012年5月底在App Store上架,5日就拿下免费金榜第一名。如此“黑马”的亮相,使其在用户量不断蹿升的同时,也引爆了互联网圈的热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唱吧的社交化更具有本土文化色彩——不同于语音、照片等社交方式,卡拉OK似乎是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特别喜爱的社交方式。

和老牌的唱歌应用“K歌达人”相比,唱吧的社交味非常浓重。关注、评论、献花、排行榜等互动元素占据重要位置,在听歌的过程中,屏幕除了会显示歌词外,还会轮流播放歌手的照片,这也给单调的歌词注入了一丝“私人”元素。

一位微博用户在试用唱吧后这样说:“唱吧的混音效果不错,卡拉OK结合社区,感觉上你不是一个人在唱歌。除此之外,还可以听别人唱,给别人评论,一些粉丝还能找到一些明星,给他们助阵,感觉我们这些草根离明星很近。”

在唱吧上线之前,IOS和Android平台已经有数款K歌应用,如K歌达人、天籁K歌、K到爆等,对比唱吧与这几款应用,你会发现一个最明显的区别:大部分K歌应用的产品核心是歌曲,而唱吧产品的核心是草根演唱者。唱吧满足了“唱歌”这个大众喜爱的需要的同时,也最大化了互动社交需求,把工具和社区结合在一起,通过原有的社交网络,实现了病毒式传播。

登录唱吧可以看到,全国榜上的人气用户千变花花、Ken_Zong、李晨nic等,粉丝超过20万,收到大量评论和送花,每个人都有好几个已经满员的“粉丝”QQ群。据唱吧CEO陈华称:“唱吧现在有超过千万的用户,完胜同类型应用中的第二名几十倍。”

唱吧刚出炉时,陈华先把唱吧放到了91手机助手、同步推这类“越狱”平台上, 在积累了几万种子用户的同时,又通过用户的反馈完善产品。后来在App Store一上线,那些由于没有越狱而无法使用唱吧的iPhone用户纷纷安装,用户开始自然推广。作为一款十分消耗流量的应用,唱吧更是获得了运营商的青睐,一时间获得了许多运营商的推广渠道。

在谈及唱吧的推广方式时,陈华表示唱吧主要依靠社交网络的口碑营销。社交网络的口碑传播是病毒式的,增长速度远超想象。社交平台要火爆起来,需要先吸引一批最有传播力的用户,通过与QQ空间、腾讯微信、腾讯微博等SNS平台的合作,使得这些平台的用户无须注册就可以方便地使用唱吧,将唱吧的歌曲分享给好友。这样病毒式传播的威力已经显现了出来,“随着社区人气和知名度的提高,更多只为了唱歌的用户也会加入唱吧。”陈华说。

唱吧目前已经引入“熟人关系链”,其中包括手机联系人。陈华坦言唱吧的用户有一半来自QQ互联,他非常希望能够与腾讯实现更加紧密的合作,让每个QQ用户都可以在唱吧唱出最好的歌声,找到自己最喜欢的歌手。

但同时,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唱吧一直有被腾讯“狙击”的隐忧,曾屡次有腾讯准备推出同款应用的传言,毕竟腾讯是做社区化平台的老手,在社交、原创等方面轻车熟路,并有大量原始积累优势,拥有唱吧无法比拟的资源与渠道。因此如何增加用户黏性,就成了唱吧亟待解决的问题。唱吧为此率先开放了K歌比赛平台——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想办一场歌迷与用户互动、或选举代言人的活动,都可以用唱吧免费的K歌比赛平台,目前已有可口可乐、阿里巴巴等几十家公司使用了唱吧的这个功能。通过与大公司合作的方式,唱吧批量获取了大批新用户,“阿里巴巴的3万名员工要参加比赛就要装唱吧应用,想听别人的歌和想支持谁也要装唱吧”。

打造草根明星,赚取粉丝经济

陈华在等待一个引爆点:从唱吧上诞生出一个真正的明星。“唱吧未来的愿景是发展成为一个草根的娱乐平台,下一个李宇春有可能就在唱吧产生。我们在和电视台、唱片公司合作,把唱吧上的好声音推送出去。也许每一两个月我们推出去一个人,或许真会有一个出了名。”陈华知道,这个事件成功的可能性会非常偶然,也很难做。但他希望这个引爆点可以告诉唱吧的所有用户,在唱吧,你有可能成为明星。

就在前不久,唱吧红人杨姣在一个互联网经济论坛上被评为“中国互联网好声音”,如今这名中国音乐学院的学生已经签约了唱片公司,接下来将会推出自己的专辑。在唱吧最火歌手总榜中,杨姣排名第二位,了142首歌,粉丝数约45万,收到虚拟鲜花约82万枝。

唱吧还吸引了一些明星的“进驻”。歌手韩红一改以往歌路,利用唱吧录制了《狮子座》《亲密爱人》《好久不见》等有别于其常规套路的歌曲,上传分享到自己的微博,颇受欢迎。除了韩红,王珞丹、欧弟等十几位明星也都在用唱吧。

陈华正积极地拓展唱吧的合作伙伴,目前已经和2012年中国最热门的一档栏目《中国好声音》取得合作意向,希望从第二季开始,唱吧能成为《中国好声音》的海选平台。在陈华看来,唱吧的未来就是要让更多人在这里出名,享受被粉丝追捧的感觉。而对于狂热的粉丝,他们享受的则是交友和追星的乐趣。

对于推出明星这件事,陈华并不想走唱片公司的老路,他认为这条路太辛苦,给歌手作词、作曲,然后拍MTV,还要营销各种唱片,要做的很多,但成功的概率很小。所以,唱吧只是负责把人捧红,至于这个人以后的发展,唱吧不会介入,唯一需要的就是这个未来的明星要告诉所有人,他来自唱吧。

那么,唱吧的收入来自哪里?陈华表示:“因为唱吧是一个竞争性产品,它有榜单,未来这就是赚钱的机会,狂热的用户会为这个投入。如果为喜欢的唱歌达人送上‘鲜花’,未来也不排除需要用虚拟货币。”

不过,虚拟货币作为盈利来源,这在用户被免费宠坏的中国互联网行业似乎很难实现。相对于陈华的乐观,唱吧的技术总监田然似乎更低调,他说:“现在肯定不是谈收入的时候,唱吧目前还处在圈地的阶段,首先要做的是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去完善产品,盈利的探索可能还要再过一段时间。”

社交化泡沫存隐忧,版权在前巨头在后

上线之初,就有许多投资人都想投资唱吧,关于唱吧获得融资的传闻不绝于耳,最劲爆的莫过于红杉中国注资1500万美元,获得其20%的股份,使唱吧整体估值达到7500万美元。对此,陈华表示:“现在想投资的风投很多,但都在洽谈之中,很多细节还不方便透露。至于估值,是一个非常高的价格。”

但一些圈内人似乎有着不同的看法:“如果腾讯也要做和唱吧类似的手机K歌软件,唱吧的价值会即速腰斩。这是唱吧面临的最大风险。”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是唱吧迟迟没有落实投资的原因之一。在事态还未明朗之前,投资人在高估值下进行投资,无异于一场豪赌。

在中国做产品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好的创意会被相互“借鉴”,小团队往往会成为“借鉴”的牺牲品。2011年1月份Talkbox掀起全民语音聊天热潮后,5月份微信便推出了语音功能。随后Talkbox在内地的势头急转而下。时至今日,Talkbox用户量已降到百万级别,而微信活跃用户已超3亿。

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商业模式的不成熟和巨头入场带来的不确定性,一夜成名的唱吧究竟会是沉淀下来的“啤酒”,还是浮在上面的“泡沫”? 仍未可知。腾讯的微信平台、多玩的YY语音都是唱吧的潜伏敌手,现在,各个大公司都在做类似的应用,人人网的产品已经出来了,创新工场也推出了相应的版本。

“我们欢迎竞争者进来把这个市场做得更大”,田然坦言,在中国,大家会一窝蜂地做一些类似的东西,目前来看,这个市场本身还没有那么大。“唱吧要在用户体验上做到最好、速度上做到最快,同时唱吧也有先发优势。”

面对腾讯等巨头“狙击”的隐忧,陈华则表示,唱吧在未来最重要的还是围绕独特的垂直需求产生大量优质的内容,贡献给合作伙伴。

版权问题是制约“唱吧”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版权的掣肘,唱吧的歌曲库不够丰富,目前,唱吧最大的成本支出也在版权上,包括作词、作曲版权、编曲版权、原唱的版权等。

“版权成本将是唱吧最大的成本”,陈华坦言。唱吧正在努力解决版权问题,目前与国内主流唱片公司都已有合作,他希望版权问题不要成为阻碍唱吧成长的问题。“现在已经基本上把所有歌曲的版权都买了,之后会逐步替换掉现在由用户上传的音乐伴奏。”唱吧在版权的使用上比播放器要少,只用到了作词、作曲这两部分。目前唱吧采取完全免费的运营模式,也是因为版权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唱吧的火爆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另一款风靡一时的社交应用——Draw Something,它同样创造了新的社交方式——通过绘画交友。Draw Something在50天内获得了5000万下载量,最终被Zyga以1.8亿美元收购,但是被收购之后Draw Something的用户数便开始迅速下滑,活跃用户数不到一个月便下降400万。

人们对社交应用的新鲜感如昙花一现,Draw Something面临的问题同样可能出现在唱吧身上,当新鲜感退去,唱吧能否提供新的互动引爆点?对于一个还不到一年的应用,开发者最关心的还是用户体验,“至少唱歌仍是大众主流的娱乐应用”,陈华回应说,“我们所理解的用户黏性,并不是说一定要用户天天登录唱歌,更重要的还是把产品做好,用户只要想唱歌时,第一个打开的是唱吧,这对我来说已经成功了一半。”

上一篇:复合套管电缆终端局部发热分析及处理 下一篇:浅谈配网设计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