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声双模式助听下听障儿童对声母、韵母、声调、扬扬格词识别研究

时间:2022-10-16 02:37:23

电声双模式助听下听障儿童对声母、韵母、声调、扬扬格词识别研究

摘要 为了解听障儿童电声双模式助听和电模式助听下辨听声母、韵母、声调、扬扬格词识别的差异情况,采用2×4实验设计,运用计算机辅助汉语普通话言语测听系统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扬扬格词”测试,调查听障儿童在电声双模式助听和电模式助听下的识别情况,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進一步探索助听器补偿效果对听障儿童声母、韵母、声调、扬扬格词识别的影响。研究发现电模式助听受到对侧配戴助听器的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1)在电声双模式助听下听障儿童对声母、韵母、声调、扬扬格词的识别均优于电模式,其中对声母和扬扬格词影响显著,对韵母和声调影响不显著;(2)电声双模式助听可以改善声母、韵母、声调、扬扬格词识别在助听器各听力补偿效果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 听障儿童 电声双模式 电模式 比较研究

分类号 G762

1.问题提出

电声双模式助听是指听障儿童一侧耳植入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cI),对侧耳配戴助听器(hearing aids,HA),双耳分别接受电刺激与声刺激的助听模式,电模式是指听障儿童仅一侧耳植入人工耳蜗接受电刺激的助听模式。电刺激模式和声刺激模式对声音的处理方式完全不同,听障儿童将这两种助听装置联合(CI+HA)使用会不会比电模式单独使用的效果更好?根据助听器的补偿效果進一步分组后,电声双模式和电模式助听下补偿效果之间的差异会对听障儿童辨听声母、韵母、声调和扬扬格词识别产生多大的影响?

目前,我国针对听障儿童电声双模式助听和电模式助听的比较研究少见,仅查询到一篇有关电声双模式下听障儿童助听效果的应用研究,而根据对侧助听器补偿效果進一步探讨电声双模式助听和电模式助听的比较研究尚无人报道。纵观国内现有的声母、韵母、声调、扬扬格词辨听识别研究,亦主要集中于对健听儿童和听障儿童之间的言语识别对比,或者是人工耳蜗植入听障儿童和配戴助听器听障儿童的音位识别对比,有关听障儿童自身使用听觉辅助装置的比较研究以及电声双模式下助听器的补偿效果对言语识别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选择4.5-6岁的听障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听障儿童在电声双模式助听和电模式助听两种使用条件下对听辨声母、韵母、声调、扬扬格词辨听识别之间的差异,進一步探索电声双模式助听下不同助听器补偿效果对声母、韵母、声调、扬扬格词的影响,分析听觉辅助装置使用情况和助听器补偿效果对言语识别的影响,为听障儿童的听觉辅助装置的使用和言语康复教育提供实证依据。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自某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共20名4.5-6岁听障儿童,其中男12名,女8名;植入人工耳蜗一侧的重建听阈处于最适范围,而配戴助听器一侧l的助听听阈处于最适(250Hz~4000Hz)、适合(250Hz-3000Hz)、较适(250Hz-2000Hz)、看话(250Hz-1000Hz)四个范围,由于康复一年以上电声双模式助听的听障儿童目前国内很少见,因此每个助听范只能找到5名听障儿童作为被试,这些儿童都已進行听觉功能康复和言语功能康复一年以上训练,处于听觉识别和理解阶段,能熟悉生活中的简单用语和简单指令。

2.2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2×4实验设计。根据配戴辅听装置情况分为电声双模式助听和电模式助听两个水平,比较两种助听模式下对声母、韵母、声调、扬扬格词识别的差异,助听器的补偿效果为被试内变量,有四个水平,分别为最适、适合、较适、看话。声母、韵母、声调测试反应听障儿童的音位习得情况。扬扬格词是属于两个非轻声词连在一起出现的“连续变调”现象,普通话的上声变调,而去声、阴平、阳平不存在明显的变调情况,两个连续上声发音实际变为阳平后接上声的双音节的读音,能否把调值与阳平相同的音节感知为上声,取决于对词语的理解,可以说,扬扬格词测试的是听障儿童对连续变调的双音节词识别情况和言语可懂度。本研究旨在比较听障儿童在电声双模式助听和电模式助听下各助听水平分别对声母、韵母、声调、扬扬格词识别的能力,分析配戴助听器后对电模式助听的影响。我们要讨论的是:对侧耳助听器的补偿效果好是否就建议家长给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对侧耳配戴助听器,而助听器的补偿效果差是否就不建议对侧耳配戴助听器?我们还将進一步探讨不同补偿效果之间的两种模式的差异以及对言语识别的影响?

2.3测试材料和方法

2.3.1测试材料

在标准的隔声室中進行测试,本底噪声小于40dB(A),将电脑的音频线连接于GSI-61听力计的音频插口,每次言语测试之前对听力计進行定标,保证输出声音大小为65 dB SPL,扬声器位于被试正前方,距离为1米。运用计算机辅助汉语普通话言语测听系统的“单音节词和扬扬格词”词表進行测试,郗昕等人对每个测试词表的信度、效度、敏感度以及等价性進行了分析和验证,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敏感度,测试时间短,方便应用。单音节词表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各25个,分别记录,扬扬格词每个词表40个词,正式测试之前進行练习词测试,让被试熟悉和理解测试程序和回答方式。测试形式采用听说复述,要求被试复述出听到的内容。

2.3.2测试程序

首先熟悉主试和测试环境,理解指导语,正确完成例题后,开始测试。指导语:“XX,你好,看前面的大箱子,等下大箱子里面会有叔叔说话,你认真听叔叔在说什么,然后告诉我。”对于听障儿童,要求教师缓慢的说出指导语并给予示范,适当重复,以确保听障儿童听清听懂指导语。记录识别结果,分别在每个单音节词的声母、韵母和声调下面做标记,正确识别记为1分,错误识别记为0分。分别统计总正确题数,计算识别的正确率,正确率=正确频数/测试频数×100%。采用SPSS13.0对数据進行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电声双模式助听对声母、韵母、声调和扬扬格词识别的影响

电声双模式和电模式助听下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扬扬格词识别的测试结果为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進行分析。听障儿童在电声双模式下对声母、韵母、声调、扬扬格词识别的正确率高于电模式,对声母识别影响显著(p=0.032韵母>扬扬格词>声母(表1、图1)。

3.2电声双模式助听下不同助听效果对声母识别的影响

按助听器的补偿效果分组后,电声双模式和电模式的声母识别率随着助听效果改善明显上升,电声双模式下各助听效果声母的识别率明显优于与之相对应电模式下助听效果识别率(图2、表2)。根据助听效果分组后测试结果呈偏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由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gauskal-Wallis H test)可知,电模式助听下各助听效果间声母识别有显著差异(H=9.269,p=0.0260.05);声母识别测试结果经秩转换后進行多重比较,电模式助听下不同助听效果的声母识别多重比较表明看话和最适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3

3.3电声双模式助听下不同助听效果对韵母识别的影响

按助听器的补偿效果分组后,电声双模式和电模式的韵母识别率随着助听效果改善呈上升趋势,电声双模式下各助听效果韵母的识别正确率优于与之相对应电模式下助听效果识别率(图2)。根据助听效果分组后,测试结果呈偏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由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 test)可知,电模式助听下各助听效果间韵母识别无显著差异(H=1.779,p=0.620>0.05),电声双模式助听下各助听效果间韵母识别无显著差异(H=3.238,p=0.356>0.05)。

3.4电声双模式助听下不同助听效果对声调识别的影响

按助听器的补偿效果分组后,电声双模式和电模式的声调识别率随着助听效果改善明显上升,电声双模式下各助听效果声调的识别率明显优于与之相对应电模式下助听效果识别率(图2、表2)。根据助听效果分组后,测试结果呈偏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由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 test)可知,电模式助听下各助听效果间声调识别有显著差异(H=11.098,p=0.0110.05);声调识别测试结果经秩转换后進行多重比较,电模式助听下声调的多重比较表明看话和适合之间有显著差异(p=0.04

3.5电声双模式助听下不同助听效果对扬扬格词识别的影响

按助听器的补偿效果分组后,电声双模式助听和电模式助听下的声母识别率随着助听器补偿效果的改善明显上升,电声双模式助听的各助听效果扬扬格词的识别率明显优于与之相对应电模式助听下助听效果识别率(表2、图2)。根据助听效果分组后,测试结果呈偏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由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 test)可知,电模式助听下各助听效果间扬扬格词识别有显著差异(H=8.866,p=0.0310.05);扬扬格词测试结果经秩转换后進行多重比较,电模式助听下扬扬格词多重比较表明看话和较适之间有显著差异(p=0.031

4.讨论

4.1电声双模式助听对声母、韵母、声调和扬扬格词识别的影响

听障儿童在电声双模式助听下对声母、韵母、声调和扬扬格词识别的正确率均高于电模式助听,这一现象说明听障儿童在人工耳蜗植入的对侧耳使用助听器会对言语识别起到一个很好的辅助作用,尤其是对声母和扬扬格词的识别。在儿童学习语言的时期,韵母的习得相对容易,声母的识别相对较难,在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课程中以音位习得为主导,而植入人工耳蜗的听障儿童听力损失为重度或极重度,康复的進程还有别于其他听力损失程度听障儿童,要進行周密的康复训练计划,故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進一步改善听障儿童的助听模式,可以在语言的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帮助,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此外,在听障儿童的康复初期,家长和教师更关注是否“听得清楚”和“说的明白”,使用助听器也会给人工耳蜗植入的听障儿童和家庭带来更大的收益。

4.2电声双模式助听下不同补偿效果对声母、韵母、声调和扬扬格词识别的影响

电声双模式助听和电模式助听下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扬扬格词识别正确率均随着助听效果改善呈上升趋势,两种助听模式下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扬扬格词的识别正确率高低均是“最适>适合>较适>看话”,说明助听器的补偿效果对听障儿童电模式助听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扬扬格词都会产生明显影响。在电模式助听下各助听效果之间的声母、声调和扬扬格词主效应显著,韵母主效应不显著,而电声双模式下各助听效果之间的声母、韵母和扬扬格词主效应均不显著,说明人工耳蜗植入的听障儿童对侧耳配戴助听器后不仅可以改善对言语的识别,同时可以缩小各助听效果之间言语识别的差异,尤其是声母、声调和扬扬格词在各补偿效果之间的识别差异会大大减小(表2、图2)。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当我们按照助听器的补偿效果分组时,听障儿童在电模式助听下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扬扬格词识别也是按照补偿效果的改善而识别能力逐渐增强,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因素是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耳的听力重建效果是最适,他们之间的最大的差别就是对侧耳配戴助听器的补偿效果,也是电声双模式助听下听障儿童之间最大的不同,长期配戴助听器后对他们言语的识别产生了影响,这也和前人助听器补偿效果的相关研究一致。此外,助听器的补偿效果之间差别主要体现在言语的中高频信息上,这些信息对语音的清晰度非常重要,因此在康复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注意优化听障儿童的助听模式,另一方面要使助听器的补偿效果达到优化状态,以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提高康复效果。

5.结论和建议

5.1结论

听障儿童在电声双模式助听下对声母、韵母、声调和扬扬格词识别的正确率均高于电模式助听,且对声母和扬扬格词的识别影响更大。

电声双模式助听和电模式助听下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扬扬格词识别正确率均随着人工耳蜗植入对侧耳的助听效果改善呈上升趋势,助听器可以提高声母、韵母、声调和扬扬格词识别正确率,尤其对声母、声调和扬扬格词识别影响显著。

5.2建议

对人工耳蜗植入的听障儿童来说,实施听力语言康复为主线的早期干预,电声双模式一方面可以减轻听障儿童双侧耳的残障程度,充分利用残余听力,本实验的研究表明电声双模式助听下的言语识别均优于电模式,助听器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言语识别都有帮助,即使助听器补偿效果在较适和看话范围也对人工耳蜗植入的听障儿童的言语识别有很大的帮助,故在康复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让家长认识到对侧耳配戴助听器的重要作用,也强调助听器的补偿效果要达到优化状态,使双耳听觉途径都接收听觉言语信息,進一步促進大脑听觉言语皮层功能的发展。另一方面,电声双模式可以利用双侧听觉通路提高言语识别率,改善听障儿童社区家庭早期干预过程中和教学过程中康复效果,尤其在学龄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关键期,利用双模式助听可以使听觉、语言、社会交往和情感展等各方面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和发展,最终让听障儿童、家庭和社会在康复过程中受益。

因此,在对学龄前植入人工耳蜗的听障儿童進行康复时,家长和教师要重视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对侧耳助听器的重要作用,定期评估助听器、人工耳蜗的补偿和/或重建效果,使其助听效果不断的优化,提高听觉和言语康复效果。

上一篇:聋生自我意识与社会期望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自闭症儿童教育诊断评估工具及其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