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如何培养学生对初中地理课的兴趣

时间:2022-10-16 01:47:23

浅淡如何培养学生对初中地理课的兴趣

兴趣是诱发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内部原因,由于初中学生具有好新奇、好追问、好探索的心理特点,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尽量结合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之中的生动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同时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地理课的质量。基于这一点,笔者进行了初中地理课兴趣教学的尝试性研究,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这种方式对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是很有成效的。

一、电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电化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现代化手段。电化教学手段包括投影、幻灯和录像等,尤其是录像有其立体感强、声图并茂的特点。如讲“中国人口”时,一上课,教师就放映《别挤了》(录制的中央电视台的“广而告之”节目),学生们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众多的乘客你推我攘地挤上公共汽车的场面时,情不自禁地说:“人太多了。”此时教师点拨说:“大家都看到了我国人口的特点之一就是多。1990年统计数字是11亿6千万。这么多人在全国是怎样分布的,我国在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很自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本课学习的重点上来。又如天气是人们所关心的,天气预报每天都有,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讲“天气”时,先放一段录像“气象云图”,提问“谁能大致说出云图上哪些地域是阴雨天气,哪些地域是晴天”,平时学生不十分注意的气象云图,在课上会引起他们的积极思考。此时学生的求知欲异常高。教师很顺利地就进入了新课。“百闻不如一见”,这样就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兴趣,又强化了课本知识。

二、结合乡土地理材料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而乡土地理材料就在学生周围,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学生时常接触。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与乡土地理材料结合得好,就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能起到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的作用。如在讲‘地形的变化”一节时,本节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地形是变化的。”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安排教材的。一开头,我用谈话的方式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现在的年龄大约是几岁了?”同学们回答:“13~14岁。”我接着问:“你们在地球上生活了十几年了,对于自己周围的各种事物都很熟悉了,你们想想看,在你们的周围或者附近有没有哪座山消失了?或者说哪里突然间又出现了一座新的山呢?”学生齐声回答:“没有。”接着我又问:“许多同学可能都去过嵩山,嵩山是我们河南一座著名的山,有没有哪位同学听老辈的人(你们的父母或爷爷、奶奶)说过,嵩山现在和以前有所不同,就是说有没有变高了或者降低了?”学生们齐声回答:“没有。”这时,我紧接着又问:“那么我们课本中为什么说地形是变化的呢?”这个时候,从学生们那一双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注意力显然是被吸引住了,他们正急切地等待着老师告诉他们“这是为什么”。所以,当我总结归纳说,地形要发生巨大的变化,不是一年、二年、一辈子所能观察到的,而是要经过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的时间。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大家也可以亲眼目睹地形发生巨大的变化,如发生火山喷发、地震时。这样,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可根据该地区的地理特征,提出一些启发思维、引起兴趣的问题。如除石油之外,海湾战争背后还有哪些地理上的原因?日本发展为今日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过程中,是如何扬长避短利用本国地理条件的?与日本相比,美国的发展恰又得益于优越的地理条件,而这些条件又是什么呢?从发展中国家较成功的范例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和借鉴呢?等等。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很像推理小说中的一个个悬念,可以起到引人人胜的作用,使学生在认知兴趣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教师的指导。最后找到问题的答案,使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继而又产生新的求知欲。又如,地图知识一直是教材较突出的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从它的实用性出发,在学习一开始,结合教材中某动物园平面图,先给学生布置一项实验作业:学完此章,绘制一张校园平面草图。使学生带着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学习。兴趣来自需要,需要、会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学生的学习态度自然比以往更加认真而主动。在学7习的过程中,不断主动找老师询问在准备这项作业时遇到的各种地图学方面的问题。最后,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难度较大的。作业。这样学生不仅体验到知识的力量、学习的乐趣,更有意义的是培养了他们面向未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大大深化了课本知识。

总之。学生时代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学习过程最为珍贵、不容忽视的内部动因,引导得当,而不断给学生以学习乐趣的体验,最后可深化为志趣,使他们受益终生。因此兴趣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师自然也就永远负有培养的重任。

上一篇:如何让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 下一篇:浅谈“读\讲\议\练”历史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