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重工业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的思考

时间:2022-10-16 01:35:42

关于国有重工业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的思考

[摘 要]在国有企业中,尤其是重工业企业中,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未引起足够的关注。本文以研究综述的形式对国有重工业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问题形成原因进行了阐述分析,并结合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引入心理辅导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国有重工业企业;员工;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339-01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剧,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高度关注,然而,我国对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一些国重工业企业,对职工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度仍然不够。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心理疾病是威胁个人生命健康的大敌,是破坏企业组织效率的大敌。因此,关注员工心理健康迫在眉睫。

1 重工业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

目前对于国有重工业企业职工心理健康状况的系统研究较少,《贵州省钢铁企业职工心理健康调查》中指出在钢铁企业内部生产人员心理健康问题急需解决。2006年《中国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在不同层次员工中,普通员工心理问题最为严重。2010年《国有重工业企业在岗职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中又明确指出国有重工业企业在岗职工突出心理问题是强迫、敌对和躯体化,并强调在岗职工心理障碍的检出率较高, 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

2 心理问题形成原因

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国有重工业企业职工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企业性质来看,国有企业政企未分开,政府政策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国企经营者过分依赖政府,对产品不敢求新求异,工作方式缺乏灵活性,员工只是被动地接受、机械地完成任务,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成就感缺失,从而引起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2)从工作性质来看,一方面重工业是高风险行业,工作中面对的往往都是大型机械,企业职工对于安全问题心里极为担忧,怕出事故影响企业生产,也怕出事故伤害自己、丢了饭碗,因此安全生产给员工带来了很大的职业压力;

另一方面,员工工作环境相对恶劣,工作操作性强,重复性高,易疲劳,不仅带来很多身体上的不适,心理上也常出现厌倦、焦虑、易怒、难以放松、忧郁和情绪低落。[1]

(3)从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来看,绝大多数的企业与员工的沟通有障碍,企业对员工的情感关注不重视,员工缺乏归属感,从而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缺勤率、离职率、事故率高、人际关系紧张等。

(4)从外部环境来看,近年来国内重工业形势不景气,重工业企业效益不佳,企业职工生活压力大,心理波动大,引起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5)收入增幅小,福利待遇降低。国有企业职工收入固定,福利待遇与企业效益挂钩,各地区差异大。面对目前消费品物价上涨过快、购房困难、子女就业艰难等问题,很多企业普通一线职工感到家庭经济生活压力偏大。

(6)企业职工异地上班现象比较普遍[2],加班、倒班作息时间不正常,导致家人聚少离多,产生诸如老人子女照顾问题,夫妻分居带来的情感问题等,加之两地奔波经济开销较大,增加生活成本。

3 关于引入心理辅导的讨论

通过对国有重工业企业职工心理健康情况的介绍和心理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将心理辅导引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势在必行。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将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纳入思想政治工作范畴,关注员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及时主动地给有心理困惑及障K的员工以必要的援助,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贯穿、渗透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就引入心理辅导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一支企业内部的心理辅导队伍。由于心理辅导的专业性、针对性强,如果选择企业内部员工开展心理辅导,其理论知识不足,且心理辅导经验少,但选择专业辅导人员,他们又缺少对企业文化背景和员工发展情况的深入了解,因此,企业可通过组织政工工作人员参加心理咨询培训,提升内部心理辅导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也可邀请心理专业的在校学生来企业进行心理咨询实践,不但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也可利用心理专业人员的设施和软件,对企业员工进行心理辅导,通过与专业人员的交流学习,提升企业心理辅导人员的理论水平,逐渐形成有规格的心理辅导人员队伍。

(2)开展心理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利用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进行心理卫生宣传教育,[3]让职工了解自身心理发生变化的规律以及心理调适方法,在遇到心理压力时能恰当地进行自我调适,提高自身防卫能力。

(3)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生活工作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政工人员要常常深入到基层中去,真正了解不同群体的心理要求、心理困惑和不同的关注热点,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使他们得到切实的关心和理解。尽可能地降低企业职工所面临的风险,减少职工生存和发展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职工群众心理失衡、失调的诱因。

(4)开展员工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的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训练目标明确、挑战自我、磨炼意志的团队训练活动、益智强身的文化娱乐活动、技术练兵活动等,扩大职工群众之间的交往、加强领导和群众之间的沟通,帮助心理压力较大的职工消除烦闷感、自卑感、失落感、紧张感等不良情绪,获取满足感、成就感、自豪感等良性情绪。[4]不仅帮助员工舒缓了精神压力,还为员工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为其创造提拔晋升的条件,从而使员工积极地投入工作。

(5)为员工进行合理定位。公司青年员工人数比例越来越高,这些80后、90后生活在社会高速发展、信息量膨胀的时代,崇尚自由,自我意识强,组织观念薄弱,对生活缺少规划,因此,要对青年员工合理定位,安排好工作岗位,注重培养工作能力,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特长和潜能,激发他们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和发展前途,与此同时,通过营造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和谐企业氛围,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齐金玲,王玉花,李辉,杨薇薇.国有重工业企业在岗职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2);

[2] 王德惠.企业职工心理压力成因分析与疏导机制构建[J].党政干部,2008(9);

[3] 陈江,陈庆良.贵州省钢铁企业职工心理健康调查[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4);

[4] 史六安.试论对国企员工的心理疏导方法[J].博览群书,2013(5).

上一篇:医学人文教育与临床学生职业素养形成 下一篇:脊柱内镜技术应用于脊柱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