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历史教育

时间:2022-10-16 01:25:3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历史教育

摘 要:教育需要大视野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不仅要为每一个学生的未来负责,更要站在历史、民族以及人类未来的角度思考教育。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新世纪新时代新要求,为适应全球化,教育部制定了《新课程标准(实验)》。如何保持和发扬民族特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是历史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新课标提出了“明确规定要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在重大的历史使命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历史不仅仅是关于过去的知识,它是关于为什么我们是我们,以及接下来是什么的解释性语言。作为教育的内容,作为承载我们心灵飞升的载体,历史与文学对于拓展我们的精神空间,丰富我们的内心感受,对抗我们的精神的平庸和堕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历史如此重要,然而历史学科地位低的实际情况却让很多历史老师寒心。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任何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教学,而对教学起决定性支

撑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材。

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虽喜欢历史,但不喜欢记忆负担沉重的历史学科,更厌恶长篇大论的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师所持的教材观、处理教材的能力、处理教材的方式等,都将直接影响新课改的效果。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无所不包,同时又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21世纪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是“一专多能”,由历史学向哲学、文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自然科学等领域拓展,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求知要求。因此,为求实现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转变学生学习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等目标,教师自身的素养就显得特别重要。

对大多数教师而言,我们能够承担怎样的教学任务呢?优秀的历史教师不一定是“最牛的历史教师”,不一定是“荣誉很多的教师”,因为“优秀”指的是教师的综合素养,而“最牛”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荣誉”的获取可谓是殊途同归。真正的优秀不需要荣誉证明,正如太阳不属于任何星座。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历史教师呢?每个教育工作者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好老师”,虽不能达到,但却心向往之,以求与之拉近距离于万一。作为基础教育的教师,不管想成为什么样的好教师,也不论好教师的标准是什么,事实上不外乎三类教师:一类是学师,即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一类是经师,即在专业上有造诣和见解,能发展学生思维;一类是人师,即在知识和思维之外,能引导学生修德和成人,让学生受用终生。“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以自己的改变带动学生的改变。自己是什么样的老师,不是自己想或做了什么,而是取决于学生的感受,假如自己在学生的记忆中能保持越

久,就越能证明教师的教育影响力。

好教师都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的、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是不是善于独立地思考,是不是勇于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做有思想的历史教师,是要善于理解复杂的历史性状和文化情境的。在面向未来的历史课程中占据中心位置的应是人,而不是学科本身。新时代的教育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其前提是发展学

生的个性。只有有个性的人,才能发展成有创造性的人。对此,我们不但要把自己也列入受教育者的行列中,成为提升自己精神境界的示范者,而且要善于启迪学生心灵,引导学生自觉地走向神圣的精神殿堂。

出发之前是梦想,出发之后可能是幻想。唯有不懈地坚持与努力才会使梦想开花结果。置身于教育的最底层,主要的工作是教育实践,尽管教育实践需要教育理论和哲学的支撑和指导,但毕竟只是理论的“应用”。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做好理论的教育应用,也是理论的一种继承发展,或许这才是“理论”的最大价值、教师的最大价值。

教育需要大视野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不仅要为每一个

学生的未来负责,更要站在历史、民族以及人类未来的角度思考教育。我们不仅培育孩子的未来,同时也哺育祖国的明天、民族的前途!没有一个学生在日后会指责对他负责任的老师。我们的后代同样也会记住今天那些高瞻远瞩的“伟人”,正如我们会记住“昨天的伟人”一样。我不会成为伟人,但我会成为伟人中的一员!

成长=实践+反思,望求自己紧随时代步伐,跟紧新课改,较快成长!

参考文献:

李其龙.从德国教科书看当代教学论思想[J].全球教育展望,2001(1).

(作者单位 四川省泸州市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上一篇: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探讨 下一篇:高校新生不适应的原因分析及新生教育模式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