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示范效应

时间:2022-10-16 01:08:48

眉县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示范效应

摘要: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眉县槐芽镇污水生态处理工程与眉县首善镇葫芦峪村农村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从源头抓起,因地制宜地应用农村污水湿地生态处理技术,摸索出一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新的示范效应。

关键词:眉县农村;污水处理;示范效应

中图分类号:r123.3文献标识码:a

我国农村的污水多为生活污水,“污水靠蒸发”是长期以来农村处理污水的真实写照。而农村环境保护长期处于空白区,对农村环境、生态及生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如何找到成本低、简便易行的方法,来净化这类成分相对简单、污染程度低、能循环利用的污水,达到节约用水和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是农村污水处理的难题。

传统的污水治理方式是以集中治理为主,其治理成本高、管线长、运行费用高、治理效果差。这种处理方式对于地形较复杂,农户分散居住的农村地区来说非常困难。因此,农村村落集镇的污水处理,必须采用小型化、就地化、分散式处理的处理方式。

陕西省眉县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从源头抓起,因地制宜地应用农村污水湿地生态处理技术,摸索出一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新路子。其中眉县槐芽镇污水生态处理工程与眉县首善镇葫芦峪村农村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带给我们新的示范效应

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概况

1.1 农村生活污水来源及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由农户及农家乐厨房用水、洗涤用水、人畜粪便排水、农民作坊的小企业产生的生产污水及其它污水组成,生活污水中以杂质、悬浮物、有机物、氮、磷等物质为主,在排放上具有不连续性、排放面广、排放分散、浓度变化大、水量不稳定等特点,通过直接排入沟渠、河道、池塘和渗漏等方式后,最终不同程度地污染了水体与土壤。

1.2 农村分散式污水收集处理系统

现有农村污水处理方式,有农村分散式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人工湿地、分别接入附近相应的县镇或园区污水管网集中处理三种方式。

农村分散式污水收集处理系统:通过污水管网收集-格栅调节-厌氧生物发酵-反渗透生物膜-接触氧化沟-消毒-排放工艺流程,主要削减污水中cod、ss,通过采取生物(生化)的方法处理污水。这种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对处理农村居民聚集区的生活污水是简单又可行的。

建设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的建设是综合解决污染水体,特别是富营养化水体的最新选择。通过收集农村生活污水,选择适宜的自然地理设置,通过种植有利于改善水质的物种,进行自然消耗降解水中的氮、磷成分,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小规模集中治理方式:汇集该区域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和少量农民作坊的小企业产生的生产污水,接入附近相应的园区或县镇污水管网集中处理。

2 眉县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示范案例

2.1 槐芽镇污水生态处理工程

槐芽镇位于眉县东部,镇区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已铺设雨污水管渠2条,排水管渠由南向西流入渭河。按照眉县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规划和生态镇村建设实施方案要求,镇区生活污水必须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处理后水用于灌溉、绿化、生态以及湿地景观用水。

槐芽镇居民数量现有14500人,实际产生污水量为1725.5m3/d。槐芽镇污水生态处理工程,厂址选择在荒废水草林地,处理场地占地面积1hm2,工程总投资180万元,污水处理规模为2000m3/d,污水处理工程处理吨水运行费用为0.25元/吨。

2.2 污水生态处理工艺

污水由管网系统收集流入,经格栅除去粗大悬浮物后,到达沉砂池均合调节水量、水质,同时对较大的颗粒物进行沉淀,以保证后续生物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并接种部分回流污泥。厌氧池中悬挂生物填料增大了微生物提供附着的面积,污水中的cod物质被微生物作为食物消耗掉,与此同时那些长链复杂的有机物降解为结构简单的有机分子,为后续的好氧生物降解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污水从厌氧池流出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生物处理。在好氧的环境中,经厌氧处理的污水中的cod物质将被大幅度消耗,这是废水系统能否达标排放的关键所在,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处理的效果。经过好氧处理后的污水和自流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分离后的清水从集水堰进入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保证污水出水水质的重要环节,污水在人工湿地中通过土壤、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分解,最终排出污水处

系统。

2.3 工程环境效益

工程建设对村镇生活污水就地处理利用,消除环境污染,形成湿地生态景观,同时具有显著的示范效应:

2.3.1 污水治理效益 污水的原水水质数据cod:400mg/l,nh3-n:25mg/l,出水水质数据cod:50mg/l,nh3-n:12mg/l。污水出水水质达到《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2.3.2 环境效益节约水资源 项目回用中水2000m3/d,可节约新鲜水60万m3/a;项目可减少cod排放量300kg/d,年减少排放量109.5t/a;为削减渭河流域cod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做贡献,保护了流域区域生态环境。

3 眉县农村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眉县农村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代表,是眉县首善镇葫芦峪村农村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这也是眉县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亮点。

眉县首善镇葫芦峪村投资14万元,建成农村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可净化 300人产生的生活污水,湿地净化后的水可满足村上所有绿化灌溉的使用。污水处理站设在村里边角地块和荒地上,采用污水湿地生态处理技术,种植人工湿地降解污染物的植物,在处理污水的同时也绿化、美化环境。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通过管网汇入人工湿地,进一步作为养分让植物吸收自净,最后达标排放。

这套农村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由厌氧池、湿地池、清水池三部分构成。由人工种植亲水植物、建成湿地,当污水、污泥流经该区域时,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等的过滤和吸收作用,实现净化污水的目的。通过农户家中沉淀、管网统一收集、雨污隔栅分离、潜流式人工湿地过滤,实现达标排放。该项目的处理流程,是采用生态处理系统,使水分与氮、磷等作物肥料元素相互结合,起到让水质自净的作用。整个生态系统以势能为驱使力,无需消耗化学能,维护方便,成本低廉。

葫芦峪村生活污水由各家汇集后,流进随风摇曳的芦苇丛里,经由芦苇等水生植物“净化”,就变成了可用于农田及绿化灌溉的清水。经环境部门的多次监测,本村生活污水经生态湿地处理后,水中的cod浓度由原来的286kg/l下降到了 42kg/l,污水出水水质达到《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2013年,眉县在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在全市推广农村生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通过政府补贴、村上自筹等渠道筹集资金,已在眉县境内12个村建成了湿地污水处理系统,2014年,这样的系统还将在 40多个村建成。

随着眉县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示范效应的影响,宝鸡市采用“统一收集、人工湿地、多级净化”的处理工艺,建成了岐山县北郭村、扶风县杏林镇等 30余处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凤翔县尹家务村、凤县寺沟村与企业联建共享污水处理设施,探索厂地联合治理模式,解决了村庄治污的难题;对移民新村,统一规划,修建村庄排污管网,实行雨污分流、污水集中处理,建成了凤县酒铺村、东河桥村等一批地埋式污水处理站。

4 眉县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示范启示

在区域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设计工作,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规范和标准的规定合理布局,综合治理,解决乡村农舍污水排放对地表水、地下水造成的污染,力求获得建设项目最大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污水处理工艺在满足出水水质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用经济实用、技术成熟、易于操作管理的污水处理方案,力求高效节能、成本低、占地少。污水处理系统控制过程简单,日常操作管理人员少,劳动强度低,人为操作失误率低。

污水处理工艺要求运行灵活,严格管理体系和源头控制,在污水和污物发生源处进行严格控制和分离,对水质和水量变化有很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确保出水水质达标,有效去除污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态环境安全。

建设农村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是要以自然村为单位,每个村根据村民常住人口多少,建设规模相应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技术具有低耗动力、投资省、见效快、操作简单等特点,可对污水产生、处理的全过程进行控制。

在进行人工湿地和生态处理系统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农村本地的实际情况,如地形、经济、技术、防渗、操作和维护等多方面因素,因地制宜的就地取材,选择恰当的处理模式和处理工艺,能够易于实现。

上一篇:无粘结预应力长期监测成果分析 下一篇:浅谈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