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目标 精准用力

时间:2022-10-16 01:04:23

紧盯目标 精准用力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持续在深化理论武装、强化舆论引导、践行核心价值观、优化文化发展上精准用力,为实现提速发展、后发赶超、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条件。

2016年是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之年。要实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上台阶,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必须紧跟中央,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以及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总要求和大扶贫、大数据战略行动,结合县情,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持续在深化理论武装、强化舆论引导、践行核心价值观、优化文化发展上精准用力,为实现关岭提速发展、后发赶超、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条件。

深化理论武装 构筑精神新高地

关岭自治县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任务,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安顺市委三届八次全会以及县委历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深学透学以致用。

抓实学习教育。以全县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为核心,以集中学习、专家辅导、研讨班、培训班学习等为主要形式,重点抓好县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理论学习,结合“学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推进全县各级各部门干部对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历次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

抓实宣讲教育。充分利用“道德讲堂”“宣传部长上讲堂”“周末大讲堂”等平台载体,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市委、县委重大决策和重要精神,从深度上、广度上、层次上,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省、市、县各种理论思想深植于每名党员干部和群众心中,推动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抓实理论研究。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县重点工作、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深入开展调研,加大对关岭人文精神和民族特色文化的理论研究,推出一批关岭特质、关岭风格的研究成果,更好地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可行依据。

强化舆论引导 凝聚发展正能量

“十三五”是关岭脱贫攻坚决胜时期,宣传舆论工作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

抓实常规宣传。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市委三届八次全会和县委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宣传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宣传贯彻大扶贫、大数据战略部署和“四个轮子”一起转以及市委“一二四”攻坚战略部署,切实把党和国家发展新的实践成果展示好,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阐释好。

抓实主题宣传。强化与中央、省级等主流媒体的合作,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宣传报道好关岭脱贫攻坚、城乡发展、深化改革、生态建设、改善民生、文化旅游等各项工作,为提速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积极邀请中央、省、市新闻媒体来关岭开展大型采访活动,讲好关岭好故事,传播关岭好声音,展示关岭新形象。

抓实舆论引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突发事件和热点敏感问题舆论引导的一系列文件和规定,积极稳妥地做好关岭热点问题舆论引导和突发事件舆论应对工作。加强队伍建设,在网络上持续巩固和拓展红色地带、控制和转化灰色地带、遏制和改造黑色地带。加大与新华网等知名网站合作,进一步提高管控、分析、研判和应急处置能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举办县直部门新闻发言人培训,提高全县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和水平。

践行核心价值观 传递社会正能量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力在贯穿融合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见实效。

抓实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文化培育、载体推动、典型引领,深入开展“五进五促”“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弘扬我们的价值观・家家户户贴春联”“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积德榜”“最美关岭人”“孝老爱亲”评选,“宣传部长上讲堂”“道德讲堂”系列活动等,培育和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深入开展“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刊播公益广告。同时,扎实抓好典型选树活动和公民道德建设。

抓实“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创建。深化拓展“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突出抓好文明景区、文明交通、县城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户外广告专项整治行动等工作,探索“互联网+整脏治乱”新模式,完善群众满意度考核平台和“不满意问题”征集平台,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多彩贵州文明行动”的良好局面。

抓实“美丽乡村”建设。以“一建四改治八乱、五有四化三提高”为抓手,大力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推进基础设施和乡风文明建设。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按“精品版―升级版―提高版―示范版”继续对各类示范点进行全面打造,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为乡村旅游、全域旅游奠定良好基础。

抓实“十镇百村千户乡风文明示范工程”创建。结合“美丽乡村”“整脏治乱”“一建四改治八乱”“乡风文明建设”等要求,出台《关岭自治县“十镇百村千户乡风文明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围绕乡村风貌改造行动、乡村环境整洁行动、乡村移风易俗行动、乡村道德建设行动等创建清单,把13个乡镇(街道)政府所在地打造成为乡风文明示范镇,每个乡镇每年按层次在不低于10个村创建文明示范村,每个村每季度评选出不低于10户引领乡风文明示范户,真正从转变群众观念入手,让广大群众积极、主动、自愿参与村寨“八乱”治理,真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做法,形成可复制经验在全县138个行政村进行推广。

优化文化发展 丰富文化内涵

推动形成文艺宣传新局面,为关岭的发展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抓实文化基础。谋划好“十三五”时期全县文化发展,立足本地特有的“三国”历史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红崖天书文化、古生物化石地质文化、布依族苗族风情文化、美食文化等,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认真挖掘、整理,为关岭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抓实文化工作室组建。成立关岭文化工作室,按民俗文化、历史文化、书画、美术、摄影、诗词楹联等分类,邀请对关岭文化有兴趣、有研究的人员加入,深入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关岭文化,并对挖掘的文化资源进一步优化提炼,丰富关岭文化内涵。

抓实文艺精品创作。深入学习贯彻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全力打造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要求,立足本县历史题材、民族文化题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造一批符合关岭特色的文艺精品,不断提升关岭对外宣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上一篇:县里有了“大产业” 下一篇:打造生态经济“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