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家”的理念管理班级

时间:2022-10-16 12:56:30

用“家”的理念管理班级

班级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单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家”。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在很多方面类似于一个家庭的建设。一个优秀的家庭主要是依靠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而不是依靠经济手段、家长作风等来维系的。因此,班级管理工作就是要“给学生一个温馨的家”。如何来营造这样一个“家”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用心经营“家”

1、家中“法”与“情”并行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班级必须要有铁的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因此一个班级必须有完善的班规班纪。每组建一个新的班集体,我都会制定班规班纪等相关量化管理规定来维持正常的班级活动。例如制定班级量化管理规定,实行“每日亮分,每周评比,每月汇总,每期奖励”。每周评比中就会有一批学习努力,品行端正,乐于助人的先进分子涌现出来,班主任此时也努力寻找班中的典型,大张旗鼓宣传和表扬,在全班形成一种能够扶持正气、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阻止不道德现象的集体舆论。这种集体舆论不是班主任的单向灌输,而是建立在全班占压倒多数的正确认识与言论基础上,对全班成员都有感染力和道德上的约束力;此所谓“法”。与此同时,如果一个班级如果只有冷冰冰的班规来约束和规范学生,那么这个集体就会一直处于紧张和压力之中,时间长了学生就会疲倦松懈。如果一个班集体时刻洋溢着家的温馨,学生走进班集体就有家的温暖,那么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就要积极营造家的理念,积极利用班级文化创造家的氛围,例如张贴各种温馨标语: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我爱我家” “共同创建和谐家园”等,此所谓“情” 。如果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我们既能利用制度化的管理来约束孩子们的行为,又注重感情的投入,这样班级才会变成一个既井然有序又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2、主题班会营造和谐的“家”氛围

一个家要有“温馨和谐”的氛围,也需要班主任用心去经营。主题班会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对班级正确舆论的形成及至学生的健康成长,都起着重要作用。“学农中的好人好事”主题班会,进一步让全班同学感受到班级的团结与温暖,从而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班级零食大讨论”主题班会从根本上解决班级卫生脏乱差。“期中考试总动员”主题班会,让同学们摩拳擦掌,考场比高低。“初三我们一起前行”主题班会鼓舞士气,让孩子们重拾自信,整装待发….通过主题班会班级形成很强的向心力,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能得到增强,“家人”间的关系也变得亲密了。

3、打造积极向上的“家”

班级这个“家”是为学习服务的。如果让学生爱上学习,端正班级学风,那么整个班级就会积极向上。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创造机会,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例如,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初三开学后不久,经过对学生的初步调查,我发现很多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对自己中考要考什么学校都不知道,即使有的学生知道自己要考哪个学校,也是根据家长的要求或道听途说,信口而定,不清楚自己的实力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为此,我专门设计主题为“我的中考梦想”主题班会。帮助学生了解各普高及重点职高近几年的录取情况,对比自己的差距,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同时指导学生制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就是经过初三一年的努力你要要达到的目标,短期目标就是自己就近的考试目标,使其朝着既定目标努力,但这个目标定的不能太高,要让他有了目标才有了前进的动力,稍加努力便可达到。并且我让学生把自己的目标统一张贴出来,既让所有的老师心中有数也以此来鞭策自己。目标的制定使学生的想法具体化,学起习来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也会促使他们高涨的学习热情,以及积极心态的形成。

4、不抛弃不放弃“家”中任何一员

一个家庭会有听话的孩子也会有捣蛋的孩子,一个班集体“家口”众多,有捣乱的学生更是在所难免。几乎每个班级都有问题生,他们厌倦学习,游离于班规校纪之外,甚至专门跟老师对着干。他们受到的批评太多,被贴的污点标签太多,慢慢他不再去顾及自己的尊严与别人的看法,开始我行我素。于是就成了我们眼中的问题生。例如班上的“刺头”王凯不爱学习,在班里动不动煽风点火,寻衅滋事,他在班中的号召力极强,他说一句话班中男生几乎都跟风而上。刚开始担任他的班主任时,他更是处处跟我作对。自习课上他鼓动全班同学集体签名,要求撤换我们的新来的数学老师, 在他的煽动下,全班很多学生都开始对新的老师怨声载道,百般挑剔。上课闹情绪故意趴着不听讲。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具有与生俱来的获得认可与被人欣赏的需要,其实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渴望老师的肯定和认可。问题生更需要老师的尊重与关爱。于是,面对他的百般刁难我不动声色。只是慢慢的用爱去融化他心头的那份冷漠。他的英语书丢了,我就悄悄的借来,放在他的桌子上;前一天布置让回去整改头型,晚上我就给他电话嘱咐他别忘第二天让我看到一个整洁文明的他,他看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但是我感觉他不是那么跟我针锋相对了,跟我的关系也缓和了很多。鉴于他很强的号召力,我又让他当纪律班长,一次我外出教研活动,他竟然坐在讲台上看纪律,整节课全班都鸦雀无声。第二天我找机会表扬了他,我对他说:老师果然没有看错你,一大早咱班同学就告诉我由于你的功,昨天下午自习课纪律特别好,有你在,以后咱班的纪律我就放心了!他挠挠头不好意思的笑了。之后每逢自习课他就会到讲台前面去看纪律,慢慢的他也越来越热心于班级的各项工作。在做学农的总结班会中,有同学说,王凯在关键时候很顾全大局,爬山的时候,遇到危险的地方,他总是从队伍中走出来,挨个同学提醒要大家小心,等全班都安全通过,他自己再走!看着一个原来的问题生他慢慢的融入了集体的大家庭,一种成功的喜悦油然而生!我也深深的体会到:不是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孩子不会改变,而是我们需要用爱心与呵护去等待他的改变!

上一篇:视觉产生力量 下一篇:浅谈我园对环境创设的初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