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医疗保健市场有甜头

时间:2022-10-16 12:32:09

波兰医疗保健市场有甜头

近年来,波兰正在进行医疗体制改革,推行医疗机构私有化,提高个人应缴医疗保险金比例,加上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重视,使得医疗保健品的需求量逐步增强,消费比重将会进一步提升,市场潜力较大。

波兰是高福利国家,目前波兰用在医疗保健方面的费用一路攀升,支出已占该国GDP的7.0-7.6%,相当于西班牙和挪威水平(7.3%),接近欧盟国家平均水平(7.7%),市场潜力日趋增大。关注波兰医疗保健市场的商家都已开始品出了其中的甜头。

新药市场大需求旺

波兰的医疗设备、器械和敷料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质量也较高,除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65%的产品用于出口。波兰目前共有600家医疗设备、器械和敷料的生产商,绝大多数为雇佣9人以下的小企业,90%以上已私有化,65%的企业产品获得欧盟质量认证。输液泵和心电图仪是波兰的两大出口拳头产品。世界知名的医疗设备和器械公司在波兰均设有子公司或代表处。

波兰目前有医疗设备生产商245家,其中44家为雇员超过50人的大型企业。但生产手术和整形外科设备的仍是小型企业,如:FAMED SA公司是波兰医用床、药品橱、检验桌、牙科治疗设备等医院设备的生产商,主要生产手术设备;SMS CO公司是生产消毒设备为主的企业。

医疗器械的生产主要以诊断器械和其它多种特殊器械为主,该类公司的生产设备平均使用寿命只有8年,和欧洲其它国家(平均15年)相比,硬件设施相当先进。因此,该类产品在性能和质量方面比较优越,深受顾客喜爱。X-光诊断仪、心电图仪、麻醉器械、电脑监视仪、输液泵及便携式和固定式超声波仪等均为畅销产品。

敷料因货值低、耗量大,市场需求一直极为旺盛。一次性的注射器、输液器、绷带、医用胶布、手术衣等为波兰的主要敷料产品。在所有生产份额中,波兰公司占42%,美国和加拿大公司占26%,欧盟占29%,其它国家占3%。

波兰医疗设备、器械和敷料的进出口总额近年不断增长,但受其国内高新生产技术短缺的影响,各类设备和器械的进口仍占主导地位。

在药品方面,目前波兰共有80家医药生产企业,雇佣50人以上的有57家。其中15家企业已率先组成POLEA集团。该集团是波兰最大的药品生产企业,生产份额占国内医药生产总量的70%。此外,波兰还有2家医药科研机构、10家草药生产商、14家化学药品生产商、3家疫苗、血清生产商和其它非处方药生产商。

波兰药品的进出口最近几年来的贸易逆差一直高达9亿美元左右。造成逆差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出口药品大都是普通常用药,价格低廉。二是进口药品多是近年国际上研制的新药,价格昂贵,货值高,波兰市场对其进口依赖性较强,进口量大。据波兰业界人士测算,一种新药的研制、临床实验、注册、生产、广告促销到投入市场的总费用大约需要1亿美元,一般的企业无法承受,只有世界大型医药生产公司才有能力支付此项费用。波兰企业因无法承受如此高昂的新药投入费用,只能靠大量进口解决市场需求。

进口零关税 出口高标准

波兰的医疗设备、器械和敷料,过去一直采用国内生产标准和欧盟质量标准两种,目前政府要求波兰企业强制执行欧盟质量标准,只有获得欧盟质量认证的产品才能出口,并强制要求企业对获得认证的产品进行一次性注册。波兰现正在参照欧盟的相关做法,调整和修改波兰医疗产品管理条例,将从立法的角度对医疗设备、器械和敷料的生产、销售和安全使用进行有效管理。

波兰除了对机械疗法器具、按摩器具、心理功能测验装置、人工呼吸器具等征收7.2%的进口优惠关税外,其它均为零关税。

目前波兰的药品质量标准正在逐步向GMP国际标准靠拢。政府除了对原有的药品生产企业采取逐步过渡的方法,对于近年新建的药厂,尤其是出口型企业,要求必须进行国际达标。药品要进入美国、欧盟、日本等三大市场,必须首先通过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tice)认证。未获得GMP证书的药品不能进入欧盟、美国和日本市场,也不能出口到中东欧国家。目前波兰只有几家欧洲公司(Glaxo Wellcome、Pliva、Lek)控股的子公司获有该证书。

波兰对所有的进口药品征收零关税。

中国医疗保健品市场空间大

中国对波兰的医疗保健品贸易连续几年一直保持较大的顺差。2002年中国向波兰出口各类医疗保健品1023万美元,从波兰的进口只有8万美元。2003年1-11月,仅西药及医疗器械类商品中国向波兰出口2003万美元,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伙伴中列第40位,其中西药原料药出口981万美元,医用敷料出口596万美元,医疗器械出口243万美元,西成药出口59万美元,农药出口53万美元。出口的主要大宗商品情况是,药棉、纱布、绷带出口588万美元,柠檬酸出口308万美元,未混合维生素C及衍生物出口175万美元,其它氨基酸出口59万美元,柠檬酸盐及酯出口55万美元,血压测量仪器及器具出口49万美元。

2003年1-11月,中国从波兰进口西药及医疗器械类商品共计289万美元,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伙伴中列第40位,其中西药原料药进口102万美元,医疗器械进口162万美元,生化药进口23万美元。进口的主要大宗商品是,纸卫生巾及止血塞、婴儿纸尿布等进口157万美元,2.4-和2.6-甲苯二异氰酸酯混合物进口62万美元,酪蛋白酸盐及其它酪蛋白衍生物进口39万美元,未列名酶及制品进口23万美元。

尽管中国对波兰的医疗保健品贸易保持顺差,但从贸易量和产品结构方面,尚存在严重不足。比如中国对波兰的医疗保健品出口量较小,没有真正体现出中国药品的优势地位,原料类等初级产品占较大比例,而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比例较小。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除了双边贸易基础薄弱的因素外,主要原因是质量问题。中国医疗保健品的出口长期以来一直面临来自欧洲(包括波兰)、美国和日本三大市场的技术壁垒。这三大市场对医疗保健品的质量要求十分严格,只有达到欧盟标准和GMP认证的产品才能进入。而要达到这些标准尤其是GMP认证,将涉及生产厂房净化、设备更新、人员优化、技术改造等方面的问题,不仅成本投入高,而且验收程序复杂,对于中国大多数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大难点。尽管,目前中国的西药原料生产企业和一些中外合资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进行国际达标,但这类的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并没有显示优势。近年来,中国的药品特别是草药提取物又遇到国际市场上的微生物和农药残留等指标的新压力,产品往往因为这些指标超标而被拒之门外或遭退货厄运。医疗保健品在波兰的注册要一年时间,不仅费用高,且手续繁杂,不利于外国产品进入。

但是,中国是许多原料药的主产地(如柠檬酸、麻黄素等),又是世界有名的草药供应国,草药提取物的出口在世界市场占重要地位,中国的按摩器械和敷料等也具有较强的出口能力。应该说,中国的许多医疗保健品在波兰能够找到更大市场,中波医疗保健品的贸易现状应能得到改善。要扩大中国医疗保健品在波兰市场份额,从这方面打开缺口,并借以扩大在波兰的市场,将有很大发展空间。

上一篇:“闷葫芦”变成“大话王” 下一篇:新创意做活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