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房放液缓解白内障术后一过性高眼压的治疗体会

时间:2022-10-16 12:19:57

前房放液缓解白内障术后一过性高眼压的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 讨论前房放液缓解白内障术后一过性高眼压的作用效果及操作要点。方法 对我院30例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一过性高眼压的患者进行主切口点式放液,观察操作前后眼压及眼部症状变化,并总结操作要点。结果 经主切口前房放液,30例眼压均能降至正常值。结论 只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方法,前房放液是缓解白内障术后一过性高眼压的一项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关键词:前房放液;高眼压;白内障术后

中图分类号:R7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01

白内障术后高眼压是白内障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中相当一部分为一过性眼压增高。能否对其进行及时治疗,关系患者术后的视力恢复。若不能及时缓解症状,降低眼压,势必造成视神经等相关高眼压的眼部永久损害。既往相关论述的文献有限,笔者通过参考相关报道,结合数年的临床实践和总结,认为正确操作的前房放液,对缓解白内障术后一过性高眼压有确切效果,具有操作简单、作用迅速、无增加眼内感染风险的特点。同时,笔者也对在既往文献中没有论述的几个方面进行了观察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及相关检查

1.1 对象

观察2009-2011年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一过性高眼压的病例30例。此30例白内障患眼均为单纯性白内障,术前不合并青光眼、虹膜炎、高度近视等眼部疾病,未排除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年龄50-85岁,平均年龄72.3岁。

1.2 症状出现时间

30例病例中,其中28例出现眼部症状并报告医生的时间为术后3-7小时,2例为术后一天查房时发现。

1.3 患者症状

9例表现为眼部持续异物感或不适感,无头痛眼痛等表现;19例表现为眼部胀痛、头痛、恶心;2例除眼部症状外,出现呕吐。

1.4 眼部体征

21例角膜雾状混浊,前房尚可窥清,瞳孔中等度散大约5mm,睫状充血(+)。其中2例可见前房闪辉(+)。5例角膜水肿明显,前房窥不清,可见瞳孔散大约7-8mm,睫状充血(++)。4例仅见睫状充血(+),瞳孔轻度散大约4mm,无明显角膜水肿。

1.5 眼压升高幅度

2例眼压为21―30mmHg;12例眼压为31-40mmHg;15例眼压为41-50mmHg;1例眼压为56mmHg。

2 方法

30例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主切口为颞侧巩膜隧道3.2mm切口,辅助切口在患眼主切口左侧,并与主切口成60―90°角度的1mm透明角膜切口。术后切口自行关闭,无缝合。无结膜下注射,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并眼罩包眼。前房放液方法:爱尔凯因眼液表麻1分钟后,安多福原液点结膜囊,闭眼约30秒。患者头部固定在裂隙灯头架处,嘱患者向主切口位置的相反方向注视,以无菌冲洗针头于主切口缘后约1mm处垂直轻压切口后唇,以蜻蜓点水式根据眼压情况一次或多次按压眼球,使房水缓慢流出。放液后再次检查眼压。操作完毕,无菌氯霉素眼水轻轻冲洗结膜囊,无需包眼。

3 结果

3.1 眼压值

经前房放液后,眼压均能下降。以非接触性眼压计测量,26例眼压值在10-15mmHg之间,3例在16-20mmHg之间,1例为22mmHg。平均眼压为13.4mmHg。

3.2 眼部体征

角膜水肿均明显减轻。放液后半小时检查,25例无明显角膜水肿,5例轻度角膜水肿,前房均可窥清,无前房闪辉。10例无睫状充血,20例仍有轻度睫状充血(+)。

3.3 转归

22例患者表示症状消失,无特殊不适;8例患者表示症状明显缓解,仅有轻度眼胀感和异物感,可忍受。术后1天检查视力,0.3者2例,0.4-0.6着18例,0.8-1.0者10例。30例患者均无发生虹膜脱出、眼内感染、黄斑囊样水肿等相关并发症。

4 讨论

一过性高眼压是白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一个主要并发症之一,根据以往报道,其发生率约在2.5%左右,发生时间多在术后3-7小时内[1]。及时降低眼压,缓解症状,对患者的视力恢复非常重要。关于该操作的几个经验点,分别讨论。(1)在30个病例中,笔者观察到其中16例在放液时,有条状粘弹剂自房角位置飘向瞳孔位置,证明了引起一过性眼压升高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粘弹剂抽吸不干净堵塞房角造成[2]。前房放液不仅可以降低眼压,同时也可以通过眼内房水流动冲刷房角,带走粘弹剂或堵塞于房角的色素、细胞、炎性渗出等。(2)在操作中,笔者不选用一号针头而选用冲洗针头,目的在于避免因操作过程中患者不配合转动眼球而可能造成眼球刺伤,这在初学者中尤为重要。(3)因现今白内障手术多选用水平主切口,故进行放液操作时,为操作方便和患者配合容易,也由辅助切口改成主切口。由于主切口较辅助切口宽度大,放液量多,为避免虹膜脱出或眼压急速下降的可能,压迫眼球力度必须小。同时,压迫方法由原来的持续压迫改成点式压迫,使房水流出量在可控范围内。笔者采取的压迫时间为0.5秒左右。经过总结,发现每次压迫,可达到降眼压幅度约为12-16mmHg,操作时可根据实际眼压和目标眼压估算压迫次数,避免反复的测眼压操作。而且,由于压迫力度变小,时间变短,患者耐受性增加,基本可以配合完成操作。(4)压迫点位于切口后唇后1mm,操作过程并不侵入切口和前方,房水也只单向外流,无倒流现象,可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经典的内科方法降眼压治疗,存在起效时间长、降压幅度有限、受患者全身疾病限制用药等的局限性。以往并不将前房放液作为首选的治疗办法,原因为此操作有可能导致眼内感染、虹膜脱出等相关严重并发症,同时,降眼压幅度比较难控制。经过不断的临床实践,笔者认为,只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方法,前房放液是一项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同时,由于其操作简单可控,作用迅速,缓解症状效果明显,无需进手术室,患者配合容易,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顾虑,是处理白内障术后一过性高眼压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 彭秀军,李娜,陈伟,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后高眼压相关因素分析及处理[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9,31(07):499-501.

[2] 余洪华,易魁先.改良式前房放液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高眼压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08,8(2):392-393.

上一篇:严重胰腺外伤的急救探查及手术方式的探讨 下一篇: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