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风险因素及其强化对策

时间:2022-10-16 11:21:51

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风险因素及其强化对策

【摘 要】 当前,我国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缺乏,直接导致了内部审计业务中较高的审计风险。本文对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风险因素及其强化对策作了探讨。

【关键词】 内部审计; 独立性; 风险因素; 对策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活动的必要条件。内部审计活动只有具备应有的独立性,才能做出客观的鉴定和评价,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但是因为组织治理的方式不同,独立的程度亦各异,当我们强调内部审计独立性时,既要有对独立性的一般泛指,以宣传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性,引起各方的重视,也需要有针对性的特指,做到有的放矢,以利于分类指导和引导职业的发展。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涵义

作为现代审计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内部审计是相对外部审计(政府审计、独立审计)而言的。独立是审计的灵魂,没有独立性的审计是缺乏客观公正的审计,内部审计也不例外。莫茨和夏拉夫(1990)指出,审计独立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审计人员在实施过程中事实上的独立;二是审计人员作为一种事业团体在外观上的独立性。根据2007年6月1日实施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时,不存在影响内部审计客观性的利益冲突的状态。

内部独立性的衡量尺度包括形式上独立和实质上独立。形式上独立指的是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相对于其他部门和人员而言,呈现出一种公正或专业怀疑不受影响的独立身份,即在内部其他部门看来是独立的。实质上独立指的是审计部门和人员必须公正执业,时刻保持客观和专业怀疑的内心状态。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风险因素

(一)影响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客观风险因素

根据《独立性与客观性:面向内部审计人员的框架》,把这些对内部审计独立性客观性的威胁因素分为以下八个类别:

1.自我检查。当审计人员检查自己以往所做的工作时就产生了自我检查威胁。例如,某审计人员可能再次审计曾经为之提供过咨询服务并在项目实施中采纳了他的改善经营建议项目时,审计人员极有可能对被审计事项的错误或缺陷不再挑剔和机警,在工作时,很难保证客观性。

2.社会压力。当审计人员面临或意识到来自相关群体的压力时,社会压力的威胁就可能产生。再比如,审计人员不愿意反对审计小组内多数人员的观点,但却拥有自己的明确观点时,也会产生一种压力。

3.经济利益。当审计人员的审计活动可能带来自身经济利益损害的影响时,会有压力冲突。例如审计人员或其亲属持有被审计单位的股票或债券时,一旦发现问题,其利益可能受损。再比如,当审计人员的个人就业机会或者其他经济利益可能与被审计单位的负责人紧密相关时,威胁会产生。

4.私人关系。人情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审计的客观性。关系密切程度不同,影响不同。比如,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经理私交甚好,此时可能会淡化或延迟不利的审计发现和报告。

5.熟悉程度。由于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长期合作关系,或者审计人员曾经在被审计单位工作过,都可能产生这种威胁。比如,因非常熟悉而在审计中产生同情心,对审计立场丧失。另外,因为非常熟悉,惯性的错误判断可能使审计人员对某些问题视而不见。

6.文化、种族与性别歧视。当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对象在文化意识方面认识不同,或审计人员本身存在种族歧视或者性别歧视时,可能会发生客观性威胁。比如,在跨地域多分部的企业中,本地的审计人员可能对外地的被审计人员产生某种偏见或歧视,这种歧视就有可能使审计人员不能做到客观。

7.认知偏差。当一个人根据自己在某种情形中的角色来解读信息时,就可能会出现不自觉的和无意识的心理偏差。

8.混合因素。以上因素有可能是多样并存的,这种混合因素往往在审计中会破坏审计人员应有的客观立场,从而影响审计结论。

(二)影响内部审计独立性的主观因素

1.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指出:内部审计机构是指负责监督机构的审计和控制工作的治理层。内部审计委员会是内部审计工作是否独立的首要屏障。而内部审计委员会的人员构成则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内部审计委员会构成层次过于单一,人员之间没有相互制约关系。

2.内部审计人员缺少完整的独立性。由于现行管理体制的落后和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定位缺失,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少完整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内部审计人员作为单位的一名成员,他们的工作、工资、其它福利等受本单位企业有关负责人的支配。这就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其监督和评价职能时有很多的顾虑,当企业领导授权、批准的经营行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不符合经济效益原则时,内部审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表现得无能为力,影响了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二是目前内部审计机构中的审计人员有很大一部分由会计或管理人员兼任。这种状况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时往往受到各方面利益的牵制,难以开展独立的审计活动。另外,由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内部审计被不切实际的精简,人员队伍不稳定,从而使内部审计人员对在审计部门的前途缺乏信心,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3.内部审计经济上缺乏完整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从事审计活动需要一定的经费,经济上的保证是开展内部审计的保障。充足、有保证,不受被审计对象控制的经济来源,是内部审计客观公正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保证。内部审计既不像国家审计经费上有财政保证,也不像社会社团组织那样有独立的审计收入作为支持,内部审计的经费,是企业管理费用的一部分,经费的来源没有严格的规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管理层,随意性强且灵活性较大。这样往往会由于经费不足,而造成有的审计项目无法开展,所以有些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很多审计项目无法实施,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三、强化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对策

(一)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独立性的一个最主要标志,就是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独立性。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内部审计部门与业务部门及其他各职能部门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制衡关系等因素,最终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程度。

国外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内审机构直接隶属于董事会或总经理。董事会作为企业的最高经营决策机构,拥有最高的权威。在董事会或总经理领导下设立内审机构,有利于保持内审机构较强的独立性和较高的权威性,从而有利于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为提高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应该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当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

此外,在董事会领导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在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内设置从事具体审计业务的内部审计部门也是使内部审计具有较高独立性和权威性的机构设置模式。这种组织模式下,内部审计部门受审计委员会和总经理的双重领导。审计独立性要求内审部门相对于被审计部门应该是独立的,但另一方面,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并不排斥内部审计部门和企业其它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和相互协调的关系。

(二)实行统管统派制度,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为了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部门、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可由国家电网公司或各省公司专设的内部审计部门统一委派,内部审计部门向委派单位收取一定费用,用以支付派出内部审计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内部审计人员实行统管统派制,从行政上和经济上解除了内部审计人员对委派单位(或称服务单位)的依存关系,消除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后顾之忧,增强了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扩大了内部审计人员的自。

内部审计部门为了监控审计质量,考核内部审计人员的政绩,一方面要求他们定期制订审计计划,并报送内部审计部门;另一方面要规定内部审计人员的试用期(如一年或二年),如果在试用期间不合格或不能取得相应的职称者,除进行必要的教育外,必要时可以撤换。制定内部审计轮岗制度,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定期轮换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长期负责对某一部门或单位的审计工作,人情因素不可避免,影响其客观、公正地履行审计职责。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审计独立性除了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具有独立性,还要求内审人员在精神上保持独立性、客观性和遵守职业操守。我国《内部审计准则》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其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参与被审计单位的任何实际经营管理活动。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在任用内审人员时,仅仅考察其是否具备财务知识。因此,我国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是从企业财务部门分离出来的。而财务收支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基础性内容,这种状况造成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较差。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必须对内部审计机构实行专职化的人员配备。对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在实行严格准入制度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之对审计事项的判断和决定不屈从于他人的意志,不受外界的干扰,保持客观性和公正性。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内部审计的定期轮换;内部审计人员不得参与经营管理活动;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必须严格遵守内部审计准则及内部审计师协会制定的其他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不能收受任何有损自己职业判断的有价值的物品;了解内审人员与被审计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和潜在矛盾等。

(四)内部审计的外部化

除了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之外,内部审计外部化也是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的一种有效途径。它主要有外包与合作两种形式,前者指企业将其内部审计工作全部或大部分外包给外部审计组织,后者指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根据需要借助外部审计力量,共同完成内部审计工作。形式上的独立有助于提高实质上的独立。内部审计外部化后,内部审计工作全部或部分地由外部审计人员行使,他们既独立于所有者,又独立于经营者,能够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管理状况、内部控制状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因此,适当的条件下,内部审计外部化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企业应当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促进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提高,从而推动内部审计的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逐渐增强。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功效有赖于其独立的程度。审计的独立性越强,越能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所以,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如何增强内部审计机构以及人员的独立性,从而使内部审计充分发挥检验、监督、咨询的职能,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许福荣.关于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探讨[J].公用事业财会,2007.2.

[2] 夏玻.内部审计的独立性[J].商业文化,2007.7.

[3] 张广彦.内部审计独立性客观性威胁的识别及其管理[J].商业会计,2007.22.

[4] 杨凤玲.关于提高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思考[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6.

[5] 韩晶.谈内部审计的独立性[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4.

上一篇:管理审计应用探索 下一篇:增值税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