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甘肃省农村初中生武术态度的研究

时间:2022-10-16 11:21:39

对甘肃省农村初中生武术态度的研究

摘要: 本文作者对甘肃省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武术态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大部分初级中学的学生对武术持积极态度,但是,在武术态度的七个纬度中,男女生都把身心健康、审美放在次要位置;从影响学生武术态度的社会因素看,学校、同伴群体是影响学生武术态度的关键,而家庭社区大众传播处于停滞状态。作者针对这种结果,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甘肃省农村 武术态度 初级中学学生

前言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在不断扩大实验和推广的基础上,将于2005年在全国实行。各地要在新课程标准实验的推广中,高度重视体育课课时的落实。到2007年农村中小学必须按照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偏远地区的学校体育,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特点,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短时期内很难取得大的突破。但正因为地域特点和历史原因,民间传统武术成为了农村学校体育开发的主要体育项目资源。因此在实施新课程前,了解学生的武术态度对武术在农村学校的推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武术态度包含学生对武术文化内涵和实践意义的认识,也包含参与武术事件过程的情感体验和对武术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或消极的行为倾向。武术态度一旦形成,便具有指向性、内在性和持久性三个特征,并将对他们参加武术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发展,不仅形成了多样的运动形式,而且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校武术作为学校体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起着积极的作用,对普及与发展武术运动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及社会需要的变化,学校武术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与困境。本文通过对偏远地区的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对武术运动的态度的研究,为更好地在农村学校体育中推广传统武术作理论上的探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甘肃省农村初级中学的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1.2.2问卷调查法

问卷(1)是采用Corbin和Lindsey制定的体育心理学检测量表,结合对象的特点进行了修改。该问卷的内容主要反映学生对参与武术活动的感受和看法,从七个方面考察学生参加武术活动的态度,即:成就动机、审美、身心健康、宣泄、社会交往、追求刺激及娱乐。问卷(2)是研究学生武术活动态度的社会因素。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均符合要求。本文共发放问卷600份,有效问卷549份,有效率91.5%。

1.2.3访谈法

1.2.4数理统计法

2.结果与分析

2.1甘肃农村初中生对武术活动态度和武术活动结构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2.1.1甘肃农村初中生的武术态度水平

根据Corbin&Lindsey态度总分水平级别可知:甘肃农村初中男女生的态度水平都在50分以上,都达到态度总分水平级别的良级,从表1可知:男生比女生的分数高,这表明男生武术活动的态度比女生积极。

2.1.2甘肃农村初中生的武术态度结构

表2可知:平均数显示出男生态度七个纬度的排列如下:(1)娱乐,(2)宣泄,(3)追求刺激,(4)成就动机,(5)社会交往,(6)身心健康,(7)审美。女生态度七个纬度的排列:(1)娱乐,(2)宣泄,(3)成就动机,(4)追求刺激,(5)身心健康,(6)社会交往,(7)审美。男女生武术态度七个纬度的平均数都在中间分以上,说明男女生对七个纬度都持肯定态度。娱乐和宣泄共同成为男女生武术态度的前两位。而得分最低的同是审美。这说明初中男女生武术态度几乎一致,他们视武术活动为一种日常娱乐,通过武术活动帮助他们舒缓日常生活情绪。把审美健康因素排在后面,这也反映出初级中学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同时也暴露出我们在武术教育上缺乏审美教育。在男女生七个纬度的比较中,男生有五个纬度的平均分高于女生,这也反映出男生对武术持有更肯定的态度。而他们在追求刺激上显示出差异,这说明男生在武术活动中对追求刺激的需求比女生高。而女生在成就动机及身心健康中比男生持更肯定的态度。

2.2影响甘肃初中生武术态度因素分析

表3显示:影响甘肃初中学生五种武术态度的因素按百分数大小排列如下:男生:学校、同伴群体、大众传播、家庭、社区;女生:同伴群体、学校、大众传播、家庭、社区。从影响因素看:影响男生的主要因素是学校,而影响女生的主要因素是同伴群体。总体而言,影响甘肃初中学生武术态度的主要因素是学校和同伴群体。通过两个因素的子项统计分析:学校因素中,体育达标、场地器材、体育教师的行为依次影响着学生的武术态度;同伴群体中,朋友、同学、体育伙伴依次影响着学生的武术态度。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甘肃农村初中学生武术活动的态度属于良好,大部分学生对武术持有积极的态度。男女生对武术的态度没有大的区别。

3.1.2甘肃农村初中生对武术的需求看,男生参加武术活动的主要需求是:(1)娱乐,(2)宣泄,(3)追求刺激,(4)成就动机,(5)社会交往,(6)身心健康,(7)审美。女生参加武术活动的主要需求是:(1)娱乐,(2)宣泄,(3)成就动机,(4)追求刺激,(5)身心健康,(6)社会交往,(7)审美。

3.1.3影响甘肃初中学生武术态度的主要因素是学校和同伴群体。

3.1.4从学生武术态度的七个纬度可以看出:学生把身心健康审美放在最后,从这一现象反应出农村学校体育中对学生身心健康审美的教育不够重视。也就是说,农村中学缺乏武术文化的建设。

3.2建议

3.2.1要贯彻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就必须加大农村初级中学的投入,改善学校体育的物质设备条件,建立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结构合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学队伍,提高学校领导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加强学校同家庭、社会的联系。

3.2.2总体来说,甘肃农村初中生的武术活动态度良好,但是从调查中显示,学生对身心健康、审美的要求不高。新课标正好把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主要目标,因此,重视学生围绕身心健康、审美,促进武术态度的转变将是我们武术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培养武术审美能力,从武术教学发展看,是完善武术教学内容体系的需要;从学生个体发展看,是学生个性得到和谐发展的需要;从武术教学实践看,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从社会需要看,是客观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必要条件。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武术审美的教育在中小学还处在幼稚状态,在农村的武术教学中更谈不上审美教育,因此,重视武术的审美教育对新课标在农村的推广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3.2.3高师体育专业应加强教学改革与管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大胆探索新的办学思路,加强中学与高校的联合办学,培养适合中学武术教育的师资力量;实施武术师资继续教育工程。

3.2.4注重地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内容;依据课程新标准建立适合本地区的考核评价制度,创新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

3.2.5挖掘中华武术精神内涵,增强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信。武术不讲文化只讲肢体操作,就似一个人没有灵魂一样,只会越走越窄。因此,青少年武术教育要从形式与文化同时入手,否则武术这一民族文化将在青少年一代中逐渐淡化。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民族个性要靠民族精神来体现。正如冯骥才先生所指出的:“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是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核心。”因此,在体育课中增加武术内容,不但要将武术作为锻炼身体的方法,而且要将其作为弘扬民族精神的载体。

3.2.6中国的武术在民间,民间的武术又多在农村。相比城市而言,农村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较小,武术文化的生存环境好于城市。或者说,武术的文化空间主要存在于农村。武术内容丰富、风格各异,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经典。因此,农村基础教育应该大力开发传统武术资源,进行积极的引进和整合,使武术真正成为发展全民素质、焕发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强国强民的重要教育手段。

参考文献:

[1]郭玉成.武术传承的文化空间[J].搏击武术科学,2007.2.

[2]陈根福等.学校武术现状与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6.

[3]马培芳等.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7.

[4]李建军.新课程的学校体育评价[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5]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1.

[6]许世言.西部地区中小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J].体育学刊,2003.

上一篇:中超联赛前场定位球进攻特征分析 下一篇:莲都区碧湖镇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