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的长寿之道

时间:2022-10-16 10:18:38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梁漱溟(1893年~1988年)晚年谈到老年人的养生之道时说:“要说养生,我的经验是‘少吃多动’四个字。”

“我从19岁至今基本吃素,除了鸡蛋、牛奶,不吃或少吃任何鱼虾猪肉之类的荤腥。而且,每餐量少,多年来如此,任何感觉可口的东西也绝不多吃一口,这对于进入老年期尤为重要。”梁先生接着说,“爱动是个大原则,也要和少吃一样,持之以恒。但如何运动,则应该视自己的身体而定,比方我在进90岁以后,特别是最近一二年,每天早晨5点醒来,但不马上起床,而是先在床上做些运动,如搓腰肾,蹬腿脚,搓脚心,转动脖颈;然后顺气,呼气,屏气,如此反复多次,大约30~40分钟,起床下地,在室内或者室外散步。如果天气好的话,可以在家人的陪同下到稍远的地方。”他还说:“养生还应该包括在精神气质上,气贵平和,情贵淡泊。”他曾多次为朋友写过一些自箴的话,如“无我为大,有本不穷,情贵淡,气贵和。唯淡唯和,乃得其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等”。都是用于精神上的自我修养的。

综观梁先生的长寿之道,最值得提倡的有三点:一为“少食”,二为“运动”,三为“心态好”。

少食长寿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健康专家们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把食物放在地上,让100只猴子随意吃;再选100只猴子则按定量喂食,只吃七八分饱。结果,随意吃的100只猴子在10年中死了50只;另外的100只长得既苗条又健康,很少生病,10年中只死了12只。从这个试验不难看出,节食有利于健康,也有利于长寿。这是试验的结果,那么,理论又如何呢?

人的消化系统需要定时休息,才能保持正常工作。如果食物过量,上顿的食物还没有消化,下顿的食物又填满了胃,造成了消化系统的负担过重,肠胃就得不到休息。人的胃粘膜上皮细胞寿命很短,每隔2~3小时就要修复一次。如果一日三餐外加宵夜,长年累月下来,胃粘膜根本就得不到修复的机会。而且,未被消化的食物长时间滞留在胃肠道内,会产生出许多毒素,这些毒素被肠道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对心脑血管的伤害是很大的,不仅促使衰老,还会诱发很多种疾病,包括癌症。如果我们能做到少食,上述的现象就可以避免发生。只要我们不得病,长寿就有可能。

运动能长寿,这是理论和实践得出的最终结果,但关键的问题是怎样运动。运动不要跟风,更不能效仿。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梁先生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床上、床下、室内、室外,根据自己的条件,都是可以运动的。只要让你的身体各部位“动”起来,就能达到运动的目的。

心态好其实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好。心理素质好是防止某些疾病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人不仅需要身体健康,也需要心理健康。如果心理不健康,同样会引发出各种疾病。长寿者的心理特点一般有以下五种表现。

1.情绪稳定,适应能力强,经得起刺激。

2.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

3.精神爽朗,生活快乐,胸襟豁达。

4.性格坚毅,遇困难能想法设法解决。

5.与人相处融洽,很少出现烦恼和苦闷。

上一篇:刘统勋痛断归绥案(六) 下一篇:容易引起过敏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