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owerBuilder数据库开发课程中实施“两阶段”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10-16 10:16:46

在PowerBuilder数据库开发课程中实施“两阶段”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摘要]PowerBuilder数据库开发作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知识点多、理论性和灵活性均较强,对实践环节也有较高的要求,本文根据课程知识的特点,提出了“两阶段”教学法,即将教学过程分为案例分析和项目驱动两阶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PowerBuilder 案例分析 项目驱动 教学法

Powerbuilder(简称PB)是著名的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生产厂商powersoft公司推出的产品,作为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工具而存在。采用面向对象和可视化技术,提供可视化的应用开发环境。可以方便快捷地开发出利用后台服务器中的数据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应用程序。PB以其优良的性能,强大的系统开发功能,完美的视觉界面和简单易学的特点,赢得了广大编程爱好者的喜爱。本课程为本校电子商务专业和信息管理专业在大二所学的学科技术基础必修课程。这门课的实践性、逻辑性很强以及概念、函数繁多,因此在课程的实施中有相当大的难度。

一、问题的提出

这门课的相关教材大多是先介绍诸如对象、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等一系列在程序设计中较抽象难懂的概念,然后介绍PB集成开发环境以及程序的建立和运行,接着介绍PB语言基础、编程方法和常用控件,应用实例等等。作为一本教材,这样安排知识体系没错,但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单纯集中地讲授这些既枯燥又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很难完全理解,也势必会挫伤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职业行为能力。

因此,提出了在PowerBuilder数据库开发课程中实施“两阶段”教学法。即在语言基础、编程方法和常用控件等基础知识的讲解中采用案例分析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在对知识综合应用的讲解中采用项目驱动法,强调培养学生独立与协同工作的能力,锻炼学生掌握工作思路与方法,训练学生的专业和职业技能以及跨专业的各种能力。

二、第一阶段――“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在针对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行为环境中,形成职业行为能力的一种方法,它特别适合在课堂上对实际生活和职业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过程常常是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过程。如果遵循逻辑思维过程去组织教学,必将使学生容易掌握概念。刚接触程序设计的学生,对程序设计充满好奇,如果把对象、事件、控件等概念直接拿过来讲,一下子引入大量抽象的名词、概念,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以鲜活的实例为切入点,在每个例子中适时、适量的渗透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使学生逐渐地体会并掌握这些理论和概念。

案例分析可培养和发展学生决策的能力、从丰富的资料中获取解决问题所需信息与学习内容的能力和将整个决策过程的思维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根据案例特点,可利用对比法和循序渐进法进行案例分析。

1.对比法

教师可以先演示实例的运行效果,然后去掉、修改或加入某些语句让学生看到不同的结果,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让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该法适用于语句改变后结果对比强烈的实例。我在讲解常用控件时,由于控件的属性种类、用途繁多复杂,所以在讲授时先不去灌输控件的各个属性,而是先讲一个实例:通过对垂直滚动条(Vsb_1)、水平(htb_1)、垂直轨迹条(Vtb_1)、复选按钮(cb_1)控件的属性改变来控制静态文本(st_1)控件的属性。程序运行界面如图1所示。

图1 程序运行界面程序运行时,当拖动水平、垂直轨迹条时,“示例文字”就随之移动;当向下拖动垂直滚动条时,“示例文字”就变大,反之变小。当选中相应的复选按钮时,“示例文字”就变为斜体或加了下划线。各个控件的事件处理程序如下:

在演示时,让同学们观察属性变化,并提出问题: 可以看到控件的哪些属性发生了变化,如何变化?当去掉加斜复选项代码时,会出现什么情形? 要改变“示例文字”字体的颜色或将字体加粗又如何添加代码。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逐一解决问题。由此来学习控件的各个属性。 然后在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学生很自然地就会体会出什么是对象, 什么是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如何在界面内添加对象、设置事件等等。

2.循序渐进法

循序渐进的案例分析法是指先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有所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后,再引入一些复杂的例子,使学生对知识深入理解和掌握,最后再加以概括总结,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教师要注重把已学过的内容不断纳入新的内容中去,使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和新的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这种方法适用于知识点较多,较难的课堂内容。

例如,我在讲解数据窗口时,就采用了此法。数据窗口是一种对象类型,专门为访问后台数据库服务,是PB中非常重要且较难理解的核心内容。讲这部分内容时共安排了3次课,从简单到复杂,从按条件精确查询、时时模糊查询到按指定的查询方式对查询结果进行排序的顺序进行讲解,内容逐步加深,知识点逐步扩充。

第1次课,对数据库的记录进行精确查询。通过实现这个功能让学生认识数据窗口的使用方法、常用属性、数据窗口控件和数据窗口对象如何关联、Retrieve事件和Retrieve函数的使用等基本内容。让学生对数据窗口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2次课,在第1次课的基础上加上了对数据库的记录进行模糊时时查询的功能。介绍like通配符、EditChanged事件、GetFous事件、InsertRow函数、SetFilter函数、 AcceptText函数、 GetItem族函数的使用。并结合第一次课进行知识总结,适时启发学生,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对知识能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第3次课,在前两次课的基础上加上对查询结果进行排序的功能,这次课老师没有直接演示程序实例,而是让学生利用前一段时间的知识积累,借助教材、参考书,自行完成这部分功能。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数据窗口的相关内容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框架,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深入。

三、第二阶段――“项目驱动”

在课程基础知识学习完之后,适合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引入若干个项目案例,按照实际软件开发中的方法与步骤展开教学。

1.项目的选取

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选择难度适中的项目,尽量覆盖所有的知识点。将该项目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子项目分配给学生,并围绕项目准备好相关的理论知识、领域知识和技术知识等。

2.实施形式

首先,学生按项目被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对项目进行分析,联系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进行项目的开发(包括项目的设计和编程),各小组的活动在教师的指导和监控下进行。除少部分涉及开发的公共理论知识和工程知识由教师统一讲授外,其他学习将围绕项目以自主学习、协作学习、面授辅导、技术交流等多种形式组成。教师主要扮演着“信息库”的作用,随时给学生补充必要的理论和技能知识。帮助学生明确项目的目标,掌握理解项目开发的总体思路和全部过程。

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教会学生如何通过电话、电子邮件、BBS 和在线讨论等方式与同学、教师甚至社会进行探讨和交流。特别要教会学生如何到浩瀚的Internet网络中去搜索、查询自己需要的资料,不断提高自己的程序设计能力。

然后,按照学生的项目开发进度表定期组织小组交流,归纳出这一时间段所遇到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通过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要特别提倡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和补充不足,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通过这种定期交流的方式不但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而且为下一阶段的开发提供了有利参考。

最后,项目完成后让每组派代表陈述讨论,彼此看一看其他同学是如何完成项目的,在方法上和自己有什么不同。学生把做的项目做个总结写成报告。教师可根据学生报告进行教学评价,并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们交流,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创造热情。

四、应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案例、项目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特点,采取有效的方式组织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 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为目的。

以精选出来的能说明一些问题的案例项目为材料。着重围绕重要的、实用性较强的知识点进行案例项目的设计,以适应课时安排。

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进行项目分组。这样能够调动全组同学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同学的特点,协同学习。

参考文献:

[1]曾煌兴,周晓宏.项目开发教学法的教学设计策略及其应用.职教论坛,2005,(6):55-57.

[2]黄明和,雷刚,郭斌等.面向应用的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集, 2006,(1):687-691.

[4]任艳斐.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析.福建电脑,2006,(4) .

[5]柯胜男,黄明和,雷刚.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研究与探索.计算机教育,2007,(4):25-33.

[6]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辽宁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的企业生态系统技术创新战略研究 下一篇:信息技术在统计管理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