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运动员跑垒的技术研究

时间:2022-10-16 09:41:41

棒球运动员跑垒的技术研究

摘 要 棒球是体育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棒打球为主要方法,是同场集体对抗性球类运动项目。随着国家对体育重视程度的加深,对棒球战技术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专项身体要素水平的高低在棒球运动中显得日益重要。我国目前的棒球项目成绩呈现出偏低的情况,为了提升棒球运动员跑垒的技术,应该对跑垒员跑垒的条件要素进行分析,针对我国当前的跑垒现状,总结出跑垒员的跑垒技术。

关键词 棒球 跑垒员 跑垒技术

中图分类号:G84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目前,国际棒球运动发展迅速,奥运会通过了允许非专业的棒球运动员参与棒球比赛,并制定了相关的条例,使更多对棒球有兴趣的人员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棒球运动中来,可以在棒球运动中感受到棒球的乐趣。应该对棒球运动员进行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训练,以便提高棒球运动员的跑垒技术,缩小与其它棒球强国的差距。所以应该突出跑垒技术的特点,掌握最佳的跑垒方法,为棒球队的取胜提供有利的保障。

一、跑垒员跑垒的条件要素

第一,在棒球比赛中对于跑垒技术应用较好的选手,棒球运动员应该在守备上具备高超的技能,能够肩负起守备工作的重要任务,在运动的主要关头防止失分现象的产生。跑垒员的成功跑垒不单单是由跑垒的速度构成的,所以在运动中必须要具备最低限的跑垒速度,清醒的头脑和反射神经速度都影响着棒球的比赛的效果。

第二,在棒球比赛中,当打到投手的球后,就可以向一端的跑垒冲击过去,就可以进行起跑了。没有起跑这一形式,就无法成为跑垒员。跑垒员进行成功跑垒的构成要素有:成功的起跑,棒球运动员跑垒的能力,正确的跑垒方法和跑垒意识。决定跑垒员跑垒意识形成的关键因素主要是指跑垒员需要根据垒上的具体情形和守备特点,对击球方向和击球落点迅速做出反应的意向,能够有效提升棒球运动员的棒球素养[1]。

第三,击跑员要想运用棒球的相关战术,首先必须要成为跑垒员,并且接受跑垒总教练的指导,根据教练员提供的暗号或者交换的暗号,来实现与其他跑垒员之间的战术沟通。

二、跑垒员的跑垒技术

第一,要想取得良好的成绩,跑垒员必须要掌握跑垒的技术,一个技术较高的跑垒员,在上垒后投球的那一刹那,会给对手造成离垒较近的视觉错误,实现对对手的牵制和干扰,使对手的投球目标发生动摇,并且能够实现对同组其他队员的配合,缩短跑垒员的离垒距离。在到达下个垒位的时候,应该做好滑垒和扑垒的准备工作。保障离垒、起跑和回垒等环节能够顺利进行。不管对手做什么样的牵制措施,都要与离垒保持一定距离,保障球能够快速回到垒上,为寻找下垒的方法提供条件。

第二,在棒球比赛中,跑垒运动员应该实现跑垒与其它偷垒技术的互相配合,主要的方式有单偷、双偷、偷本垒和牵制垒等。这是在投铺之间或者战术发生破绽的情况下,需要采取的战术。跑垒技术成果的优良,与偷垒技术的好坏和跑垒的动作有着重要的关联。在进行偷垒过程中,需要运动员掌握跑垒的基本技术,以便实现良好的跑垒效果。要想使偷垒达到良好的效果,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跑的快,但是即使跑的再快,也无法超越球的速度,可以看出,速度不是偷垒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还需要运动员具备敏锐的直接感和运动神经,以此来达到偷垒的目的。所以,应该缩短和球速赛跑的距离,实现偷垒环节的成功率,可以弥补防备工作出现的破绽,使运动员的起跑达到良好的效果[2]。

第三,对于棒球比赛中垒上的跑垒员应该对击球的方向给予密切的关注,根据守备的位置和占位的状态等因素,对跑垒的方向迅速做出决定,不要站在一个位置,犹豫不决是否上下垒,准确的做出跑垒的决定是跑垒员必须具备的跑垒技术。同时,跑垒员还应该对如何进入前面跑垒和垒前被封杀等情况快速的做出判断,这些要求需要跑垒人员进行掌握,防止场上突况的产生,在跑垒比赛中,面对一些突发的情况,需要跑垒员具备一定的果断和勇气。

第四,棒球取得必胜的关键是需要跑垒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当一名跑垒人员由于牵制球而引发的偷垒或者出垒现象,其他的跑垒人员应该及时的做出反应,离开自己的位置,采用一定方法来吸引对手的注意力,协助其他成员共同来帮助被夹杀的跑垒人员。如果在垒上出现跑垒人员,需要跑垒人员具备高超的应对措施,来解决这一棘手问题。没有跑垒人员时,投手们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投球上面,而一旦有跑垒员,就会分散跑垒人员的注意力。所以,跑垒员在垒上为防守人员的投球带来了极大的困扰[3]。

三、结论

棒球在体育项目中,需要集体的配合来完成,个人的能力强,也无法实现比赛的胜利。所以需要全体成员之间进行默契的配合,跑垒员需要掌握跑垒技术,对场内的突况,快速的做出反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在棒球比赛中,跑垒员的成功进攻与击球员和组内其他跑垒人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需要全体成员的相辅相成,共同努力来实现。跑垒人员需要具备快速的奔跑速度、良好的跑垒技术和良好的应变能力,增强比赛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杨至刚.我国优秀棒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

[2] 孟丽华.某高校棒球队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15.

[3] 颜楷.论棒球运动员初级选材与相关技术[J].四川体育科学.2015.03:70-72.

上一篇:对篮球运动中传接球技术运用的研究 下一篇:对少儿乒乓球运动员选材的调查与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