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预习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时间:2022-10-16 07:26:42

搞好预习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前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经。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能积极地先期进入并针对性地探究,通过预习可以大概把握文章的内容,并从中产生疑问,让学生做到有备而学,在老师讲解时把不懂的问题弄懂。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习起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那么,学习语文要从哪些方面进行预习呢?

首先是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朗读能有声有色的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要培养学生朗读兴趣,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真挚的感情是朗读的生命,语速的快慢、重音与强调、停顿与连接、语调的抑扬等都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感情。不同的标点,表示说话中不同的语声调和语气。 朗读是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正确指导学生朗读,提高朗读质,是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不仅预习如此,还必须贯穿了语文教学始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其次是做好圈点批注。引导学生将不懂的问题用符号标出来,将当时的想法及时地在旁白处做已批注,以便与同学讨论。要有自己的一套符号系统。符号要简单明了,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要固定。圈点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和优劣之处。要根据阅读目的圈点勾画。阅读目的不同,圈点的重点也应不同。比如,第一遍预习,重点应是勾画出需要注音、注释的生字、生词,标出段落序号,画出段落中心句或文章论点等等。批注,"批"即批语,也指品评,如在文章旁边写上段落、层次大意,叙述、说明、议论的方式,或对思想内容、观点见解、表达方法、作者思路、遣词炼句加以评论,或提出质疑,或进行鉴赏。"注",就是注释,如对难字生词,文章背景,作者材料,人物典故,风土人情等等加以解释或提示。批注时应注意:对难解的字词,应查找有关工具书后注释,要准确明晰,切忌主观臆测、凭印象、想当然。批注要和圈点勾画相结合,书写位置须与圈点的词语、句段的位置相对应,一般是写在书页的左侧或右侧的空白处。

第三,互助讨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同桌可以互相联合,共同解决预习中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对学困生进行有效帮助。先自主预习,再小组共同预习,采取互相讨论的办法,求同存异切磋琢磨。由于个体间的差异,每个学生总是表现出各不相同的智力水平、认知风格及思维方式。作为指导者,必须为学生的讨论做好铺垫、引导让学生能够相对自由地按照自己的个性理解、表达和创造,最终达成共识。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讨论氛围是激活思维的基础。①让学生之间形成互相尊重、平等互助的良好风气,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并学会倾听、综合同学们的意见,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②重视问题的形式,教给学生寻求答案的方法和组织语言的技巧,使学生有法可依、有式可用。如: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可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寻找问题答案,表达时可根据需要引用文中语句,讨论拓展性的问题,可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发挥。

第四,瞻前顾后,揣摩练习。每篇课文后都设计了练习题,预习时可联系前面的预习提示,思考这些练习。这些练习薄是课文知识训练的重点,编者重在基础知识、语言能力的训练上培养灵活运用知识能力。通过训练,可以熟悉各种题型,掌握一些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五,作业法。可以把预习要求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要突出重点,不能拘泥形式。要尽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还要将预习的常规要求与特殊要求结合起来,还可以针对具体课文的生词特点,有选择地让学生找出近、反义词,联系上下文想想词的意思。预习作业的形式应多样化,应该对症下药。根据自己课堂要讲的内容进行问题提示,让学生或思考,或批注,或做答,这样第二天的课堂一定会走向更高的深度,有更多的思维碰撞,可这一切都需要老师在预习作业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

总之,预习要有针对性,因学生能力而定,化繁就简,化难为易,确保课堂高效。

上一篇:浅谈如何构建活跃课堂 下一篇:论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