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楼与村落的园林艺术及景观保护研究

时间:2022-10-16 06:44:55

碉楼与村落的园林艺术及景观保护研究

1独特的景观及优美的乡村园林艺术

1.1锦江里村落

进入村落,首先要通过一条长长的农田防护堤,堤的两边是绿油油的稻田。临近村落,一条小河蜿蜒绕村而过,河两边生长着青翠的竹子和一些不知名的水草和灌木,从桥上跨过小河,穿过竹林,跃入眼帘的是村口的几棵大榕树,紧挨着大榕树的是池塘和整齐的民房,民房后面整齐排列着3幢精美的碉楼,有“开平第一楼”美誉的瑞石楼就在其中。在瑞石楼前有1棵高耸入云的海枣树,是30多年前从伊拉克引进,它独特的风姿更为锦江里村落碉楼群增添了异域风情,而周围郁郁葱葱的竹林、果林使得村落安详、幽静而美丽。

1.2马降龙村落

马降龙村落群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佳典范,它背靠气势磅礴的百足山,面临清澈如镜的潭江水,5条自然村像1条珠链,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绿水之间。村落里翠竹延绵、果树成荫、鸟语花香,生态环境十分优美。村后茂密的竹林及果林中,掩映着13座碉楼和庐,这些碉楼和庐造型别致、保存完好,与周围民居、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见图2)。在庆临村和龙江村之间,有一片古老的杨桃林,杨桃树树干苍劲、树姿古朴,树下是厚厚的落叶及浓密的荫生地被植物,踩着积满落叶的林间小路,犹如来到了原始雨林。

1.3自力村村落

属开平市塘口镇,坐落在潭江支流镇海水河西岸的冲积平原。全村共建有9座碉楼6座别墅式的洋楼。自力村碉楼群规划建设非常注意对水系的保护和利用,依自然而发展。自力村因拥有众多建筑精美的碉楼而闻名,碉楼错落有致地依着荷塘和竹林果园而建,四周是肥沃的稻田,踏着田间小道,穿过绿树修竹转入村内,迎面是一片荷塘,盛开的荷花及荷叶下鹅、鸭在畅游。环塘而建的碉楼和民房仍然依照前民房后碉楼的布局,井然有序、落落大方,碉楼上斑驳的痕迹及旁边参天的凤凰木古树显示着它久远的历史。

1.4三门里村落

一条长长的村道穿过一片开阔的稻田,在村道的尽头是几方清澈的池塘和数棵参天的榕树。紧挨着池塘的是整齐的民房,在民房丛中矗立着开平现存最早的碉楼——距今已有400多年的迎龙楼。迎龙楼方形的建筑形体非常传统,是开平碉楼最原始的模式,代表了开平碉楼的早期形态,保存完好。与其他村落不同的是,三门里村落后部也有一方池塘,环池是一些休闲地,种有榕树、竹子和果树,是村落优美的后花园。

2碉楼与村落自然景观的保护和恢复

开平碉楼与村落见证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过程,对中国近代建筑史产生过重大影响,成为人类居住的杰出范例。这些碉楼与村落容易毁损,却不可再生。从世界遗产的角度讲,开平碉楼与村落的一草一木都有其独特价值,值得我们去精心呵护。为此,广东省制定了《广东省开平碉楼保护管理规定》,开平市制定了《开平市碉楼与村落保护管理规定》,对碉楼与村落的保护进行详细规定,从制度和法律上确保碉楼与村落的完整不受破坏。随着申报工作的进展,4个申报点的整治工作有:碉楼与民房修葺;电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防盗监控线和自来水管“四线一管”的埋地工程;村落环境卫生及绿化整治等。在整治过程中碉楼办和整治小组都非常强调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尽量在不影响原生态的前提下进行各项工作。但是,无论多么谨慎,修葺和管线埋地等工程都不可避免对环境和原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各项工程完工后,必然要进行全面的自然景观恢复工作。在4个申报点自然景观恢复的设计与施工中,本着因地制宜、恢复原貌的原则,通过无数次的调研和勘查,有了整套的景观恢复方案后,对4个申报点进行全面的景观恢复。如今,4个申报点自然景观基本恢复到整治前的状态,基本看不到人工恢复的痕迹。“四线一管”开挖地段一般在村落周边的竹林果林内,在施工过程中巧妙地避开果树和竹子,所以需要恢复的主要是林下植被,而林下主要生长着耐阴的海芋、水芋和假柳(当地名称,1种多年生阴生植物,学名待考)等,特别是假柳,因生长强健,繁洐迅速覆盖快,因而林下随处可见。通过试验,假柳的移植成活率达95%以上,因此,林下植被恢复主要选择假柳,局部点缀海芋和水芋,使地被自然谐调,和原有植被保持一致。碉楼和民房的修葺工程中需要修复的是周边的草地,还有一些民房拆除后露出的空地。原来是草地的地方,整理地面时重新种植草皮,草种选择乡村常见的大叶油草;拆除民房后的空地绿化一般是根据周边现状植被进行设计施工,种植一些果树、竹子、芭蕉等,树下结合种植一些时令蔬菜,或圈养一些家禽,基本与现有村落的格局一致。

3结语

如今,开平碉楼与村落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独特的人文景观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世界人民的眼前。它纯朴的园林艺术给予我们园林界一个很好的启示,即人与自然完全能够做到最简单和最有效的和谐共处。

作者:梁志健 单位:广东省开平市园林局

上一篇:小学体育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我国写意油画艺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