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进一步深化配网PMS系统功能

时间:2022-10-16 06:33:37

探讨进一步深化配网PMS系统功能

[摘要]:下文依据笔者近年的工作实践经验,针对近年来无锡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供电量的大幅提高,无锡配网不断扩大,配网管理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复杂进行了阐述。为能科学高效地管理配电网络,无锡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工区运用配网PMS系统,将配电网的所有静态参数录入计算机,通过专业化软件对所有配电网资料按要求整合,配电管理的效率显著提。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如能根据实际需求对此系统进行进一步拓展升级,则能对配网的运行、检修、规划、设计等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帮助。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PMS系统;专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C9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概述

所谓MIS系统,是由一个人、计算机及其他设备组成的能进行数据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而PMS统是计算机辅助管理项目的工具,是随着项目管理理论实践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为项目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信息处理结果和依据,为实现管理目标而服务。

目前无锡供电公司PMS系统功能上划分为标准字典库管理、监理验收、设备管理、运行管理、检修试验管理、缺陷管理、两票管理、设备状态评估、修理技改管理、任务计划管理、专项管理11个部分,另外在各部分之上有综合查询统计及数据分析、系统管理功能,如图1所示。

图1

二、现状及不足

配网PMS系统以设备管理为主线,实行生产业务流程化管理,强调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念,重点关注设备资产管理,对于资产技改需求管理、修理项目管理、任务计划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状态检修管理、作业指导书管理、标准化库管理优化管理流程等也有涉及。在实际使用中,配网生产管理信息得到充分应用,有效推进生产管理工作,也初步实现生产业务管理、成本管理、专业管理和辅助决策的多效合一,功能强大且实用,是配网管理不可或缺的业务系统。

但在我部门的实际操作使用过程中,尚存可进一步改进提升的空间,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系统没有与GIS系统有机结合,单线图中的线路、设备不具备相应的地理信息,致使设备资产管理和实际运行管理割裂,无法直观地看到线路的走向、具体方位等,为配网维护带来障碍。

二是设备管理和运行管理功能不满足实际要求:线路、杆塔台账中缺少图像资料;状态检修管理模块的功能基于以前省公司状态检修管理需求,不满足国网公司现在推行的状态检修管理体系,而且状态评估全部采用人工判断,完全依赖人员的经验水平和责任心;统计分析及数据综合处理能力有待提升。

三是缺乏对配网设计、规划过程的决策辅助功能。配网规划工作对配网线路、设备现状的各类运行数据依赖性强,PMS系统理论上可以实现配网设计所需的数据统计分析及设计模拟功能,为规划人员提供参考。

三、 在PMS系统中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功能

GIS是融合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于一体,用来存储和处理空间信息的高新技术,GIS在计算机硬、软件的支持下,成为实现地理空间数据的输入、存储、管理、检索、处理和综合分析的技术系统。

试着将数据仓库应用于配电PMS 与 GIS 相结合的系统并对其进行设计,传统的管理信息MIS系统中数据的管理和使用局限于冗长的数据列表,为摆脱数据堆积和改进数据应用方式,目前采用更多的可视化技术,GIS 是使电力系统数据信息管理达到可视化一个重要手段。

首先是故障报修时,在 GIS 系统帮助下,可极大缩短对现场资料查询时间与准确到达故障点时间,从而缩短停电时间,加快抢修速度,提高供电可靠性。其次,现在每年都有大量的供电设施更新扩建工程,平均每年需要千余各类图纸,采用 GIS 可以大大缩短工程设计时间,提高设计准确程度。此外,目前管理系统在事故检修状态、停电范围、实时负荷及历史负荷等方面不能提供给我们详细准确的信息。

建立配电 PMS 和 GIS 互相结合的实用、高效的配网生产管理系统,并进行供配电网络、线路、变电站信息等方面的管理,同时结合电力基本建设、电力生产和规划、电力设施检修和动态管理及调度等多方面的管理功能,不但能准确、及时地处理和分析与生产、规划有关的地理资料信息,可以提供给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和编制计划、规划,还具有和 PMS、GIS 系统互相结合的灵活功能和相互快速传递功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降低成本。

四、在PMS系统中加强配电设备、配电线路运行管理功能

1、线路台账管理功能

强化线路台账维护,线路相关台账需要细分为线路属性信息、线路经过区域信息、线路不同段所在地区信息。在地理图或线路索引树上选择线路,便能够显示选择线路的上述信息,可以对记录进行编辑,新增加的记录自动与先前选择的线路绑定。

2、杆塔设备图像化管理功能

增加图像资料管理,可以将杆塔图和各种杆型的图纸、照片以标准格式存放在系统中,通过本系统可快速的调阅,给查阅者以直观的信息。在地理图上选择杆塔,能够更加快捷显示所选杆塔的上述信息。通过绑定操作将记录与地图上的杆塔符号关联。

3、状态检修管理功能

增加状态检修管理功能。按照检修流程分层设置权限,并按照计划制定-申请-审核-批复-进行检修等流程依次传递。设备检修管理根据生产计划任务书,安排检修计划进度和工作内容;自动检索设备生产计划库,提示设备相关检修工作内容。

4、线损管理功能

提供根据线路的长度、类型,台区的容量、型号、负荷、用电性质、工作时间等基础信息,实现对单条线路以及整体系统的理论线损计算功能,并可以输出到EXCEL文件中进行列表打印。

5、供电可靠性分析功能

目前PMS仅提供配电可靠性基础数据,尚无法进行相关分线路、分供电所的供电可靠性分析。需要系统增加数据分析汇总功能,内容包括线路月末单线图、线路停电区段和时间统计,并可自动生成供电可靠性报表。系统可以根据现场实际的供电情况以及配变和用户的关系自动处理统计计算,并可以统计供电可靠率。

6、标准字典库管理

标准字典库应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技术发展更新状态不断扩充完善。例如缺陷管理中的缺陷状态描述中的可供选择项目过于狭窄,导致相当部分缺陷无法准确描述详情而无法归类,影响缺陷情况的管理及消缺工作安排。

五、在PMS系统中加入规划设计辅助功能

1、配网负荷预测功能

电力负荷预测是配电网规划的基础性工作。在进行负荷预测之前收集所需数据的工作是巨大的,比如规划年的地块发展规划,历史年的电量和负荷数据,居民的用电状况。一般来说,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来选择适当负荷预测方法。

2变电站的选择及站址确定功能

变电站站址的确定受到许多实际条件的约束如地理位置、街道间的互联关系、街区布局等,根据PMS系统具有的负荷预测结果,以及GIS地图带来的直观的地形图及用户分布,经计算分析后可初步确立或模拟变电站的位置,或可供选择的数套方案,建模工作得到简化。

3、中压配电系统规划功能

1)开关站、配电变压器的选择。对于开关站的设置,需要遵循靠近负荷中心,便于维护管理,有利于减少配电电缆长度敷设方案和节约投资。用各地块中期负荷预测的结果,考虑到变压器的利用率和功率因数,在考虑原有配变的基础上,可确定各地块中对应布置的变压器的容量及台数。

2)提供配电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分析规划区内中期变电站布置情况,规划人员提出几种10 kV配电系统规划方案。各个方案给出规划的10 kV电缆线路和架空线路的走向和供电方式。PMS系统根据各方案,模拟出方案执行后的网络分布、负荷变化及网络线损等数据。

3)规划方案经济技术比较。为确定各规划方案的线路负荷、网损及电压损失情况,需要对各个规划方案进行潮流计算,在项目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简化的潮流计算。

4) 方案可靠性分析。主要考虑开关故障和架空线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在进行可靠性分析时,在架空线或开关出现故障后,影响用户停电时间的关键因素是开关倒闸操作时间。系统可从供电可靠率(ASAI)和用户停电持续时间(CAIDI)这两个可靠性指标来比较规划方案的可靠性,从而给规划人员提供参考。

5)N-1校验原则应用。为了校验各方案是否满足N-1原则,系统需要对各方案全部进行可能的N-1校核分析。对于规划的可行方案应满足N-1原则,即系统中任何一条线路故障或高压变电站一台主变停运时,通过倒闸操作能够实现负荷转移,及时恢复供电。经过N-1状态的计算,线路的负荷率不能超过100%,而且线路的电压损失不能超过3%。

六、结束语

随着 PMS系统和GIS系统应用的全面推广,配电网管理对综合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数据量的剧增、数据缺乏组织性、效率低下以及数据难以转化为有用的信息等一系列的问题却不断地出现。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据仓库概念和联机分析处理技术的提出,不仅实现了数据的综合利用,使系统的决策能力也成为了可能。只有尝试着利用新技术不断强化PMS 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才能不断适应新的配网管理要求。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3DMAX在城市三维GIS建筑模型构建中的应用与优... 下一篇:浅议矿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